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淑霞 《现代语文》2007,1(4):13-14
纵观中国传统语文教育思想发现,诸子百家在教育问题上所提出的见解,虽有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追求和谐。2500多年前的孔子提出“礼之用,和为贵”的和谐教育主张,并反映在他的“六艺”教育实践中,他提倡通过礼、乐、射、御、书、数的教学来完成和谐人格的培养。荀子主张用知识、才智、品质来全面、完美地培养“成人”。明代王守仁认为和谐教育思想乃是“先王立教之微意”,  相似文献   

2.
对于中国美育思想来说,判断美育思想产生的关键在于是否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艺术来教育、培养人的道德.“先王乐教“是早期不自觉的美育传统,西周初期人文精神的觉醒引发了“敬德“思想的提出和天命观念理性化、宗教祭祀礼仪的人文化转向,从而使这个美育传统发展到自觉阶段.因此,中国古代美育思想产生于西周初期.  相似文献   

3.
孔子"乐教"思想,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及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方面具有理论价值和现代价值,针对于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失衡的现象,分析了大学生人格失衡的现状及原因,并把孔子"乐教"引入现代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旨在通过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使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健全。  相似文献   

4.
夏商周三代,礼乐教化的主要目的都是培养与血缘宗法等级奴隶制相适应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夏商时期原始的混为一体的“先王乐教”在西周时期已初步分化为“礼教”、“乐教”、“诗教”三种形态:“礼教”指与宗法等级政治相适应的行为规范化、艺术化的教育;“乐教”即《周礼》所说的“乐舞”之教,主要是指音乐与舞蹈教育;“诗教”指《周礼》的“乐语”之教,“六诗”之教。可以说,西周礼乐教化观念已达到充分自觉的程度,开始自觉地、有意识地对贵族子弟和国民进行艺术教育。  相似文献   

5.
高菲菲 《文教资料》2014,(19):60-62
孔子是举世公认的大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的《乐》教思想、《乐》教内容、《乐》教方法首开了中国文化下移之风。他积累了丰富的《乐》教经验,提出了许多《乐》教原理、原则,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丁雪花 《成才之路》2010,(16):66-67
愉快教育是充满爱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性,倡导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乐学",教师"乐教"。舞蹈教育遵循的原则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以下是笔者将愉快教育运用于舞蹈教学的一些实践与体会。  相似文献   

7.
王志国 《成才之路》2010,(13):63-63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校音乐教育就是用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 以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从先秦儒家诸子认为"乐教"可以"善民心""移风易俗",到近代中国的有识之士把"歌乐"作为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学科之一,都说明了我们的先辈很早就意识到了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8.
在阶级社会里,教育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它从属于一定的阶级,从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教育领域里的斗争从来是同政治斗争密切相连的。先秦时期教育领域里的儒法斗争是这个时期儒法两家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思想上斗争的反映。斗争主要是围绕着“据先王之教,以礼为教,以儒为师”,还是“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两条教育路线进行的。  相似文献   

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习作有兴趣是学生乐写的关键。有兴趣,就有习作的动力;有兴趣,就能使学生变"苦作"为"乐写",就能使学生写得轻松、主动而富有创意。近年来,我努力在"让学生乐写"上下功夫,对所教班级进行大胆地尝试。  相似文献   

10.
寓教于"乐"(音乐、快乐),"乐"是载体,也是目的,内在地展示了音乐教育的价值追求。一方面,通过音乐教育服务于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另一方面,通过音乐教育愉悦人的身心,滋养人的生命。当前音乐教育中的重教轻乐、重技能轻体验的现象,源于对音乐教育的价值模糊,认清音乐的本质属性,才能解决音乐教育的现状问题。  相似文献   

11.
西周乐教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形成独立完善的乐教制度,它不同于现代意义的音乐学科敦育,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通才式教育,西周乐教是对此前上古时代音乐教育的理性反思,本文拟从史学的角度分析西周乐教的形成,内容及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严钢春 《考试周刊》2010,(29):147-148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中思想政治课以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标,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思想,全面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实施"巧教"、"巧学"和"乐教"、"乐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3.
史立萍 《考试周刊》2011,(32):75-76
教师快乐地教,学生快乐地学,只有教师"乐教",才能促使学生"乐学"。教学相长,"教"与"学"双方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的习作就一定能结出丰硕之果。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周和古代希腊都非常重视乐教并有系统的理论。古代乐教突出强调乐教的社会教化功能,而现代社会看到的则是它的专业和素质教育功能。现代德育可以从古代乐教中借鉴到许多有益的东西。主要包括:德育要注意走进教育对象的心灵;要注意教育对象内心的和谐;要注意用潜移默化的形式开展德育实践等。  相似文献   

15.
邓红梅 《辅导员》2014,(2):72-72
要使学生形成想学、爱学、乐学、会学的"乐知者",关键在教师如何把学生教活。因此,我尽量做到让学生在乐中学、玩中学,使他们成为"乐知者"。现就谈谈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6.
人不同于动物,是有智能的,不是消极地取得生存,而是很关心自己的发展,希望能得到审美建造。在进入文明期后便自觉地研究美育。然而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各种社会条件和认识能力的限制,对它的理解仅限于审美教育、艺术教育,即通过艺术的手段对自身进行教育,从而在精神上向美的方面发展。例如荀子说:“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著其教焉。”(《礼记·乐  相似文献   

17.
下功夫培养青年教师吴忠市利通一小吴生才建设一支合格而稳定的教师队伍,必须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为此,我们从学校实际出发,本着讲求实效的原则,对每个青年教师政治上信任,业务上帮助,生活上关心,使他们不仅有"乐教"的精神,而且有"善教"的本领。经过几年的...  相似文献   

18.
杨洛 《文教资料》2010,(24):100-101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包含许多符合教学规律的、值得我们肯定和借鉴的合理因素。《音乐鉴赏》课是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作者从自身的教学体会出发,浅谈孔子"乐教"思想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音乐鉴赏》课教学的启发,以期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在公共艺术教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  相似文献   

19.
教育法规在湘东“硬”起来教自法现是“豆风云”吗?绿乡币湘乐区为我们找到了自容。1994迁.湘乐区国阐就成D了“人民教目是企委员会”,下设o0窒,挂靠在区被国局,负责收取和管理、使用自种教自费地m等的日常工作。95$上半年,湘乐区政阻又下发了《关于授权...  相似文献   

20.
杨小兔 《考试周刊》2012,(20):22-22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快乐教育的研究活动受到社会的诸多关注。快乐教育以"乐教""乐学"为特色,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宗旨,以"要我学"变"我要学"为目的,让老师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轻松愉快地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