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学生观察能力决定着他们的知识水平和表现能力.教师从一开始就要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指导方法大致有几点:(1)多点写生课,让学生直接感知客观事物;(2)指导学生学会有目的地观察.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要鼓励学生直接感受客观事物;(3)培养学生整体观察物象的习惯;(4)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观察是前提,分析、比较是深化,两者有机结合,密不可分;(5)画记忆画或间接写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6)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始终应当注意诱导学生在观察物象的同时注意美的体验.教师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应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启发他们努力表现对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2.
毋娜 《华章》2012,(30)
本文通过分析中职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培养中职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即:(1)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2)作文教学要突出实用性、多样性和社会性;(3)让学生的写作和生活实践相结合;(4)注意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写作相结合;(5)培养学生在写作中追求更高的精神价值;(6)多措并举,丰富写作方式;(7)优化课堂作文教学方式;(8)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3.
思想品德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关键,探求新的教改路子,就成了一个新课题。我认为要完善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1)创设情景课题,增强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2)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4)改变教育教学方法,适应学生新特点;(5)采用三步教学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数学教学中,要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和研究:(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3)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4)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相似文献   

5.
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问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最终实现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为此教师应在教学中注意:(1)在教学上引导学生提问;(2)在课堂实验中找问题;(3)在生活中找问题;(4)在想象中提问题。  相似文献   

6.
学生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两课教学更是如此,作为教师应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要做到这些,就应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只有让学生对两课的课堂教学产生了兴趣,学生各方面的潜能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做法主要有:(1)教师要不断提高个人的能力素质;(2)在教学设计中要针对学生的生理特点;(3)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投入;(4)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5)在教学设计中注重把握学生的兴趣点;(6)尽量让学生更多的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以下途径来提高学生的素质:(1)及时肯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2)引导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3)克服困难,磨练学生的坚毅性;(4)形成习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8.
封伯余 《文教资料》2005,(32):132-133
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想达到这一点,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负起五个方面的责任:(1)点燃学生心中的好奇之火;(2)仔细观察他们思考作业的过程;(3)及时发现学生思维中的障碍,启发引导他们突破困难;(4)引导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愉快;(5)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下面主要从学生思维的激发和思维的训练这两方面加以探讨:(一)创设学习兴趣的情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思维是后天培养和训练的结果,人们的思维在解决具体问题时才会积极起来。”因此教…  相似文献   

9.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引入课题研究引起了大学数学教师们越来越大的兴趣。在课题研究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是指导者。课题研究的价值表现在:(1)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2)它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习惯和能力;(3)它有助于扩张学生多方面的知识和形成他们从多视角研究问题的习惯;(4)它与高等数学课堂学习之间具有互补的关系。要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引入课题研究,还需要:(1)大学和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题研究所具有的重要价值;(2)数学教师应使自己具有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的能力;(3)要处理好高等数学教学与课题研究之间的关系;(4)要做好课题研究的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要上好新学期入学的第一节课,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2)要精心设计好一节课的开始,刚一上课就能感染学生,打动学生;(3)利用多媒体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4)教师要利用讲课的语言,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5)教师用自身的情感影响学生,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日本和我国同属东方文化系统,文化背景相似,在数学教育方面有不少相似之处,而日本在东西合璧方面的经验特别值得我们学习.通过对我国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和日本文部省1999年颁布的《高中数学学习指导要领》的高中数学新课程目标的比较,我国应在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1)应加强数学活动;(2)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3)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态度;(4)应把课程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2.
围绕如何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这一问题,本文作者从以下五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一些观点:(1)培养学生阅读兴趣;(2)培养学生朗读能力;(3)培养学生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想象能力;(5)培养学生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13.
外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外语素质 ,素质教育要由良好素质的教师去具体实施。外语教师素质的培养要围绕五个方面进行 :(1)外语理论与实践 ;(2 )语言学理论与外语学习理论 ;(3)学科心理与教育理论及教学实践 ;(4 )双语语言学对比理论 ;(5 )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4.
我们要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加强爱的教育,即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我们应该从4个方面入手(1)创设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到数学的可爱;(2)引领学生主动探索,寻找数学的魅力;(3)适度拓展,沟通纵横,享受数学的美丽;(4)积累成绩,激励成功,巩固对数学的深爱。  相似文献   

15.
小学阶段,儿童的身体发育、心理发展、接受能力、认识能力等,有着非常明显的年龄特征。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良好品质的培养过程中,必须遵循渐进性原则,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征施教:(一)在不同年段中,对学生同一良好品质的要求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二)根据不同年段的教育要求,对同一良好品质的培养要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一、不同年段。对同一良好品质的培养要有不同层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新的教学论与传统的教学论相比有了重大发展。其重要标志是,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视学生的智力发展,能力的培养。除此之外,还表现在十一个方面:(1)强调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发展的统一;(2)重视学生的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的统一;(3)重视启发引导,强调要使学生动脑.让学生“举一反三”地获取知识;(4)重视理论知识,强调教给学生学科的基本结构和范例性的知识;(5)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6)重视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7)由重视外力转向重视内力;(8)重视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发挥学生认识的最大可能性。(9)重视提高难度,速度和质量;(10)重视大多数学生的同时,更重视优秀生和差等生;(11)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重视课外活动。本文主要是从中小学的教学过程来论述的,但对高等教育的教学也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是:教师不愿意对英语文章及段落的结构进行分析;学生理解不了英语文章及段落的结构、字里行间的意思和连句成篇的规律等。主位连续体的知识体现了英语国家人的思维习惯和连句成篇的规律。运用该知识构建大学英语阅读有效课堂应做到如下六点:(1)剖析文章及段落的结构;(2)分清英语主位的类别;(3)遵循英语文章段落及结构的规律;(4)鼓励学生激活图式等背景知识;(5)要与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相结合;(6)要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结合我校“校中有馆”的办学特点,青年毛泽东陈列馆与时俱进,利用我校充足的高素质学生队伍,培养了一批具有高素质的学生讲解员。主要的培养措施有:(1)严格的选拔程序;(2)严谨的业务培训;(3)与时俱进,培养新型的学生讲解员。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来,根据党的教育方针,我国的学校体育一直坚持三项任务;(1)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锻炼的习惯;(2)增强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3)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道德品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和学生心理发展状况,从学生、教材、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加强培养学生能力:(1)善于引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适当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3)提供平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4)加强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