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中山是中国早期先进知识分子对中西化认识的集大成,他在西方明和中国旧明相撞击的过程中全面阐发了三民主义的化宗旨,把西方先进化和中国传统优秀化相结合,并部分借鉴了近代马克思主义学说。他的化探索对于我们建设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是一种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化观是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化建设的理论和观点的总汇,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有着广阔而深厚的思想化背景:中国传统化的哺育、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化的补养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化观形成的历史资源.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启迪和指导则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化观形成与发展的理论根源。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的文化性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是位农民出身的知识分子,有着割舍不断的恋农情节,其化性格无疑与之息息相关;他通晓中国历史化,深诸中国社会状况,青年时又接触西方化,并能通过审慎的选择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灵活地结合起来;他上承程、朱理学,下继杨昌济的伦理学和修身思想,致力于贯汇宇宙大本大源和“心力”学的探寻。以上三个方面就构成了毛泽东化性格的三个最主导方面。  相似文献   

4.
本介绍了孙中山关于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的主张,他的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实现途径、资本主义属性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与思想来源;列宁关于孙中山社会主义的评论,毛泽东关于如何正确对待孙中山理论上和思想上的缺点的方法论观点。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对孙中山思想的承继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与毛泽东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前后相继的领袖人物,毛泽东在创立自己理论学说的过程中,继承了孙中山思想中不少有价值的合理因素,并使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本文力图通过探讨毛泽东继承和超越孙中山思想的必要性、方法和具体内容,以合理说明孙中山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教育思想是中西方“化化”(包括化影响、化浸染、化熏陶等)的结果。它沿着西学东渐的历史行程,在西方化教育思想与中国传统化教育交相激荡与渗透融合的化滋润下产生。中西方化教育的交相激荡与渗透融合,也直接反映到毛泽东教育思想产生的过程之中。它在两方面呈现了强劲的趋向:一方面,民本主义与民粹主义的交汇,构成了毛泽东教育思想以“群众本位”为价值取向的原动力;另一方面,实践理性与实用主义的融通,又夯实了毛泽东教育思想以“实践本位”为基本原则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7.
五权宪政思想是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中民权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是孙中山对西方政治制度深刻认识的产物,其理论来源是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政体分权制衡原则和中国封建政治制度中某些合理性因素。孙中山在革命实践中将其逐步完善,最终形成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孙中山五权宪政思想的提出及实践是对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政治思想的重要发展,是中国政治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和毛泽东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位伟人,他们分别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且二人都曾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孙中山晚年提出“以俄为师”,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后主张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走俄国人的路。可见,俄国对两人的影响之深,同时也表明了毛泽东对孙中山思想的继承、借鉴、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央与地方关系探索中,孙中山,邓小平三人主要思想各有所侧重,具体来讲,孙中山的主要思想是均权思想,毛泽东则是扩大一点地方权力,发挥中央和地方积极性,邓小平则是权力下放,中央必须有权威,三人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正确处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建设强大的国家,其中邓小平的思想是对毛泽东的继承和发展,毛、邓二人的思想与中国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和计划经济密切相关,三人之中,由于孙中山的构想带有理想化色彩,加之当时孙大权旁落,未能付诸实践,而毛泽东主要靠非制度化手段来实现其思想,邓小平则是通过制度化手段来实现其思想的。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以来,中国的三位伟人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都认识到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大问题,他们都重视对土地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土地思想在土地的所有制和实现的途径上各不相同。孙中山主张实现土地的资本主义国家所有,分配给农民使用。毛泽东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初期,他引导中国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实现了土地的集体所有制。邓小平土地思想的核心是社会主义土地集体所有制为前提的家庭承包责任制。三位伟人的土地思想各具时代特色,他们对土地问题的探索,犹如一根主线,贯穿了中国人民百年奋斗的历程。  相似文献   

11.
教育思想简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思想是人们对教育现象的认识,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凡是符合社会反展和教育自身规律的教育思想,就会对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促进作用,反之,就会起消极甚至阻碍作用。教育思想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多样性和层次性、渗透性和稳定性、专业和群众性等特征。教育思想的三种表现形态,即教育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教育理论,存在着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关系。我们在研究教育思想时,既要注意社会生活条件和意识形态对教育思想的影响,又要注意教育思想各种表现形态的特点及 相互 制约、转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13.
Thoughts     
Thoughts are funny little things That walk across your face. The bad ones come with dragging steps Which leave an ugly trace.  相似文献   

14.
白夜 《培训与研究》2001,18(1):30-32
“毛泽东思想概论”课和“中国革命史“课既有区别,又有关联,所以处理好毛泽东思想与中国革命史之间的关系是关键。这门课的关键要弄清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将这门课教好。  相似文献   

15.
人生絮语     
《中学生英语》2005,(9):30-30
或许上帝安排.在最终找到知音之前,我们总要遇到一些不尽如意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知音这份礼物充满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16.
17.
沉思     
《海外英语》2006,(1):49
  相似文献   

18.
静夜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梁漱溟的佛学文化观是以佛教唯识宗的哲学为基础的 ,他通过对唯识宗的分析 ,建立起自己的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 ,并以此作为评判西方、中国、印度三大文化的理论基础和方法。除了用唯识宗的哲学建立起一套理论体系之外 ,梁漱溟还将佛教哲学与西方哲学从性质上做了根本的区别。他认为西方哲学的研究在于求知 ,而佛教哲学的研究在于求无知。因此 ,佛教哲学与西方哲学为根本不同的哲学。梁漱溟崇尚佛教唯识宗的目的 ,旨在宣扬直觉主义。因为在他看来 ,只有直觉才能认识宇宙本体  相似文献   

20.
批判性思维、求异性思维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是对前人或他人观点的否定与超越。要实现这一否定与超越,没有批判性思维与求异性思维是不可能的。而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求异性思维,必须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必须注重学生才、识、学、力的培养并改革现有相关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