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经济台阶式发展的时空结构与运行机制──学习邓小平经济发展思想的体会刘多斌邓小平同志在《邓小平文选》中为我国设计了到建国一百年时的经济发展战略,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他明确指出:“可能我们经济发展规律还是波浪式前进。过几年有一个飞跃,跳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2.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这一思想路线作出了不同的重要贡献.毛泽东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首创者.邓小平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江泽民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新拓展.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的光辉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宝库中一颗璀灿明珠。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重要标志,二十年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灯塔.二十一世纪初,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以“三个面向”为标志的邓小平教育理论。“三个面向”与“三个代表”一道成为深化我国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这就构成指导我国教育的著名“双三”方针。  相似文献   

4.
邓伯来了——工人日报92年6月28日刊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刊出《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邓小平被深圳百姓称为“邓伯”。邓小平说,对办特区,从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担心是不是搞资本主义。深圳的建设成就,明确回答了那些有这样担心的人;特区姓“社”不姓“资”。半月谈21期92年5月20日邓小平同志视察首钢。他说:我们的发展速度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不能一样。因为起点不同,原来水准不一样,综合力量不一样。  相似文献   

5.
南方谈话是邓小平在20世纪90年代初发表的一次重要谈话,是又一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我们进一步研究二者的关系提供了参考,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关键在人才     
李必胜 《内江科技》1999,20(2):9-10
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说关键在人”。因此,我们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科技兴区及各项工作中要牢固树立“关键在人”的思想,充分认识“人才为政事之本”的重要作用,为知识经济时代培养人才,坚持德才兼备原则,选拔能驾驭市场经济的人才,使用“拼命三郎”式真抓实干、顽强拼  相似文献   

7.
1992年邓小平同志提出“发展是硬道理” ,铿锵六字 ,刹时席卷神州 ,震撼了 1 3亿人民的心灵 ,从此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和行动指南。至今 ,中国经济社会持续了 1 3年的高速发展。党的“十六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进一步指明 :发展是党执政治国的第一要务 ,引导了全党全民在今后 2 0年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国全面小康。胡锦涛同志更多次告诫全党一定要“聚精会神搞建设 ,一心一意求发展”。值此邓小平诞辰 1 0 0年 ,重新学习和体会邓小平的发展观 ,是十分有意义的。(一 )发展的历史含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  相似文献   

8.
今年恰逢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二十周年,以此为契机重新回顾和挖掘这次谈话的重要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邓小平开创了中国发展模式的实践并且率先提出了中国发展模式的论题,尤其是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根据改革开放以来所获得的实践经验,从主题、手段、方式、方法、路径、战略、依靠、关键、目标、方向十个方面完整地阐释了中国发展模式的理论.可以说,南方谈话即是邓小平时其所开创的中国发展模式实践经验的一次全面总结,又是邓小平对中国发展模式未来蓝图的一次系统勾勒.  相似文献   

9.
王予波 《青海科技》2001,8(2):63-64
江泽民总书记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一书的序言中讲:“各级领导干部要从事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高度来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新形势下,作为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省份,我们必须深刻领会江泽民总书记对学习重要性的阐述,将学习作为兴省之道。 我们学习是因为我们落后和无知 这是我们学习的起点,我们必须承认。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从整体上讲,我们仍然是个落后省份,2000年全省GDP为263亿元,仅占…  相似文献   

10.
企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涉及社会经济环境、资源、资金、技术、管理、人才诸多方面。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改革,现代化科学技术,加上我们讲政治.威力就大多了。”那么,国有企业“讲政治”的优势在哪里,如何发挥政治优势的“威力”来保障和促进企业发展.是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必须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