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藏书票既是一种美化书籍的装饰, 又是一种表示书籍所有者的标志。这种 图文并茂的微型版画艺术起源于15世 纪的德国。藏书票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 是必须刻有拉丁文“EXLIBRIS”字样,意  相似文献   

2.
小知识     
藏书票  图书收藏者用以表明书籍持有的标记之一。一般贴在书的里封衬页或扉页的右上角或中央。藏书票起源于欧洲 ,是一种袖珍版画 ,起初多由版画家自刻 ,后来发展成为根据书票主人的性格爱好等要求而设计的小张图画。藏书票的大小不一 ,其长或宽 ,小的 3~ 4厘米 ,大的约 10  相似文献   

3.
正上海图书馆与上海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共同将8月17日定为"上海图书馆版画日",并首次以此名义开展了一系列版画展览及普及宣传工作。上海图书馆版画日系列活动包括"一纸繁花——文化名人藏书票展"等3个展览、版画藏书票制作演示、张德宝版画创作研讨会和两场"上图首发"活动,集中向  相似文献   

4.
浅论书籍装帧设计引入藏书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切人类知识都要通过传写、印刷之后才能保存、传播和积累,只有通过印刷出版物的形式,书籍才能广泛地传播、积累,才能在这个基础上提高。所以,印刷出版事业是发展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的一种能源基础,有了这样的基础,图书作为传播人类科学文化知识才有可能。书籍是人类走向文明进步的阶梯。知识就是力量,图书中有丰富的学识,有美好的理想,阅读欣赏优美的图书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美好的精神享受。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凯勒认为:“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今当世界,读书、爱书和藏书已成为现代人类社会精神生活中的一项最具深远意味的活动。一、藏书票介绍读者追觅内容精深和形式秀美的图书,有的签名于书上,有的落印于扉页,有的为了表达对于书籍的衷心珍爱,在环衬或扉页里贴上一帧自用的藏书票。何为藏书票?藏书票被誉为“珍珠版画”或“袖珍版画”,始于15世纪的欧洲。德、意、英、法、俄等欧洲诸国以及日本、美国的藏书票艺术十分活跃。它表现的内容和形式千变万化,最初为教堂、大学、图书馆所用,后广泛被私人采用。作为一种新的边缘艺术,藏书票有以下一些艺术特点。1.票面必须标明:EX-LIBRIS一...  相似文献   

5.
藏书票     
图书收藏者用以表明书籍持有的标记之一。一般贴在书的里封衬页或扉页的右上角或中央。藏书票起源于欧洲,是一种袖珍版画,起初多由版画家自刻,后来发展成为根据书票主人的性格爱好等要求而设计的小张图画。藏书票的大小不一,其长或宽,小的3~4厘米,大的约10厘米。票面以图案为主,并配有藏书人的姓名、别号、书斋号等,有时还有一两句箴言、警句或藏书年份。  相似文献   

6.
8月31日三联书店和京萃周刊社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藏书票展示会。与此同时,台湾远流出版公司副总编辑、台湾藏书票俱乐部顾问吴兴文先生的《我的藏书票之旅》新书发布会也在此举行。藏书票是微型艺术的表现,素有“纸上宝石”、“版画珍珠”的美称,曾是欧洲宫廷贵族家势与藏书的象征,现今也成为爱书人的象征。该书透过藏书票这一介质探讨书与人之间的互动、书本与书坊之间的互  相似文献   

7.
<正>藏书票是一种被粘贴在图书环衬或扉页上,起到标明图书所属权作用的艺术作品,最早诞生于15世纪的德国。这种具有鲜明个性和特殊作用的微型版画,寄托了读书人对所拥有图书的喜爱与珍视。小小的一枚藏书票画面包罗万象,设计构思新奇,制作手法多样,方寸之间可容大千世界。  相似文献   

8.
"纸上钻石"--藏书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不约而同地各自出版了一套百帧通用藏书票并毁版发行,以庆贺其百年华诞。这两套藏书票制作精美,以高等学府为题材,票面设计采用古典藏书票图文并茂的构式,以珍贵的历史照片为主体,阐发百年学府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光辉历程,布局传统典雅而不落俗套,艺术气息浓郁。既是对其历史的珍贵纪念,也是难得的艺术珍品。那么到底何为藏书票呢?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相书籍收藏的活动,产生了藏书者的标记。我国比较流行的标记是印章,也称藏书印。西方国家因各自民族文化的发展,亦产生过不同的书籍的收藏者标记,藏书票则是其中之一。藏书印是刻制在玉、石、铜、术乃至贵金属材料及兽角上的。藏书票则多数是刻制在木版上的。藏书印是直接钤盖于书的封面或扉页、书名页、卷首、卷末或某个部位上的。藏书票则是用版画拓印的方法,印制在纸上,经裁剪后贴在书的扉页或书名页上。  相似文献   

