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细读郁达夫的文集,就能发现郁达夫对于清代诗人黄仲则有着特殊的喜爱和偏好。他有一篇专以黄仲则为主人公的小说《采石矶》,在这篇小说里,他以"零余者"的形象重塑了黄仲则。郁达夫的诗歌以学习黄仲则入手,这是非常明显的。但他通过对杜牧诗歌风格的汲取,从而超越了黄仲则偏于狭窄苦涩的诗境。  相似文献   

2.
清代黄仲则《竹眠词》题材丰富,特色鲜明,真挚动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以真率之笔抒写不平之鸣的感怀词。爱情词也颇为人称道,具有抒情对象的模糊性与恋爱情节明晰性的特点。黄仲则词在创作风格上是豪放与婉约兼具。黄仲则词在清词和整个词史上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黄晗艳 《文教资料》2012,(33):59-62
为什么郁达夫钟爱黄仲则?又为什么会单单选择黄仲则来自比写就《采石矾》?本文从他们两人类似的人生经历、共通的诗学创作以及《采石矶》创作的特殊时代背景进行探讨,从一般到特殊,寻求郁达夫与黄仲则的联系,挖掘郁达夫“夫子自道”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黄仲则的情词与前人相比,所写感情更加真挚,体现出两性的平等特别是对女性的尊重;语言清丽,倾向于白描和直抒胸臆,对前人情词表现出某种程度的超越。这既源于黄仲则对前人思想观念的承继性,也与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及性格有关。  相似文献   

5.
清代著名诗人黄仲则一生多次游历安徽,安徽是黄仲则游历四方的起点,也是对他一生创作产生重要影响的所在。安徽的多彩风光带给他性情的熏陶,皖地悠久的人文历史赋予他满腹诗情,大江南北的现实景况更是对他的诗情、诗风都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清代诗人黄仲则一身漂泊无依,生活困顿,但他依然保有对自身价值的强烈肯定,充满着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强烈自信.反映在诗歌当中,一方面是寒士的嗟贫叹卑,一方面是名士的高迈健举,二者颇具张力且相互映发,共同构成了黄仲则感愤诗歌的主题取向.  相似文献   

7.
作为乾隆时期一位很有特色和成就的诗人,黄仲则抒写个性情感的诗歌在乾隆诗坛有着特殊意义和重要影响。黄仲则诗歌自成体系的审美意象和直抒胸臆、“不主故常”的抒情方式,展示了其诗歌传统和新质因素结合的风貌。  相似文献   

8.
清代著名诗人黄仲则,一生好游,既有性情因素、现实因素,也有创作需要。此外,师朋影响、地理因素也不可忽视。当然,促使他寄情山水的关键因素,还是他内在情感的需要。黄仲则意图借山水以自我排解,最终还是留下遗憾,英年早逝的他成为文人在盛世中被压抑被遗弃的悲剧样本。  相似文献   

9.
从黄仲则诗歌在十八世纪的思想界的意义、黄的个体生命情感体验与历史群体文化观念的冲突、黑暗现实中的道德拯救与虚无背后的坚守等几个方面来讨论黄及其诗歌 ,同时探讨十八世纪中下叶被禁锢的中下层知识分子的普遍心态 ,从而揭示黄仲则困苦不堪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黄仲则是清代毗陵诗派的核心人物,一生游历颇广,与山水结缘,纪游山水诗是其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就黄仲则游历及描摹的对象来看,主要有江浙山水、荆湘山水、安徽山水及北国山水。在江浙山水中,仲则对杭州西湖情有独钟。荆湘纪游山水诗是仲则湖南之行沿途所作诗歌,主要包括江西、湖南、湖北三省。皖游山水诗中,主要由太白遗迹组诗、名山组诗以及记录诗人游历所及的皖地各处风光的诗篇组成。北国山水诗则围绕着齐鲁、京师、晋陕山水风物展开。黄仲则纪游山水诗风格多样,早年山水诗奔放恣肆,才气横溢,诗风近李白;北国山水诗慷慨苍凉,有幽燕气;其最大特点是重情,主观感情色彩较重;但其中也不乏纯粹的审美之作。  相似文献   

