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想与想像是写作的“双翼”,学生写好作文离不开联想与想像。联想能够使学生作文不拘泥于所写的狭小范围,充分调动学生平时的生活积累,把要写的事物表达得生动活泼。叶圣陶曾说:“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累。”课堂上,教师可以从生活习性、情绪体验等方面,启发学生进行相关甚至反向联想,调节学生生活和知识积累,串连他们的知识,培养其联想能力。如教《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可让他们联想一下本地的冬天以及到过的旅游地的冬天,然后与课文比较,从而了解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体会作者选材角度的独特。想像越丰富越奇特,就越能让作…  相似文献   

2.
“画面”教学就是以语言为媒体,在了解语义的基础上,借助想象和联想,把凝固的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由于想象和联想,文学作品就具有了形象性,它在读者头脑中的印象是具体的。不过,由于每个人的理解程度、阅历及想象力等不同,想象和联想也因人而异。人们常说的“一百个读者就会有一百个林妹妹”就是这个道理。基于这一特点,我们在学习文学作品时,就应该讲求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和联想再现其艺术形象,养成善于想象和联想的习惯。例如杜  相似文献   

3.
关于“联想与想象”等三个问题的答复《广西教育》编辑部:我家乡的田龙小学语文教研组有的老师来对我说,他们小组在业务学习时,讨论联想的范围大,还是想象的范围大?有的说是联想的范围大,有的说是想象的范围大,大家争论不休。后来请教镇教办和县教委有关负责语文教...  相似文献   

4.
有位常驻中国的西方记者,把“亚洲四小龙”译成了“亚洲四小虎”(the Four LittleTigers)。为什么他没把它译成the FourLittle Dragons,而把“龙”变成了“虎”呢? 这位西方记者解释说,由于中国与西方文化差异很大,西方人对“龙”的联想和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始终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把学生从作文恐惧症中解救出来是语文教师的研究之重。我在教学实践中 ,几经探索 ,摸索出了“物意”联想作文教学法 ,变刻板陈旧为信马由缰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努力创造、自由表达 ,让他们在“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的境界中激发创作灵感 ,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作文。  一、“物意”联想作文的内涵及依据什么是联想 ?简单地说 ,联想就是由眼前的事物触发而想到其他事物的思维过程 ,也就是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 ,它有多种形式 ,如接近联想、类比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等。联想是一种常…  相似文献   

6.
“联想大考场,联想无极限!”随着阵阵激情澎湃的呐喊声,我们的“联想大考场”正式拉开了序幕。首先进入第一关——绝对联想。要求每组必须答一道题,答对加上相应的分,答错不得分也不扣分。瞧我光顾着介绍比赛规则却把正事给忘了,我还没向您介绍我们  相似文献   

7.
英国教育学家伯特朗·罗素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是说不应该关心子女,而是说这种关心应该是含蓄的。假如可能的话,还应是宽厚的,而不应该过分地感情用事。”由此我联想到家庭,联想到学校,联想到父母,联想到老师,无论对子女的关心,还是对学生的教育,是不是也应该讲一点“技巧”和“含蓄”? 现代教育不同于传统教育,其中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被教育的对象已经不再囿于一个小家庭,而是过早地融入了大社会。除了父母和老师外,他们还可以通过电话、电视、电脑、报刊、书籍、旅游等各种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孙丽 《四川教育》2020,(6):35-35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稚嫩,尊重学生的“荒诞无稽”。童言本就应该无忌。在公开课《假如我是巨人》中,我说:“假如我是巨人,我就要做一个飞毛腿巨人,在发生火灾时,迅速地赶到现场,将火吹灭。”话音刚落,一个小男孩就反问:“假如火越吹越大怎么办?”我将这个问题交给大家解决。孩子们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我在河里舀水把火浇天。”“我打119报警。”“我用灭火器灭火”……突然,一个突兀的答案蹦了出来“我撒泡尿把它淋灭。”学生哗然。  相似文献   

9.
我从小在爸爸妈妈的吵闹声中长大,在“硝烟战火”中成长。记得在我8岁的那一年,一场激烈的“战争”开始了,爸妈各自使出自己的“本领”,妈妈一哭二闹三上吊,一边哭一边说:“我要回娘家,我要和你离婚。”爸爸也不甘示弱,气愤地说:“离就离,谁怕谁!”妈妈听了越哭越伤心,越想越难过。我和姐姐吓得不敢说话,趁爸妈不注意赶紧打电话给“联合国秘书长”———奶奶,经过奶奶的调解,才平息了这场战争。经过多次“战火”的洗礼,妈妈成了强大的“美国”,而爸爸却做了弱小的“伊拉克”。妈妈依仗着“霸主”地位,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别人身上,可是,…  相似文献   

10.
说到“另类”,人们很容易联想到毽子似的发型,垃圾款式的服装,迷蒙的眼神,继而想到网吧、KTV等等,于是,一提“另类作文”,便大有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之势。  相似文献   

11.
北京的男生很特别,真的。其实,在这个年代里,“特别”好像已经不再是什么“专有”或“个别”,因为大家都在有意无意地一定要把自己弄得很特别。所以,我的意思是,北京男孩子的“特别”不是刻意的,造作的,而是骨子里透出来的——这话好像又有些贬意的色彩,好像这份“特别”有怎样的“难堪”——哎,这话怎么越说越麻烦呢?看来快要说不清了,那就先不说这些了。站在女同胞的立场上看男生,看北京的男生,会是一种什么感觉呢?  相似文献   

