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色卡夫卡     
弗兰茨·卡夫卡(Franz Kafka 1883- 1924),这位中年夭逝的奥地利小说家, 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赢得世人的惊服, 与马塞尔·普鲁斯特、詹姆斯·乔伊斯等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卡夫卡的作品,特别是他的一些短篇小说和三部长篇小说《审判》、《城堡》  相似文献   

2.
卡夫卡素描     
弗朗茨·卡夫卡 (1 883 - 1 92 4 )奥地利小说家 ,2 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最重要的先驱。生于布拉格一个犹太人家庭。生前仅发表少数几个短篇。41岁时即被长期的疾病和贫困夺去生命。生前给好友马克斯·布洛德留下遗嘱 ,要求将他的全部手稿付之一炬。今天的读者得感谢布洛德先生 ,他非但没执行这份遗嘱 ,反而把它们整理出版了。代表作有中短篇《变形记》、《判决》、《在流放地》、《地洞》、《饥饿艺术家》和长篇《审判》、《城堡》等。《城堡》是卡夫卡的长篇代表作。小说描写一个名叫K的土地测量员 ,应城堡当局之聘长途跋涉前往工作。小…  相似文献   

3.
作者简介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作家。卡夫卡很早就开始尝试写作,1907年第一次公开发表小说,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失踪的人》《审判》《城堡》,中短篇小说《变形记》《在流放地》《饥饿的艺术家》《猎人格拉胡斯》等。此外,还有大量的散文、寓言、格言和书信、日记。他对自己的写作不满意,曾要求好友布罗德在他死后将他的手稿全部销毁,所幸布罗德没有这样做,而是加以整理、发表,使其传诸后世。卡夫卡一生的作品很多,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他与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  相似文献   

4.
卡夫卡是奥地利小说家 ,被称为现代派小说的开山鼻祖 ,是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人物。 190 6年获法学博士学位 ,后来在一家保险公司任职员 ,晚上则通宵达旦地看书和创作。他对自己的作品要求很严 ,很少公开发表作品 ,临终前他给密友勃洛德留下遗言 ,把他的作品“毫无例外地予以焚毁”。但勃洛德认为有必要把他的作品公之于众 ,先后有六卷本和九卷本的《卡夫卡文集》出版 ,从而 ,卡夫卡以他的《审叛》、《城堡》、《变形记》而扬名于身后。英国诗人奥登认为 ,卡夫卡写出了“现代人的困惑” ,在他与时代的关系这一点上 ,他是与但丁、莎士比亚、歌…  相似文献   

5.
赵志 《文教资料》2014,(25):1-2
鲁迅与卡夫卡对于自己作品的态度,有很大的不同。鲁迅很注意整理和出版自己的作品,他生前的集子大部分是自己编辑,少量是经别人编辑自己校阅的。卡夫卡生前发表的作品不多,对于没有发表的大量作品,他曾在遗嘱中主张全部销毁。鲁迅的写作是功利性质的,致力于解放民族和启蒙大众,而卡夫卡的写作是非功利的。比较鲁迅与卡夫卡的写作态度,可以深入理解他们不同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阎连科先生曾在他的读书笔记中提到卡夫卡,并将《变形记》誉为"上世纪最为异类的经典作品之一",阎先生对卡夫卡,对于卡夫卡的作品十分熟悉并且对他的评价极高,他自己的作品也在很多方面受到了影响。以阎连科的小说《日光流年》为例,分析了卡夫卡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 奥地利作家卡夫卡是一个极为独特的作家,是一个有独立思考和探索精神的作家。虽然他生前的作品不多,且没有得到社会应有的重视,他本人也对自己的作品价值产生怀疑,甚至在给友人的遗嘱中要求毁掉自己的全部作品,但在身后他的声誉鹊起,在欧美产生了极大  相似文献   

8.
奥地利德语作家弗兰茨·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是20世纪欧洲文坛上一位独特的作家,在现代主义文学中,卡夫卡被称为“荒诞文学之父”。说起卡夫卡笔下的荒诞世界,人们首先就会想起他的《变形记》,短篇小说《变形记》完成于1912年,1915发表在月刊《白色书刊》10月号上。这篇小说一经出版,立刻引起了读者的极大讶异与关注。《变形记》作为卡夫卡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9.
作者资料: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波希米亚首府布拉格,犹太人血统。父亲是百货批发商。他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毕业后主要从事保险业工作。1904年开始用德语写作,1923年迁居柏林专事写作,但次年病情恶化,于同年7月3日病殁于维也纳。主要作品为短篇小说《地洞》(1923)、《变形记》(1912),长篇小说《城堡》、《审判》等4部短篇小说集和3部长篇小说。可惜生前大多未发  相似文献   

10.
《变形记》是卡夫卡的代表性作品,也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经典之作。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一般把卡夫卡和他的作品归入“表现主义文学”中。表现主义文学兴起于20世纪初,极盛于20和30年代的德、美等国家。它首先出现在绘画界,是对以莫奈为代表的印象主义画派的反驳。表现主义作家不满于印象主义注重外在的客观事物(如光和影)的描绘,要求突破事物的表象而表现事物内在的实质,要求突破对人的行为的描写而揭示其内在的灵魂,要求突破对暂时现象的抒写而展示永恒的品质和真理。他们深受康德的哲学、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弗洛伊德精神分…  相似文献   

