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在西方,"海洋"母题是历代作家执著追求的对象."海洋"的形象与各个历史时期的现实生活有着深刻的联系."海洋"体现着不同时代鲜明的时代特征,"海洋"的演变发展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缩影.在西方海洋文学作品中,尤以英美的海洋小说成就突出,本文以<白鲸>为例对海洋小说的成就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发展与进程中,张爱玲与萧红是被公认的杰出女性作家,不论是她们富有传奇色彩的坎坷人生,还是她们创作的文学作品都是值得人们关注和研究的。但是由于两位作家在进行作品创作时有意远离政治,所以在某一阶段受到人们的冷漠对待,没有获得与之相应的文学成就。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人们逐步转变思想意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研究张爱玲和萧红的文学作品。本文在地域视角下对张爱玲与萧红的人生与文学作品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
张博 《文教资料》2015,(2):21-22
文学作品的风格往往与作者本人的出身、个人经历等"小风土"密切相关,作者的性别也是影响其作品风格的重要因素。由于女性与男性在社会中的定位存在差异,二者所关注的问题就大不相同,这在把反封建作为重要使命的明治文学中体现得尤为显著。在男女差异相对缩小的当今日本,即便男性作家与女性作家所关注的问题趋于一致,二者在审视社会时的视角仍然会有所区别。加强对日本女性作家群体的关注,有助于从不同维度全面了解日本文学及其背后日本社会的全貌。  相似文献   

4.
第三编这一部分是作品论,讲述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及其诸要素——如主题、题材、情节、结构、语言、体裁以及风格、流派、民族特点等等。这一部分涉及到的主要问题有:1.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文学作品的内容,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它既包含着客观现实生活的内容,又包含着作家的思想感情。所以文学作品的内容,就是这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统一体,是反映在作品中的、包括着作家的思想感情和主观评价的客观现实生活。文学作品的内容由题材、主题、情节等因素构成。文学作品的形式,是文学作品内容的内部组织结构和外部表现形态,它与作品的思想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  相似文献   

5.
第三编 本编是文学作品论,是对文学作品本身所进行的分析和论述,包括对文学作品内容及其诸要素、文学作品形式及其诸要素的分析,又对形式和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这一编的内容大致包括。 一、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文学作品的内容是反映在文学作品中的包含着作家思想情感和主观评价的客观现实生  相似文献   

6.
着装与文学     
文学作品中对着装的关注已有着悠久的历史。一般来说,服装在文学作品中往往具有多重的意义,它能深化读者对人物和主题的理解,揭示许多文化内涵。笔者旨在梳理着装在不同作家和不同时期文学作品中所具有的表意功能和意识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7.
大众文化对当代文学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它使作家在创作时更加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文学作品功能向消费性与娱乐性转变:作品的流通方式也呈现出明显的商业化倾向.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澳大利亚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常常连篇累牍地讨论该国的文化传统和文学传统,虽然定义颇多,往往莫衷一是,但是都包含着文化遗产中的社会态度。可以说传统就是澳大利亚社会中文化价值和社会态度以及作家和作品的延续,也包括用传统高度认同文学内涵,以此来肯定那些颂扬澳大利亚人精神的作家。这就意味着文学评论的标准可以轻而易举变成作家提取素材的能力,这在作家们描绘自我形象时是至关重要的。本文试图通过回顾半个世纪前澳大利亚小说的主要文学作品,分析、探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澳大利亚文学的传统。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民俗与文学的关系就非常密切,在18、19世纪后的文学作品中民俗更是得到了蓬勃发展。作家在文学作品中对民俗的运用方法各不相同;而在对民俗的继承与创新中,作家的个体差异即天赋与禀性的异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原住民作家吉姆·斯科特的作品《那只亡者舞蹈》荣获了2011年澳大利亚最高文学奖,它讲述了接受白人语言和文化的澳大利亚原住民少年鲍比,在与早期欧洲殖民者密切接触后的心路历程,揭示了白人殖民者的世界观与原住民"梦幻"世界观之间,在互动糅合过程中,所展现的差异及由此产生的截然不同的生态观。同时,《那只亡者舞蹈》突破西方逻辑思维模式,运用大量原住民特有的口头神话传说,用极富创造性的语言再现了大自然的非凡魅力以及原住民与大自然的天然联系,但也为大众阅读异域文学作品带来更大的挑战性。  相似文献   

