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顾与探讨     
上海图书馆是建国初期建立的一所公共图书馆,今年七月正值它建馆三十周年,我作为曾在上海图书馆工作过的一员,怀着十分喜悦的心情,致以衷心的祝贺! 我是从一九五四年起调到图书馆工作的,先是在上海市人民图书馆,然后又调到上海图书馆。我对上海图书馆创建初期的情况虽然不是十分了解,但对它三十年来的基本情况还是知道一些的。其中一段较长的时间,我曾亲身参加上海图书馆的工作,对上海图书馆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香港兴利集团执行董事、上海市政协委员张曾基博士向上海图书馆捐赠全套《传世藏书》仪式于5月10日上午在上海图书馆隆重举行。赠书仪式由上海图书馆吴建中副馆长主持。会上,《传世藏书》工作委员会顾问杨锡山教授介绍《传世藏书》编辑、出版简况,《传世藏书》工作委员会顾问吴仲信先生向张曾基博士赠送《传世藏书》“纪念金卡”,张曾基博士致词并向上海图书馆赠书,上海图书馆马远良馆长接受赠书,向张曾基博士颁发《捐赠证书》和纪念品,并致谢词。来宾代表、中国海军军事学术委员会常委、《传世藏书》工作委员会顾问安立群少将在会上讲了话。最后,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方全林副部长致词,上海市政协赵定玉副主席致词。出席赠书仪式的还有兴利集团有限公  相似文献   

3.
崔欣 《图书馆杂志》2006,25(11):71-73
本文以清代嘉道年间上海藏书家李筠嘉的藏书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上海图书馆所藏《慈云楼藏书志》稿本与南京图书馆所藏《古香阁藏书志》稿本进行比较考察,揭示二者之传承关系,兼对《慈云楼藏书》的成书年代等问题略加考辨。  相似文献   

4.
是文人出于对“第二故乡”的桑梓之情?还是一生著述编书从而对图书馆产生了特殊感情?总之,我国文坛巨匠巴金对上海图书馆怀有某种偏爱。打开有关记录,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位老人先后多次向上海图书馆捐赠图书和手稿的历史轨迹。当日历翻到九个年代第一个月。巴金欣然从他丰富藏书中挑选出一批图书作为马年礼物赠送给上  相似文献   

5.
凌一鸣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29(5):122-125,121
孙心磐是近代比较有影响的图书馆学家之一,主要活动集中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参与组织了上海图书馆协会成立,在该会早期发展过程中颇有建树。根据现存材料,大致梳理出孙氏所参与的图书馆实践情况,并总结其图书馆学的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6.
4月的上海,春意盎然。25日,由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图书馆联合主办的主题为"大美新疆欢迎您"的上海图书馆"新疆日"活动正式启动。新疆的文化在这个拥有国际化管理水平的馆中被隆重地推出,新疆元素在上海人民眼中绽放。  相似文献   

7.
上海图书馆从建立到现在已经三十年了。我参加了图书馆的筹建工作,当年开馆时的情景。如今记忆犹新。我们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陈毅市长的直接关怀下,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于一九五二年办起了上  相似文献   

8.
解放初老父亲到中共中央华东局兼上海市委宣传部正式报到,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出版宣传工作。由于工作上的关系,他参与调查当时还未统一的上海各家图书馆设施情况,考察了合众图书馆(后改为历史文献图书馆)、鸿英图书馆(后改名为报刊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上海市人民图书馆。这些各自建制的图书馆以后就成为统一建制的上海图书馆的重要部门。老父亲的借书证有好几张,只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那张借书证已不在了,因为当时借书证必须以旧换新,否则“逾期作废”。老父亲现存最早的还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一张借书证,那是一张蓝色卡片,正面…  相似文献   

9.
祝愿     
宏伟的上海图书馆新建筑落成了。这是新中国、新上海文化建设的一项巨大的成就,对于社会教育、学术发展有莫大的影响,值得我们深重地祝贺! 我是上海图书馆的一个读者,并且与上图结了深厚的缘份。上图虽然建立于解放以后,但是它的藏书渊源要追溯到旧上海的许多著名的图书馆和藏书楼,如徐家汇藏书楼、合众图书馆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二年七月二十二日是上海图书馆建馆三十周年。二十一日上午该馆举行了纪念会,上海市的党政有关领导同志、图书馆界、学术界、以及读者代表等二百五十多人参加。上海图书馆副馆长王言夫同志主持了会议。会上,顾廷龙馆长汇报了三十年来上海图书馆的发展过程和工作成就,他指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今天的上海图书馆。他表示一定要在党的领导下,搞好干部队伍建设,加强科学管理,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为建设两个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吴建中:建设现代化的城市图书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上海,这座位于长江三角洲前沿的繁华大都市,在人们的心目中,始终与经济金融相关联。然而,随着上世纪末上海市的十大标志性文化建筑之一——上海图书馆新馆的建成开放,人们的目光被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也被吸引了。文化,由这座汇集知识、智慧的高雅殿堂,开始悄悄地渗向每一个学习、工作、生活于斯的上海人。如今,上海图书馆,这座在我国图书馆中规模、藏书、人员仅次于国家图书馆的大型综合性、研究型公共图书馆,以她稍带神秘的魅力、日益丰富的藏书、先进贴切的服务,与其它公益性文化事业一起,从容地为素有“东方明珠”美誉的申城添加了又一个关键词——文化。  相似文献   