11.
论黄仲则的人格弱点与其诗歌之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主要从黄仲则性格的狂这一人格特征人手,用心理分析的方法,探讨“狂”的成因,以及狂对他诗歌的影响,并以黄仲则为个案,延伸分析古代人诗中普遍存在的“悲士不遇”主题,揭示人人格的弱点,以及“悲士不遇”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从黄仲则诗歌在十八世纪的思想界的意义,黄的个体生命情感体验与历史群体文化观念的冲突,黑暗现实中的道德拯救与虚无背后的坚守等几个方面来讨论黄及其诗歌,同时探讨十八世纪中下叶被禁锢的中下层知识分子的普遍心态,从而揭示黄仲则困若不堪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在黄仲则词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体会到词人的真实情怀,完整 地感受到词人的风格人格,几乎完全忘记了词的束缚的存在。本文以词中的狂放为总纲,分别以笑看苦难、狂放与孤高、狂放与深沉三个方面来诠释,以期可以从自己的阅读体会出发,提供一个理解黄仲则词的角度。  相似文献   

14.
在黄仲则词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体会到词人的真实情怀,完整地感受到词人的风格人格,几乎完全忘记了词的束缚的存在。本文以词中的狂放为总纲,分别以笑看苦难、狂放与孤高、狂放与深沉三个方面来诠释,以期可以从自己的阅读体会出发,提供一个理解黄仲则词的角度。  相似文献   

15.
黄仲则一生命运多舛,其咏怀言志之作多为"幽苦语",但与生俱来的豪气与"野性"使其人格中充满着沉郁和浪漫的气质。黄仲则书剑飘零的生命历程造就了其山水诗开阔而独到的视野,江浙风光、湘皖山水、幽燕气象、秦晋壮景皆为他笔下雕镂刻画的对象。他的山水诗浪漫神奇,想象丰富,质实而豪放,柔丽而明快。  相似文献   

16.
黄仲则诗歌多表现出怀才不遇的孤独和愤懑,他怀才不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封建专制制度埋没人才有关;也是其自身遭遇使然;他的狂狷性格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一有清一代,诗家蜂起。吴梅村之沉郁,王渔洋之空灵,查初白之踔厉,沈归愚之敦厚,袁子才之率真,赵瓯北之酣畅,厉太鸿之淡雅,郑板桥之清新,龚定庵之奇谲,黄公度之恢宏……这些诗人皆自铸伟辞,放怀高唱,其诗亦各呈异彩,别具风情,仿佛夜空中熠熠的群星,交相辉映。而其间尤为世人所瞩目者,我以为当推乾隆年间的大诗人黄仲则。黄仲则(1749——1783),名景仁,江苏武进人。他的诗“清窈之思,激哀于林樾;雄  相似文献   

18.
黄仲则的诗歌创作能独树一帜,勇敢地突破“抑情”规范,真实大胆地揭示个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奏响“盛世之哀音”,其抒写个性情感的诗歌在乾隆诗坛有着特殊意义和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郁达夫不仅是“五四”时期著名的小说家和散文家,还是一位出色的文艺评论家,写过多种关于文学艺术方面的论著,既有文学概论以及小说、诗歌、戏剧等体裁的专论,又有对于歌德、施笃姆、尼采、卢梭、赫尔岑、屠格涅夫、黄仲则、苏曼殊与蒋光  相似文献   

20.
清代诗人黄仲则,其思乡念亲诗歌,是其愁绪的集中体现。此种愁绪,闻声而起,登高而发,个中原因,发人深思。实际上,思乡念亲,是其为了摆脱焦虑、寻求精神支撑的反映。而其于进退失据中,以短暂的生命为那个时代的先行者写下了绝望的挽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