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实用性原则的遵循与背叛--陈维崧题画词的文本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题画词乃词的一种特殊类型,它有自己特定的文化背景和艺术蕴含.本文对清初词杰陈维崧的题画词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考察,在界定了题画词应以实用性为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研究了他是如何在这类词中既贯彻其实用性原则,又达到表现自我的目的的.文章分别从作者自我经验介入词中的两种不同方式和纯题画词实用功能的表现形式三个方面对迦陵题画词进行了解剖,认为陈维崧对这类题材的最大贡献就是在创作中引入了他的自我经验,从而变消极为积极,扩大了它的表现领域,同时在对题画词实用功能的发挥上,他也较前人有了大胆的创新和发展.本文重在解析,而不是判断.  相似文献   

2.
词由代言"闺音"之类型化向男子自抒其情的个性化转变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张先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起到了桥梁作用。他的词作在创作主体介入和感事纪实方面承前启后,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词人自我形象和自我感情的介入有了一定的比例;题序的大量使用和以铺叙为主的慢词的创制,增强了词的抒情性和叙事性,强化了词作者在创作中塑造自我形象,表达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抒发自我人生理想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3.
题画词作为词之一种,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而且词人主体意识的介入使得词画结合,情景互见,极大丰富了题画词之内蕴。就吴藻题画词来看,其个体情感的植入基本上是通过两种方式进入作品的,即描摹画面镂尽画境和借画写心植入自我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4.
晏殊是五代词向北宋词转变过程中的重要人物,他的词在继承五代词的基础上有了新的拓展。从主体介入性来看,女性角色的退居,"我"字的初步使用,以及描写对象的明确化,都表现出词已经开始能初步展现作者的现实生活。晏殊作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他对北宋词主体介入方面的发展有着连接和先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创作主体真情实感的介入及其情感的复杂多维变化,是词史演进的重要标志。北宋词史上,参与词体开拓者众多,其中,晏几道将其独特的生活和情感经历纳入词中,情真意切;同时,其词的情感一味沉入,无意超脱,情深意浓,显示出独有的特性。他为词体的发展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由于坎坷的人生经历,黄庭坚在词作中表现出或表层单一或复杂多维的情感流向,这种主体介入型词作的创作,体现了黄庭坚对苏轼词体革新的继承和发展,这使他成为两宋之间词体发展转变的一座桥梁,对后世词人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试论晏殊词的主体介入性与情感流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殊是唐五代词风向宋词转变的过渡阶段的关键性人物,他词作的主体介入性体现在词中描写对象的变化和士大夫情怀的介入,而他词作的情感流向在走花间词人的单向一维形式的同时还加入了他对感情的特别的节制。  相似文献   

8.
顾贞观的《弹指词》,是其心路历程的展示,他以情铸词,抒写性灵,举凡青春情怀、羁旅之思、失意之怀、黍离之悲、诚挚友情、逸世情怀都寓之于词。他的词,是自我个性的张扬,也是自我灵魂的展露。  相似文献   

9.
柳永在我国词史上是一个很有个性才华的词人.他的词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艺术上,都有一定的开创性,对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文学来源于生活,也反映生活.柳永在词学上的成就,除了他本身的艺术天分和自我勤奋外,与其人生境况密不可分.可以说,柳永的人生境况造就了后人敬仰柳永和柳词具有重要影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苏轼在词的革新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他打破了“花间”以来“词为艳科”的狭隘范围,建立起一种全新的抒情韵文的体式。把为歌妓创作的“代言体”变为士大夫抒写自我心灵世界的言志体。像写诗那样,向现实生活撷取广泛的题材和多种表现对象,大力开拓了词的意境。他用词的形式表现诗的传统题材,咏史怀古、政治时事、山水田园、赠答伤悼,“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相似文献   

11.
周邦彦的词不仅在创调、音律方面值得称道,在主体介入和感事纪实方面也有自己的特点。通过多角度写景、体物、叙事、抒情,展现出一个羁苦、孤独的词人形象,并以纵向的时间维度立体再现其主体形象的发展过程,使词具有鲜明的个性气质。周邦彦的长调还运用了铺叙、赋笔和散文化等手法,使叙事更加宛转细腻,曲折回环。  相似文献   