12.
倪传基(1873—1958),字偆如,一字春墅。宁波籍著名藏书家,其事迹长期湮没无闻。20世纪50年代初期,倪氏藏书被没收后流入市场,倪传基又重新将其购回并捐赠国家,极具悲喜剧色彩。因黄裳及《上海近代藏书纪事诗》之记载,倪传基长期被写作“倪春如”。上海图书馆藏有1924年培德堂木活字本《镇海西管乡后倪倪氏宗谱》,其家世生平因此得以明了。其宗谱内所载《镇海倪氏宝墨书楼记》可初步揭示倪氏藏书之概况,学界从未道及,亦附载于文末。  相似文献   

13.
今年七月二十二日为上海图书馆建馆三十周年。为了回顾三十年来的工作历程,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把图书馆办好,为建设两个文明服务,该馆将进行纪念活动,举办纪念会,邀请党政有关领导同志、专家学者、曾经捐献图书给上海图书馆的藏书家、各兄弟图书馆和  相似文献   

14.
黄裳先生藏书甚富,且作有大量藏书题跋,学术价值与文学价值兼备。这些题跋大多收入已结集出版的黄裳著述中,而部分散落在各图书馆中的黄裳旧藏,其上之题跋则未见收录。今将上海图书馆、国家图书馆所藏6种古籍中发现的黄裳手书题跋辑为一束,并加考释,辨察诸书之递藏源流,探析黄裳古籍收藏之观念与特色,以期有助于全面认识黄裳藏书及其题跋文字。  相似文献   

15.
顺序图书馆名称所在地收藏量 (干册)建馆年代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科学院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重庆市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四川一省图书馆天津市人民图书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北京上海南京北京北京重庆济南成都天津广州10,5987,0004,8204,4003,7002,8702,8602,8502,5002,  相似文献   

16.
本世纪三十年代前后,国内学术界曾出现一个整理和研究私家藏书史料的热点。这方面的著作有洪有丰的《清代藏书家考略》,杨立诚、金步瀛合编的《中国藏书家考略》,吴晗的《两浙藏书家史略》、《江苏藏书家小史》,潘博山的《藏书家尺牍》(影印),叶德辉的《书林清话》,蒋吟秋的《吴中藏书先哲考》,陈登元的《天一阁藏书考》、《古今典籍聚散考》,伦明的《续藏书纪事诗》、《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等等。比这更早的还有清末叶昌炽的晚年著作《藏书  相似文献   

17.
浦东新区图书馆经过三个多月的试运转,于4月22日举行正式开放仪式。新区领导、市文化广播影视局、上海图书馆、各区县图书馆领导及读者代表千余人出席。浦东新区图书馆建筑面积9300平方米,可藏书75万册(目前藏书8万册),订阅2200余种报刊(其中外文100余种),阅览座位1200席。浦东新区图书馆采用大开间格局,实行全开架借阅,采用计算机管理系统。特色服务项目有浦东文献室和研究室、盲人阅览室等。  相似文献   

18.
西文文献采选工作是图书馆西文藏书建设的核心环节,其采选质量直接影响馆藏建设。以上海图书馆为例,通过对其西文文献资源建设中信息的统计分析与研究,定量对西文文献采访工作进行评价,以期提高西文文献采访质量,满足读者需求。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上海图书馆藏叶昌炽的两种修改稿本《滂喜斋藏书记》的版本情况,对比了两者以及它们与刻本的异同,从而梳理出稿本甲经修改至稿本乙,稿本乙经修改至刻本的承接关系。文章还揭示了叶昌炽及助手编辑《滂喜斋藏书记》的成书过程。  相似文献   

20.
北大教授季羡林老先生作为几十个春秋治学生涯过来人,曾经深有感触地说过:“书能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希望。”的确,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漫漫人生旅途中,我们三口之家和书、和书的大本营——上海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面对600余册家庭藏书,面对人手一张的上海图书馆的借书卡,面对闲暇之时“泡”在上图一整天,只要有书作伴,就有无穷乐趣。我家虽然在经济上尚不够“腾飞”,但在精神世界却是富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