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高适、岑参与盛唐边塞诗的人性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适、岑参为代表作家的盛唐边塞诗是产生于特定历史时期的、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现象,是"盛唐气象"的重要表征。盛唐边塞诗这种文化现象所蕴涵的人文精神突出体现为人性的张扬。盛唐边塞诗的意义可归总为三个方面,即边塞情怀、边塞风物和边塞战事。边塞情怀的核心是功业情怀。功业情怀具有两面性。边塞风物的特点是雄奇壮伟。高、岑的战争诗并非纪实,他们的战争观可概括为胜概和非战。  相似文献   

2.
盛唐时期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其中那些反映边塞军旅生活和边塞风光为主要内容的边塞诗以高昂的格调、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和新奇独特的艺术形象流传于世,经久不衰。高适和岑参是盛唐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本文就其边塞诗的异同点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
作为典范的盛唐诗人,岑参一生有两次出塞经历。两次出塞的经历不仅奠定了岑参边塞诗人霸主的地位,而且为其边塞诗带来盛唐其他诗人所没有的奇峭之美。无论是写景、记事还是抒情,岑参都不以平凡语出之。岑参边塞诗的奇峭之美,首先体现在内容上,还体现在格调上。  相似文献   

4.
以边塞题材入诗,古已有之.边塞诗的创作形成风尚,达到顶峰,则在盛唐.而盛唐边塞诗人中尤以高适、岑参为代表.二人在诗歌创作与风格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和各自独有的艺术个性特征.高、岑诗歌的比较研究,对了解盛唐边塞诗概貌颇具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边塞题材入诗,古已有之.边塞诗的创作形成风尚,达到顶峰,则在盛唐.而盛唐边塞诗人中尤以高适、岑参为代表.二人在诗歌创作与风格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和各自独有的艺术个性特征.高、岑诗歌的比较研究,对了解盛唐边塞诗概貌颇具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主要从盛唐边塞诗人岑参的边塞诗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方面做了探讨。重点论述了岑参诗歌中“奇、壮”的特点及对新疆现代诗歌的启发。  相似文献   

7.
马婧 《黑河教育》2014,(5):40-40
边塞诗在我国古代源远流长,在经历了萌芽、发展期之后,至盛唐达到顶峰。岑参是盛唐边塞诗人中个性十分鲜明的一位,他的边塞诗继承了前人边塞诗悲壮豪迈的风格,以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角,对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予以审美表达,使本已绚烂多姿的盛唐边塞诗更加奇彩斐然、魅力独具。  相似文献   

8.
盛唐边塞诗派是盛唐两个影响力最大的诗坛流派之一,集中反映了盛唐的气质与精神风貌。本文以岑参的边塞诗为观照点,并以其诗所反映的时代性价值、地理文化价值、社会生活价值、传统文化价值为切入点,以求多方面考察其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9.
高文林 《阅读与鉴赏》2009,(3):27-28,22
盛唐时期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其中那些反映边塞军旅生活和边塞风光为主要内容的边塞诗。以其高远雄浑的意境,悲壮高昂的格调,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分体现了盛唐精神,其中以高适、岑参的作品成就尤为突出,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10.
边塞诗非始于唐,但至唐方盛。开元、天宝年间,唐王朝国力强大,疆域广阔,对外不断用兵,少数民族统治者对唐也时有侵扰。广大下层士人向往边塞生活,把立功边疆作为自己的仕进之阶,因此以表现征戍生活为主题的边塞诗应运而生,形成盛唐时期以岑参、高适为代表的诗歌流派——边塞诗派。岑参(公元715—770),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人,祖籍南阳(今属河南),早岁独贫,从兄受书,能自砥砺,遍览经史。天宝三年中进士。安史之乱起,受杜甫等引荐,任右  相似文献   

11.
岑参作为盛唐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他在边塞诗创作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就,历来受到比较一致的高度评价。但是,关于他的边塞之作是否表现了爱国主义精神的问题,在近年来边塞诗讨论中则引起了较为广泛的论争。那末,究竟应该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究竟应该怎样全面地评价他的边塞诗?本文拟在这方面谈点不成熟的意见,以就教于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2.
岑参边塞经历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杰出的边塞诗人,当首推岑参。岑参是盛唐边塞诗派中的代表人物,他的边塞经历最丰富,写作边塞诗最多(约有七十多首,其他盛唐诗人的边塞诗多则二十几首,少则几首),成就也最突出,其若干名篇至今传诵人口。这位诗人两次出塞、先后五年的经历,按之其诗篇及有关史料,历历可考。而今人论述和注释岑参边塞诗者,对此常不甚了然,往往年代舛乱,前后混置,以致背景不明,难以作出确切的评价。闻一多先生的《岑嘉州系年考证》(载《闻一多全集》卷三)和李嘉言  相似文献   

