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贽首先是一位“好汉”,他尚侠,主张作侠而不作圣,有强烈的英雄豪杰心理期待和信仰崇拜,顶天立地,无所晨惧,思想胆力无与伦比。把李贽定性为具有侠义肝胆的“好汉思想家”或“思想之侠”更为确切,也更便于还原李贽作为“异端”、“另类”的本真面目——作为思想家与侠士融为一体的产物,侠之骨、侠之气和侠之精神对其思想个性有重要的支配作用。李贽也是中国古代第一位对侠文学进行集中关注、倾心阅读并系统评论的思想家、文学理论家,“侠”对其文风及文学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侠”一词最早见于《韩非子·五蠹》篇:“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说文解字》对“侠”的解释为:“俜也,从卜,夹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引用徐铉云:“任侠者,挟负气力以任事自雄也。”关于“侠”的评价,在司马迁以前,只不过见于片言只语中。可以说,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对“侠”进行大力讴歌并为之作传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3.
曹植咏侠诗中的侠客形象既有对前代的继承,又深深打上了诗人个性化的烙印。他改造侠的人生价值观念,摒弃其好勇斗狠的一面而使之成为保家卫国的勇士,突出侠的精湛超群武艺,颂扬侠的勃发生命和张扬个性,使侠的形象呈现出理想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4.
俺班有“三侠”,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呀!第一侠“多嘴侠”,可真不简单!黑黝黝的脸蛋上嵌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一口洁白的牙齿,可美中不足的就是那张嘴,整天唠叨不停。有一次,我班两个同学吵架,吵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这下“多嘴侠”有用武之地了,他摆事实讲道理,没想到吵架的同学越听越烦,“啪”的一声,狠狠地给了他一巴掌,他不敢还手,只得灰溜溜地去报告班主任。“多嘴侠”虽然多嘴,可咱班那鲜艳的流动红旗,也离不开他的多嘴!告诉你吧!他的大名叫:廖奕凯!第二侠,你可猜不透呀!他整天低着头,不动声色,就像根木…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与中国侠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侠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一个侧面的侠文化,对国人的人格、心理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郭沫若与中国传统侠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侠文化对他的人格、心理,乃至文学创作都影响至深。  相似文献   

6.
六(2)班有一个侠客,你也别猜,他不是郭靖、乔峰,而是一个身怀绝技的高人,他叫李永超。你别看他貌不惊人、技不压众,他可是隐藏在大吴庄小学整整6年了。他自封“笑侠”,拥有绝世笑功,令大吴庄小学学生们交口称赞。现摘录笑侠传记故事两则,请你们见证一下笑侠的神功。某日黄昏,残阳如血,微风轻拂,一乡间小道。笑侠正同两位师弟狂侃笑功秘笈,两位师弟作恭听状,样子极其虔诚。忽然,一阵厮杀声传入“笑风耳”。不好,有人争斗!于是,笑侠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以刘翔110米跨栏之速,飞奔到战场。只见两个好汉正在厮杀,一个身高马大如姚明,一个矮如武大…  相似文献   