12.
周邦彦作为宋词一大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他身上鲜明体现了宋代士人文化教养全面、尚新变好探索的特点。文中论述诗、赋、叙事文学在周词中的渗透:从引诗入词、用诗法入词、援用诗的抒情方式并形成浑成词境来谈诗的渗透,从结构上用赋法、重铺陈、同义词汇的组合、中心意象群谈赋的渗透,从叙事诸要素齐备谈叙事文学的渗透;简评这些渗透的多方面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由于记、序是宋代词科考试的科目,要求用散文写作,故引起了宋代特别是南宋以后文章学家们的研究兴趣。从文章学的视角,考察宋代文章学家对记、序文的"变体"及其体式、作法与写作技巧等的探究。记、序在宋代的"变体",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宋代文学的特点;而关于记、序作法和技法的总结,不仅丰富了古文理论,而且对发展古文创作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高楼大厦、舞厅、影院、百货公司、城市公园和咖啡馆的出现代表了都市文化外在的物质表征。作为新感觉派的前锋主将———穆时英,他把舞厅意向广泛运用在其如电影散文体的创作中,并常以舞厅作为叙述背景,以男性作为叙事主体,表现都市男女生活之外的异化心态,着力关注那些戴着面具的人们物质狂欢和精神狂欢,同时消解了摩登上海现代文明的建构。  相似文献   

15.
西圃词苑晚香馨——评田同之的《晚香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同之晚年致力于词学之道,既有理论著述《西尉词说》,又有创作成果《晚香词》集。遵照词要“别有寄托,另具性情”的词学主张,《晚香词》集中的作品,虽少重大社会生活的题材,却是词人躬耕西圃、苦心孤诣之作,清新婉丽,寄托遥深,艺术水平很高。叶恭绰的《全清词钞》选录了他的三首小令;《晚香词》集中的作品按题材大致可分为咏物词、登临怀古词、唱和题照词;另外还有一首《莺啼序》长调。  相似文献   

16.
诗话、词话是评论诗和词的文章,在表现方法上,主要是叙述与议论。有了诗的发展,才有诗的研究或批评,这便是诗话;词话的生成,当然也不例外。只是因为词的发展较晚,词话就比较少得多了。  相似文献   

17.
王小波以被书写的欲望在主体建构和自我实现中的作用作为评判欲望叙事的标准,他反对以欲望为中心的叙事目的,始终以欲望中的主体作为观照对象和表现焦点,从匮乏和泛滥的欲望以及欲望流转的交易渠道中实施主体救赎。他批判了三种基本人欲之"绝对需求"匮乏造成的欲望受阻及其带来的主体受限和受控的消极后果,也对欲望叙事中的道德"自激"加以嘲讽。他否定了欲望流转和交换的种种渠道,对于主体陷溺于欲望排序中的统辖关系困境倾向于一种寓于消极形式之中的积极抗争,这表现为对"性欲"之表达功能的开掘。  相似文献   

18.
词用题序是词体叙事功能的体现。苏轼词一半以上有题序,是对词叙事功能的极大开拓。具体表现为:一、题序引导词之抒情,使词整体上具有了叙事性,提高了词的艺术表现力。二、小序以散文式叙事引导词的诗意叙事,相互配合,体现了独特的叙事艺术。这在词体发展中具有开拓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叙事时间的重塑与变奏——论王小波小说蕴含的时间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波小说蕴涵和体现的时间观念,隐含于叙事时间的一系列现代性变革特征中,时间维度在主体建构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王小波小说的叙事时间呈现出鲜明的相对性、差异性、可变性,他质疑了线性时间观的单一矢向,提供了"可逆"的反思视角,拆解了整体时间观所塑造的认知模式,从时间维度为小说叙事和主体建构提供了"穷尽可能"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唐诗中的桃源典故多指仙境,值得关注的是桃源与刘晨、阮肇入天台故事的合流,由此桃源典故衍生出情爱主题,这在女性作者中更为明显。两个典故合流的原因在于故事和叙述模式的相似性,以及桃花在诗歌中与女性的联系。桃源的情爱主题影响到了唐宋词与元明戏曲的创作,"桃源行"、"阮郎归"、"醉桃源"等多个词牌名的产生都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