13.
盛唐边塞诗的艺术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先秦的《诗经》到两汉南北朝初唐,写边塞诗的题材古已有之,而繁盛的时期则是在盛唐。盛唐边塞诗具有独特的时代特色:“盛唐气象”。即乐观高远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内容上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精神,大多是英雄主义的赞歌。风格上没有纤弱之气,充满了阳刚气概。以高适和岑参为领袖,围绕在他们身边的边塞诗人所形成的边塞诗派,是对盛唐众多诗歌创作流派中与孟浩然和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派齐名的最重要的诗歌流派。它们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盛唐之音”。在艺术上,具有永恒不灭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岑参,盛唐著名诗人,他的边塞诗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而且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仅就岑参边塞诗的艺术特征谈一些看法。奇壮豪迈的风格岑参边塞诗具有奇壮豪迈的风格,这是古今定论。不过,他的边塞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奇壮豪迈的风格也因吟咏对象不同而各有特色。诗人描写边塞自然风光时,往往倾注自己豪放的感情,通过高超的艺术手法,使边  相似文献   

15.
唐代诗歌代表了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盛唐边塞诗是唐诗中的奇葩。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为代表的边塞诗派,虽然没有共同的旗帜,没有共同的组织,甚至没有统一的创作理论,但是他们却创作出了洋溢着理想主义的浪漫精神、熔铸着慷慨激昂的英雄气概、具有雄浑壮阔的格调的盛唐赞歌。盛唐边塞诗是国力强盛的体现,是盛唐人自信心的体现,是那个时代...  相似文献   

16.
中国诗史上,常有这样的现象: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不同的诗人对同一社会问题产生兴趣,写出了题材相近、主题相似的诗歌,盛唐的边塞诗派便是伴随着开元时期的开明政治,国势强盛和扩边政策导致日益尖锐的民族矛盾而形成的。由于边塞战争的频繁,盛唐的边塞生活成为诗人所歌咏的题材和主题。高适、岑参是边塞诗派的卓越代表,诗史上以“高岑”并称,他们的边塞诗从各方面深入地表现边塞生活,以豪迈雄壮的风格著称。  相似文献   

17.
论初盛唐边塞诗的演进和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初唐边塞诗,一是以李世民、虞世南为代表的早期边塞诗,二是以骆宾王为代表的贬谪边塞诗,三是以杨炯为代表的想象边塞诗。盛唐边塞诗五种类型不同,形成不同的边塞诗风格:王昌龄等以七言绝句填写乐府歌词,意象含蓄而概括;高适以实地经验加以想象创造,在似与不似之间;岑参以长期边塞生活写边塞,具体而奇异;王维以朝廷重臣赴边,风格贵重;李、杜以边塞诗表达政治怀抱,思想深邃。初盛唐边塞诗以其刚健崇高的审美,实现了对于六朝宫体绮靡诗风的变革,别开奇特雄伟的意象方式,从而健全了诗本体在唐诗阶段的意象构成,引导了近体诗与歌行、古风体的多元化建构。  相似文献   

18.
唐代诗歌代表了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盛唐边塞诗是唐诗中的奇葩。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为代表的边塞诗派,虽然没有共同的旗帜,没有共同的组织,甚至没有统一的创作理论,但是他们却创作出了洋溢着理想主义的浪漫精神、熔铸着慷慨激昂的英雄气概、具有雄浑壮阔的格调的盛唐赞歌。盛唐边塞诗是国力强盛的体现,是盛唐人自信心的体现,是那个时代独特的风貌。  相似文献   

19.
“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和盛唐边塞诗的代表岑参,作为唐代亲临西域的边塞诗人,用他们的具体创作展示了唐人的民族观、地域观之变化和发展,昭示了整个唐代中华民族文化与心态的变化轨迹。文章试从创作的选材和审美角度入手,分析二人边塞诗深远的文化意义,以此更好地了解唐代边塞诗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试论中唐边塞诗风的审美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唐以高适、岑参为代表,中唐以李益为中心,分别形成了边塞诗的两次创作高峰,同一边塞题材,前后两期风格却是大不一样。三方面因素决定了它们之间的审美嬗变:一是社会和时代的差异奠定了嬗变的基础,二是意志和情感的薄弱决定了嬗变的根本,三是艺术和创意的选择开拓了嬗变的格局。可见从盛唐边塞诗的“功业张扬”一转而为中唐边塞诗的“感伤迷茫”,它们之间的转换是必然的。同时,建立在二者比较的基础上,中唐边塞诗一发现出深层的悠久的审美魅力,这种魅力是盛唐边塞诗难以替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