10.
西方藏书票是微型版画的一种,通常贴于藏书家的爱书的首页或扉页,票面标有拉丁文“Ex—libris”,意为“属于某人的书”,并有票主的姓氏。本书收录近300张书票图片和100余篇藏书票背后的故事文章,为读者掀开那层隔离欣赏者与作者、票主之间的薄薄面纱。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 (记 者 安 琪)为了纪念鲁迅诞辰123周年,鲁迅博物馆和河南大学出版社在北京鲁迅博物馆联合举办海峡两岸中国藏书票展。鲁迅是中国现代版画的倡导者,中国藏书票是中国现代版画的延续和发展。次展览在鲁迅博物馆举办旨在纪念鲁迅,推介和提高藏书票创作艺术的水平,使鲁迅倡导的版画艺术不断发展。为了配合此次展览,河南大学出版社同时推出《藏书票风景》系列图书,该书分为创作卷(鲁迅博物馆编)、收藏卷(吴兴文编)、文献卷(李允经编)。据介绍,北京还将于2008年9月举办国际藏书票展览及国际会议,到时世界各地的版画艺术家齐聚中国共同展…  相似文献   

12.
藏书票是艺术家为藏书主人(包括藏书机构)专门设计并贴在藏书上的专用标志。票面除了要有国际通用的EXLIBRIS(意为予以藏之,原文为拉丁文)字样外,还必须有票主的名字(或者笔名、书斋名),有的还在票面上刻印一些与读书有关的警句和格言。画面以简洁醒目为佳,画风应装饰和寓意兼顾,贴在书籍扉页,更是雅趣盎然。它在19世纪最初兴起时证明的是对书的占有权,后来又和政治身份相关,代表着一种小众趣味。在西方,藏书票相当流行,从政治家、艺术家到普通的爱书人都可以成为它的持有者。今天,藏书票这漂亮的“小玩意儿”已成为一种体现阅读情趣和对书籍珍爱之情的艺术品,越来越受到读书人的关注。一批有关藏书票文化的专著、书籍,如《中国藏书票史话》(李允经著,湖南美术出版杜2000年6月版)、《我的藏书票之旅》(吴兴文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8,(3):75-80
藏书票发源于欧洲,至今已发展成为了兼具实用功能、文化涵义、艺术欣赏特质和收藏价值的图书周边产品。藏书票的艺术表现形式及文化内涵与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学艺术思潮息息相关,其发展变革则受到印刷技术和西方出版业发展的直接影响,同时藏书票的发展也给出版业带来了重要的启示,它不仅能够成为独具魅力的出版选题,更能够带动纸质书籍的出版和销售。  相似文献   

14.
宋刚 《新闻世界》2012,(3):137-138
在中国,提起藏书章可以说是尽人皆知,但对藏书票知者尚少。其实,藏书票和藏书章两者的意义和作用是相同的,都表明书籍的持有者,就像现今有人在自己的书籍上签个名一样。不过前两者是有艺术作品的价值,藏书章上用的是文字,属于我国传统的金石篆刻艺术;藏书票,则是图文并茂,  相似文献   

15.
木刻版画与书籍插图历史久远,明清版画插图题材广泛,刻绘精美,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它甚至对小说、戏曲等文类的创作、刻印及传播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图文并茂和精美的形式仍然是图书出版的现代品格和最为基本的内在要求,插图的精美也是书籍自身精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往往成为书籍精品化、流行传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世界最早的藏书票出现于15世纪的德国,俄罗斯则稍晚,但俄罗斯历代王室成员都非常喜欢读书,重视藏书,喜爱在私人书籍上加贴上自己的藏书标记-藏书票。本文介绍了藏书票在俄罗斯的产生与发展,为我们了解俄罗斯的藏书票文化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17.
1998年12月,国家图书馆出版了一本藏书票集,内容摄取的全是历代官府藏书印鉴,意在将西方的藏书票与中土的藏书印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新的艺术效果。该集设计精良,印制精美,格调高雅,赏心悦目。加之毁版发行,果然争购一空,轰动一时。然其中第五枚藏书票,摄取的是"大本堂书"藏书印鉴。此印原钤于宋内府写本《洪范政鉴》上,原书曾是傅增湘双鉴楼插架之物,后归藏于国家图书馆。"大本堂书"一印究属何时,编者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为《西夏书籍业》一书的提要,简要介绍了西夏书籍的制作材料、制作手段、装帧艺术以及西夏出版业的基本状况,对了解西夏图书出版业的相关问题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仙居针刺无骨花灯是我国民间文化艺术百花园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我国人民的宝贵文化遗产,它历史悠久,造型别致,工艺独特,制作精美,浓缩了各地花灯制作艺术的精华,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相似文献   

20.
过去我没有收集过藏书票,更不懂得它的艺术价值。去年拜读了两篇导读性的文章,一是北京大学出版社编审江溶先生的“中国作风,中国气派——新时期大型纪念藏书票巡礼”,一是中国藏书票研究会会长梁栋先生的“藏书票艺术”。之后,我才初步懂得了藏书票的珍贵艺术价值和启迪激励人们上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