12.
吃“螃蟹”     
看了这个题目,您会联想到不就是到豪华的大酒店吃螃蟹吗?其实这个“螃蟹”可不是一般的海鲜,而是学生们的作业题。事情是这样的,四(2)班的小伟不爱写数学作业,觉得数学太枯燥了,没有兴趣。在数学课上,他边写边玩;在家里,他写作业需父母陪着,而且写得很慢,若不陪着,就干其他事。我想:“怎样才能激发他的学习兴趣,让他能按时完成数学作业呢?”有一次上数学课,他又故技重演。我轻轻地走到他身边,亲切地问:“小伟,你最爱吃什么东西?”他说“我最爱吃大螃蟹”,我说“那好,现在你就把数学题看成螃蟹,每做完一道题,就等于吃了一个大螃蟹,等题做完了…  相似文献   

13.
一看我先让幼儿注意观察给气球打气以及放气的变化,看老师拍球时的变化,启发幼儿说出:“气球越来越大”、“球越拍越高,小朋友越拍越快”等语。这样,幼儿在具体形象的观察中伴随着快乐的感受,很快就理解了“越……越……”这种句式的意思。二说利用“越……越……”学习造句,让幼儿真正理解它的意思和用法,以达到牢固记忆和恰当使用的目的。在教学时先让幼儿观察,再看图片,并根据图片内容学习说一些短句。如从一朵花说起:“美丽  相似文献   

14.
“圆”是几何图形中普通的一种 ,爱因斯坦借此展开联想和想像 ,对他的学生说 :“你和我并没有什么区别 ,只不过你是一个小圆 ,而我是一个大一点的圆。圆越大 ,它所接触到的领域就越广 ,这就表明它越无知。”这一比况 ,发人深思 ,具有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而这样的思维品质 ,是否为少数人所独有呢?我在高一年级进行的一次写作练习———就圆这一图形的某一特性入手 ,展开联想和想像 ,说明一个人生道理———收获了许多像上文一样的哲理。现摘录数语 ,稍加点评以为引玉。有的从圆的形象特征展开联想 :“人生就像一个圆 ,一个空心圆 ,需要用自…  相似文献   

15.
看到话题“汉字的联想”,我首先想到的是“路”字,“路”的结构给我以这样的启示:左边是个能够翻高山、越峻岭,足以踏碎荆棘坎坷的“足”;右边是个能够代表千万个“个体”,足以包容无数个“单一”的“各”。古人造“路”字时作何想,我们实在难以清楚具体的知道。不过,就其结构来看,的确是很有意义的——把“足”放在前头,是否告诉人们:“路”,首先是靠人的“脚”踏出来的,如果不奋力举“足”,踏破那重重的艰难险阻,仅仅凭借心驰神往、想入非非是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的;把“各”设置在后边,是否意在说明:支配“足”的每一个“个体(各)”,因其…  相似文献   

16.
单一的感官感觉,通过理解、联想、情绪作用,又引起其他感官的感知觉兴奋和整体产生感觉的心理现象为“感觉他涉”,也称“感觉挪移”。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在念儿歌时,总会惰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越小的孩子,越喜欢频繁地表演儿歌;对越不熟悉的儿歌.幼儿表演的痕迹越明显。这正是“感觉他涉”的“外显行为”。  相似文献   

17.
老师教给学生一些做人的道理,总离不开“说”。不论时代如何发展,社会如何变化,“说理式教育”恐怕都是我们实施教育的主要方式。 但是现在很多教师,尤其是那些老教师,越“说”越皱眉头,越“说”越困惑:以前一“说”学生就“听”,一“说”学生就服;现在要学生接受一点道理,真难哪! 我认为,这个“难”字固然使人苦恼,但也说不定是好事,至少说明现在的学生,其思维独立性、自主性在增强,不轻信,不盲从。而过去我们“说”得“容易”,学生“服”得“痛  相似文献   

18.
好好的天气,下午却起了大风。风越刮越大,发出呜呜的尖叫声,像个大怪物。佳佳趴在窗前往外张望,她担心地大声喊:“妈妈,大风怪要把衣服刮跑了!”妈妈笑着说:“不会,它们都互相牵着呢。”佳佳仔细一看,真的,每件衣服之间都有一个衣夹子连着。打头儿的是爸爸那件大风衣,最后是自己最喜欢穿的那件小花衣。佳佳越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有许多心理活动,其中联想与可逆联想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心理活功。联想与可逆联想能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可以这样讲,如果小学生没有联想,就不能掌握数学知识;没有可逆联想,就根本不能发展思维。联想是指学生在头脑中由一件事物想到另一件事物的心理活动。若用“A”表示“一件事物”,用“B”表示“另一件事物”,用“→”表示“联想”,我们就把“A  相似文献   

20.
在教《灯》这篇散文时,我改变了“字词——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传统教学模式,先选取课文第三部分中的“联想”作为思维发散点。讲清什么是联想,并介绍联想的六种基本形式,点精拨窍。然后启发学生回顾以前谈到过的那些文章中运用了联想,是什么形式的联想。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进行发散思维。 1、相似联想:《包身工》:作者写包身工制度时,忽然想起“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两者性质相似。 2、接近联想:《宋词二首·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残月”。词人把“杨柳”、“晓风”、“残月”这些本没有联系的景物,运用接近联想编织在一起,渲染气氛,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3、对比联想:杜甫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运用对比联想,揭露了封建社会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现实。 4、神似联想:茅盾的《白杨礼赞》,抓住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