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3年,我在1880页以《四川民居“版模特征”辨》为题,对熊林涛先生《四川民居版模特征》一文提出异议,我认为是“印刷压痕”。 几年来,笔者在对七色机印刷的多种民居邮票研  相似文献   

2.
本刊2003年第12期刊登了徐永胜先生的《方寸展现多彩民居》一文,文中向读者介绍了世界各地颇具民族特色的民居建筑。文章最后还特别注明了“经查未发现雪屋邮票,望知者提供”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集邮博览》第4期刊登了徐平先生的《是贴票最"高"的包裹单吗》,介绍了他手中收藏的一件包裹单,贴了281枚普23《民居》邮票之10分"云南民居",以6枚为一排,正面贴了264枚,贴票排列成一人高(总包裹费28.10元),颇为壮观。读毕,想起我手中旧藏一枚包裹单,包裹费33.50元,保价费1.00元,合计资费34.50元,包裹单上贴普23之8分"北京民居"票431枚,补贴1分"内蒙民居"两枚,总贴票433枚。除正面贴票5枚(横5连1件),背面补票横5  相似文献   

4.
张灵娣 《收藏》2023,(11):13-15
<正>冠有“华夏第一民居建筑”“中国艺术博物馆”“山西的紫禁城”之称的王家大院,其建筑上精美的砖雕极具代表性。其中墀头砖雕作为砖雕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将以往的社会价值浓缩于墀头装饰图案这一小小的天地之中。研究传统建筑的装饰意义在于启迪和发展现代思维,使我们理解传统民居文化,并且更加深入体会建筑装饰对于表达文化意蕴所起到深刻的作用,从中汲取文化营养融入现代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5.
《民居》邮票加盖局名,系加盖在邮票背面,不涉及正面票图,所以对寄件人实无约束的作用,纯属加强内部管理,藉以堵塞邮市上低于面值邮票倒流入营业窗口。 集邮起源于邮政,邮政是集邮的基础,因事关邮  相似文献   

6.
刘武清 《中国集邮》2001,20(7):37-37
细心的读不难发现,现在到邮局买邮票寄信,再也见不到《中国民居》普通邮票了。究其原因一是发行使用期已过15年,该“退休”了;二是全套邮票21枚,大多面值已不适应现行邮资,故《民居》普票已逐步进入收藏领域了。  相似文献   

7.
《黄帝陵》邮票发行14年之后,终于传来了邮电部于1998年4月5日发行《炎帝陵》邮票的消息,作为炎黄子孙,其喜悦和激动之情是无法言表的。 炎帝为中华民族始祖之一,是我国原始社会杰出的部落首领,他始作耒耜,教民耕种;遍尝百草,发明医药;日中为市,以倡交换;治麻为布,制作衣裳;削桐为琴,剡木为矢;开创了我国的农耕文化,缔造了中华古国最早的文明,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神农氏始祖。  相似文献   

8.
我与集邮     
邮票在我心中的最初印象便是10多年前常见的《长城》和《民居》那样子,并不起眼。直到有一次过年,在姐姐家玩的时候,她拿出两大本集邮册,里面有《熊猫》、《花灯》、《京剧旦角》等邮票,我被吸引住了  相似文献   

9.
徐敬宾 《集邮博览》2008,(11):52-53
民居,即民间住宅,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建筑类型。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兼以风俗民情、地理环境、气候变化以及建筑材料的不同,各类民居形式多样,富于地方特色,形成一种建筑文化。不仅反映历史、宗教、风俗、地理,而且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0.
任斌 《上海集邮》2003,(2):18-18
很巧,我国与斯洛伐克联合设计的同图邮票2002-22《亭台与城堡》为当年发行的第22套纪特邮票,同时又是中外联合设计同图邮票的第22套。全套第2图是河北邯郸的标志性建筑--丛台。"丛台"之名源于当时是很多连接垒列的亭台建筑,相传建于春秋战国赵武灵王时代,故又名"武灵丛台"。现已以此为中心建成丛台公园。  相似文献   

11.
2011-12《云锦》邮票(图1),在当年最佳邮票评选中被评为"最佳设计邮票",也是许多邮人非常喜欢的一套邮票。云锦是我国传统的丝织手工艺品,有"寸锦寸金"之称,因其色泽光丽灿烂、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云锦以缎纹为地组织,提花织成,产于南京。据山谦之(?~约454年)《丹阳记》记载,手工织造的南京云锦最迟始于东晋义熙年间(405年—418年),距今约有1600年的历史。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其《天工开物》一书中赞叹云锦为"天孙机杼,传巧人间"(卷  相似文献   