11.
卡夫卡的创作建立在文学是现实生活的虚拟的艺术观基础之上。生活是实,文学作品是虚,文学创作的过程就是由实生虚、用虚来表现实的过程。日记记录了卡夫卡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也透露出他创作的秘密:重主观表现,重艺术想象。《变形记》、《诉讼》和《城堡》等代表性作品在总体构思上设置了一个虚拟的情境,但本质上又是现实的。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向来有两种力量:一种是锋利如刀,一种是温柔似水。卡夫卡显然属于后者。他孤独胆怯处处表现出一种柔弱。不过这柔弱一旦变成一种"以柔克刚",又常常会让人有无法估量的感觉,而卡夫卡正是在文学的世界里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力量。他的作品,在新奇中充满诡异,显示出一种深不见底的"幽魅",不论你如何解读,都能找到一种"神秘"而又"意犹未尽"。《城堡》是这样,《变形记》甚至包括《地洞》无不如此。它是卡夫卡生命的写真,又是他梦与现实的一种纠结。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缅怀他,纪念他,或许从中能感觉到,文学就是这样,虽轻如空气,但却无时无刻不在给人以滋养。  相似文献   

13.
奥地利小说家弗兰茨·卡夫卡被誉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他在《变形记》中给我们塑造了格里高尔这个世界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形象,把人性领域中的“异化”  相似文献   

14.
艺术上、美学上的卡夫卡是丰富多彩的。作为现代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已有的对卡夫卡的研究多集中于他的作品的"异化"主题上,本文拟从艺术形式的创新上,把卡夫卡与传统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比较,从而分析卡夫卡小说中显示出的巨大创新:其一,在叙事重心和艺术视野上的转向,由公众化转向私人性;其二,叙事艺术手段的革新,多用隐喻和象征;其三,具体到操作层面,人物是非典型和反主角的,情节是细节真实和整体荒诞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在有关王小波作品的比较研究中,大多是将他与杜拉斯、卡尔维诺、罗素等作家作品进行比较,很少有人将其与卡夫卡的文学创作进行研究分析。通过比较文学的方法,对王小波文学作品进行文本细读,找出其作品中所蕴含的卡夫卡因素、作家在荒诞世界中的精神坚守,以及卡夫卡对王小波文学创作的影响及其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卡夫卡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奠基者,他的长篇小说《城堡》是其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的叙述技巧为后来各个流派借鉴。本文将从文本出发分析《城堡》的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17.
笔者听过很多次公开课,很多老师直接地或间接地把民间音乐家阿炳的传世名作《二泉映月》作为音乐欣赏教材。并将《二泉映月》与水、月联系在一起,有的说作品表现的是夜阑人静,泉清夜冷的意境;还有人说,作品描写的是无锡“天下第二泉”。因为阿炳生前经常在惠山的亭子旁拉琴。其实,《二泉映月》是阿炳在苦难的一生中,用血和泪、用心拉出来的“自度曲”。《二泉映月》这首世界名曲,原本就是一首“无标题音乐”,很  相似文献   

18.
赵本夫,江苏丰县人。他从1981年发表处女作到1986年上半年的五年时间内,对小说的各种类型,包括短篇、中篇、长篇乃至微型,都进行了尝试,共写作七十余万字,其中不乏上乘之作。这些作品有与别人的共通之处,而更多的是他个人的创作特征,个人的文学风格。读了《卖驴》,有人说他巧子“心事”;读了《“狐仙”择偶记》,有人说他谙于农村男女情爱;误了《绝唱》,有人说他善写风土人情;读了《古黄河滩上》,有人说他深得传奇文学之奥妙;读了  相似文献   

19.
卡夫卡,犹太血统,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他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声誉日隆,被尊为现代主义文学大师。他的小说所讲述的故事往往没有具体的发生时间和地点,表现了人类普遍性的生存状态和心理冲突,因而具有深广的意蕴,给人留下极其广阔的反思空间。卡夫卡作品中大量象征手法的运用和浓郁的寓言色彩使其作品本身极富包容性,现代派中的许多流派,如表现主义、意汉流、存在主义、荒诞派、超现实主义等,都可以视卡夫卡为其行列中的一员。由于卡夫卡  相似文献   

20.
卡夫卡曾说,陀斯妥耶夫斯基是一个流血的童话。其实这句话完全可以形容他自己,唯一不同的是,也许卡夫卡的伤口更深。他的那些童话或者寓言,他的几乎每一部作品,如《城堡》《变形记》《地洞》等等,无一不在昭示着苦痛、绝望和孤独的命题,这些东西被卡夫卡从人类几乎不可能到达的深处挖了出来,很多年以后,人们被卡夫卡的发现震惊了。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出生于犹太商人家庭,18岁人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1904年开始写作。卡夫卡是欧洲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他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成为席卷欧洲的“现代人的困惑”的集中体现,并在欧洲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卡夫卡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