7.
先秦武侠作为中国社会的一个特殊的历史文化现象,是春秋战国那一特殊时代的产物,它的产生与发展,它的存在形态和精神理念都反映了这一时期“礼崩乐坏”的时代特征与文化现象,以及在这一特定背景下士人的一种特殊的心态。同时侠以其独特的姿态出现,又为中国文化注入了一股特殊的力量,影响着几千年来士人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侠”的形象塑造与人格建构是武侠小说创作的关键。金庸依据传统文化思想和现代文化观念,重新塑造了“侠”的人格形象,为“侠”的人格精神注入了崭新的文化内涵,满足了现代读者的精神渴望和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9.
侠作为一种精神传统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根源,侠与文人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鲁迅作为从晚清走出来的现代知识分子,作为一个“历史中间物”的存在,他的身上既有传统士大夫的印记,更染近代知识分子的任侠尚气的总体精神风貌,鲁迅之所以与传统有这种斩不断的纠缠,也缘于鲁迅的家庭地域文化背景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对于晚清《新新小说》来说,侠民是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不仅在上面发表作品,更亲自独立主编这本重要刊物。侠民还具有前清秀才、报人及实业家等多重身份和社会角色。侠民特殊的文学轨迹和"默默无闻"具有个案意义,典型地代表了多数近代中国文学家的文化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1.
山人是明代兴起的特殊社会群体,山人之任侠则使中国古代侠史上涌现出新型的一个类别即“山人侠”。侠是明代山人文化的核心和明代山人的精神内涵。山人以侠的方式和气质塑造自我,参与现实,影响社会,实现了其存在价值。对山人尚侠之风的梳理可以更清晰地把握明代底层文人成为山人后的生活走向,也使我们能进一步探索山人的核心价值。侠的叙写和侠气的抒发,成为山人文学创作的动机与主要内容,给明代文学带来了更广阔的审美空间;山人在塑造自己侠的形象同时,也完成了他们作为一种文学形象、文学题材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侠文化”的历史轨迹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侠客”作为社会生活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社会理想。他们主持正义,除恶扬善,锄强扶弱.因而在封建社会深受百姓欢迎。但是,“侠”不能见容于官府。在官府的扣击下,他们只能游走在民间小巷,在历史中艰难地生存。但是.由此形成的“侠文化”却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侠”考     
武侠小说的研究日渐深入,许多论者不约而同地从文字学、训诂学的角度来考察“侠”的起源,且看下面两段文字: 研究“武侠”文学,应当搞清什么叫“侠”。这首先是个语言文字问题。《说文》: “侠,俜也。从人夹声。”段玉裁注说:“《经传》多假侠为夹,凡夹皆用侠。”  相似文献   

14.
在柳宗元的传记、游记、寓言等三类散文中,都蕴含着的侠的意识,通过具有侠的意义的人和事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具有正面意义的侠意识,也通过寓言表达了作者对侠的消极方面的警示。柳宗元对司马迁以来的侠的观念作了道德化、伦理化、政治化的选择和提升,他和许多唐代文人的共同努力,使中国侠文化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5.
说到咱们班的“三侠”,那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球侠”———李彬,你看他矮矮的个儿,小小的眼睛,就像梁天那样机灵有神。他腰间夹一只足球,略带腼腆的笑容,让你觉得他是那样忠实可靠。李彬酷爱踢球,足球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有空你到操扬上去看看,准能见到他纵横驰骋的身影,真有罗纳尔多的风采。作  相似文献   

16.
“体育侠”     
夏龙灿 《作文》2023,(9):12-13
<正>我们班有一个人,他的体育不能用“特别好”来形容了,而是应该用“宇宙无敌好”来形容。他就是“体育侠”刘沁宇。刘沁宇个子不高,但他的长跑、短跑、足球等一系列体育项目成绩都特别好。前一段,学校举行“校长杯”足球赛。赛场上,他得到球后,飞速地带球奔跑。那只球就好像粘在了他的脚上一样,谁也截不走。瞧,  相似文献   

17.
批判中建构:论鲁迅与侠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侠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重要一维,侠文化精神是侠文化之话语内涵的价值核心。鲁迅对侠文化进行了批判性改造,继承和发扬了侠文化精神,致力于文化与人格的双重建构。这种文化改造思路对当前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侠文学中,清代以前的咏侠诗和传奇、戏曲,侠都是作为一种特具独立意识和独立人格的文学形象而出现,但清代,侠的这种独立人格在武侠小说中已不复存在,而表现出两面性,一方面具有“侠气”,另一方面又具有十足的“奴性”。本文结合清代侠义小说,参照中国侠文化和侠文学,从文化传统、思想背景和小说作者对武侠题材的体制改造等方面论述了这种蜕变的原因,指出由于清代侠义小说给侠客披上的一层“追随清官”的“公案”外衣,过分强调功名、忠义,消蚀了侠的高大独立的人格形象。  相似文献   

19.
鲁迅童年就深受中国传统侠文化的影响,并且有对"侠"的自觉模仿。正是这种尚"侠"的精神,后来在鲁迅思想中发展为对改造国民性的一种自觉思考。鲁迅的一生,不论是文学写作,还是社会活动,都在用他的生命诠释着侠客精神。  相似文献   

20.
我眼中的侠     
自古便有“侠”这一说。人们爱戴侠士,可在现代小说中,侠士的形象却常常被曲解。在武侠小说中,我独以为金庸笔下的个别人物才算得上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