12.
侗族鼓楼     
侗族鼓楼已被作为贵州地方选题《侗族建筑》邮票的两种图案,它们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侗族灿烂文化之一,也是侗族建筑艺术的结晶。 百分之五十八的侗族分布在贵州黔东南,而贵州的侗族鼓楼则集中于  相似文献   

13.
古代石拱桥     
2003-5《古桥》邮票全套4图分别是我国建于隋、唐、金、清时期石拱桥,是继特50后我国古代桥梁建筑在邮票上的再次集中展示。  相似文献   

14.
《集邮博览》2013,(9):19-21
1博览会开幕式暨《琴棋书画》特供版式邮票邮品首发式9月26日(星期四)上午9:30将在北展6号馆举行集藏文化博览会开幕式暨《琴棋书画》特供版式邮票邮品首发式。活动将以多媒体形式表现琴棋书画内容,以琴棋书画太极与舞蹈表演拉开序幕,并邀请文化名人作为首届集藏文化博览会"集藏文化大使",与百姓一起谈集藏。届时将以实物揭幕展示《琴棋书画》特殊版式邮票邮品。  相似文献   

15.
佛山市于1998年3月21—22日举办“邮票设计家作品展”,展出邓锡清、邹建军、吴建坤、潘可明4位邮票设计家创作的200余幅邮票及片、封、折、戳类画稿,可以作为我国邮票发行的“外史”资料。 邓锡清设计的5幅《猫头鹰》邮票画稿明快、清新,但最终未能通过。1995年3月22日发行的是马刚画的《鸮》邮票,相比之下《鸮》就显得阴暗,虽然让人认识了猫头鹰的夜游习性,但也给人带来了沉闷的感觉。  相似文献   

16.
开始发行于1986年4月的普23《民居》邮票,距今不过十来年,其发行日期理应不成为问题,然而情况并非如此。先是《中国集邮大辞典》中将开始发行的1986年4月1日误为3月10日(见该书第124页)。接着《中国集邮报》在1996年第40期上刊载纠正文章时,又“以错纠错”,将首发时间误为5月15日。这样一个并不复杂、也不久远的问题,为何在权威书刊中接连出错呢? 普23《民居》全套14枚邮票分为10次发行,时间从1986年4月1日到12月25日,历经8个多月。首枚邮票发行时(即4月1日发行面值2分的《东北民居》),邮电部邮票发行局是有发行日期通告的。至于其他各枚的发行日期,虽未事先见诸公告,但也有一个可利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新邮评赏     
《古代文学家》第二组创作新意 《古代文学家》第二组邮票可说是创新之作。 1.开创了我国古代文学題材邮票图文并茂之先河。《古代文学家》第二组以人物肖像为主,在肖像两側印上了作家的代表性诗文,互相映衬。以前我国发行的同题材邮票,文学家只表现人物肖像,名著只表现故事情节,没有做到作家和作品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8.
我曾在2007年《集邮博览》复刊号上写了一篇关于我在美国制作网络邮票的文章,名为《网络邮票》,在该文中讲述了如何制作网络邮票和制作后的体会。最近,我又制作了几版个性化网络邮票。其在制作方法上与一般网络邮票基本相同,所不同的仅在于邮票纸的主图上。一般网络邮票的主图是由公司  相似文献   

19.
本期封面上登载的是有着相同邮票志号“特62(8—5)”和不同图案、不同名称的邮票签样。按邮票志号的排序,特62邮票本应紧随特61《牡丹》邮票之后,在1964年下半年发行。而这套邮票却发行于1966年3月30日,为什么一套邮票会有两种不同的图案、不同的名称并延期近两年才发行?中国邮票博物馆所收藏的相关文字档案和印刷档案为后人揭开了谜底,原来特62《工业新产品》邮票是为填补未发行的特62《京剧脸谱》邮票的空号而李代桃僵之作。  相似文献   

20.
中国邮政于2013年7月13日发行一套4枚《琴棋书画》邮票。这是一套具有浓郁文化内涵和高雅艺术情趣的邮票。此前,我国曾经分别发行过古琴、民族乐器、围棋、书法、国画等题材邮票有数十套,尤以中国绘画、古代书法题材邮票为多。而将"琴棋书画"作为古人倡导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