11.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包含对欧洲经典文学作品的赏析,而赏析欧洲文学作品必定要涉及到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的文学贡献。狄更斯关注描述英国社会平民百姓的生活遭遇,以幽默讽刺与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等创作手法见长,马克思曾称誉其为英国"杰出的小说家"。  相似文献   

12.
自从古希腊悲剧诗人欧里庇得斯首先在文学领域发现了女人,对女性的关注,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就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在中外文学作品中,有关女性形象及地位的描述从未淡出作家的视野。文中采用比较文学的平行研究方法,通过比较不同历史时期文学作品对女性形象的描写,同时结合中外女性地位发展在文学作品中的描写异同,解析不同地域社会对女性社会地位的影响规律及异同。  相似文献   

13.
澳大利亚作家凯瑟琳·苏珊娜·普里查德,在她的土著题材作品中,努力克服种族偏见,对土著民和土著文化倾注了同情、理解和尊重;不仅如此,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她还对土著女性的不利生存地位给予了特别的关注,这使得她的土著题材作品既有反对种族主义的一面,又有关注性别歧视的一面。本文结合《库娜图》等四部作品,探讨了澳大利亚土著女性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殖民时期所遭受的种族和性别的双重压迫。  相似文献   

14.
第三编本编是文学作品论,是对文学作品本身所进行的分析和论述,包括对文学作品内容及其诸要素、文学作品形式及其诸要素的分析,又对形式和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这一编的内容大致包括:(1)文学作品的内容是反映在文学作品中的包含着作家思想情感和主观评价的客观现实生活。因此,客观的社会生活虽然是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5.
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125位著名作家应邀从544部文学作品中选出他们最喜欢的十部,其结果汇集成了本名叫《十大名著》的书。荣居榜首的作品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学作品的译介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必经之路,日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并在学界掀起了一股研究热潮.苏童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在日本备受学者与读者青睐.苏童作品作为在日译介与传播的成功典范,却鲜有学者对其成功经验进行深入研究.因此,该文拟对苏童作品在日本的译介与研究情况进行梳理和考察,分析其作品在日译介与传播成功的原因,旨在推进今后苏童作品在日本的译介与传播,为更多优秀的中国文学作品走进日本世界提供借鉴,更好地促进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7.
“知人论世”是一种将文学作品与具体的创作背景结合起来的文学文本解读方式。这种解读方式,一方面注重对作家创作历史背景的考证,另一方面则注重对作家的考察。而在具体的文本解读中,解读者往往对相关的背景资料详加考证,以求对文学作品的解读的客观性与阐释的深刻性,却忽略文学作品本身的丰富性,形成了对文学作品解读的困扰,从而造成了“知人论世”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徐小琴 《海外英语》2014,(14):216-218,221
重修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重拾"家园意识",弘扬女性文化,女性作家的生态写作意义重大。澳大利亚女性文学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思想,不仅关注环境保护、女性自身的解放,还将笔触伸向了广阔的社会历史,去探讨不同族群及其文化基于差异性和多样性基础上的"整体存在"问题,并对处于"他者"地位的边缘群体和文化给予了相当的关注。此文将在生态女性主义的视野下,对澳大利亚女性文学的生态特性进行历史角度的和文本角度的论证,以揭示澳大利亚女性文学普遍具有的生态性。  相似文献   

19.
万瑶 《考试周刊》2009,(12):23-25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在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的当下.生态文学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纵观生态文学作品.可以发现生态文学在如何激起人类对自然的热爱.如何唤醒人类保护生态的意识方面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悲和喜。本文试通过对瑞切尔·卡逊、麦尔维尔、梭罗、狄金森等作家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文学作品的分析.对悲和喜两种生态文学的文学形式及其效果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一虽然德勒兹没有写过文学作品,也从未直接提出一套文学的系统化"理论",但从他各式各样的文学研究中,我们能随处可见他对于文学的关注和引用。德勒兹关于文学的论述大抵都是对文学作品的平行思考,如对美国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白鲸》与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变形记》的解读。德勒兹指出:"写作是一种生成,写作之中渗透着异样的生成,它们不是生成为作家,而是生成——老鼠,生成——昆虫,生成——狼。"[1]338同时,"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