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公安院校格斗类课程的现状入手,分析武术短兵的技战术特点,认为:把武术“短兵”纳入公安院校格斗类课程能有效地提高民警的持械格斗水平,特别是在没有武器或不允许使用武器的情况下能有效提高民警自我防护的能力;“短兵”器械格斗训练应以防为护主,动作简单实用,以防身自卫、打击犯罪和控制犯罪为目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当前公安院校开展擒拿格斗训练的存在问题,探讨开展武术短兵训练的必要性。认为:武术短兵实战价值较高,可弥补当前公安院校擒拿格斗训练的不足,增强学员实战对抗技能,提高学员参与警务实战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3.
运用观察、调查等方法,对山东省首届武术短兵赛的技术运用及伤情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当前短兵运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进武术短兵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和数据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山东首届武术短兵表演赛的技术运用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动作单一化严重、缺乏项目特色;动作技术含量不高、规范性不强;攻守体系严重失衡、专业化程度不高等是阻碍当前武术短兵运动发展的最主要问题.官方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激励政策和项目自身缺乏吸引力,是造成短兵运动不能走向竞技舞台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关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对相关概念进行阐释的基础上,从符号学的视角对武术短兵运动进行探析。指出,短兵运动具备完整的符号学因素。其符号学特征包括器物符号和动作符号,器物符号存在错用造成符码与元语言释义困境,而不同技术符号使用群体间的偏见造成了动作符号的认知困境。从社会文化语境元语言、自携元语言、能力元语言三个方面对短兵运动的发展困境进行分析,指出短兵运动存在社会文化语境元语言缺乏正确的历史认知和文化归属,自携性元语言缺陷导致可持续性发展困难,以及能力元语言培养不足方面的问题。认为,短兵运动的器物符号应突出中国元素,动作符号应体现中国刀、剑武艺的多样性;以古代个人武艺交流和武侠文化为社会文化语境元语言;修改竞赛规则完善自携性元语言;消除“侠以武犯禁”的历史偏见,促进能力元语言的培养。旨在促进武术短兵运动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体育哲学的时空辩证角度出发、在前人实践与理论研究基础上,通过献资料法,对武术格斗运动的对空辩证关系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指导武术格斗的实践运动。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从武术长兵对刺运动内涵、开展的意义和作用,就开展武术长兵对刺运动进行研究.认为:开展武术长兵对刺运动,将丰富竞技武术项目内容,推动长兵训练项目向竞技体育转化;有利于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推动武术长兵对刺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发展;对练习者而言能够增强体质,促进健康,优化情绪,培养意志品质和敏捷的思维,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8.
中国短兵探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短兵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中重要的一部分,脱胎于中国古老的斗剑运动,同时与古老的白棓相斗有源渊关系,其后的流传和剑器用于近体防御的功能联系甚大。中国短兵有着悠久的历史源渊和深厚的文化意蕴,站在弘扬民族传统体育的角度探源短兵的历史、梳理其源头派别,对中国民族体育的发展,对中国短兵的挖掘、整理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中国武术目前在世界各种格斗风格艺术中的影响与地位的调研、统计分析,提出了在武术推向世界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武术在国际上已有的良好信誉和扎实的群众基础;继续发挥电影、电视媒体对武术的宣传作用;要重视武术技术的实用性、格斗性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的交流与研究;在推行武术运动模式和开展武术竞赛活动时,要尽量保留并突出武术技术演练中的实用性和格斗性的特点;要与海外各种武术组织、团体、学校加强联系,把武术渗透到海外大学的课程设置中,从而提高练武团体的整体素质,真正使武术成为世界体坛中具有重要影响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10.
论武术套路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运动包括技击和套路两种运动形式。所谓“武术套路”,并非几个自发动作的随意组合,而是按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的变化规律编组而成的具有攻防内涵的成套动作。它不是纯粹的战场格斗的模拟,而是从攻防格斗技术中提炼出来的在结构上、动作衔接上具有连贯性和稳定性的一种操练形式,是为增强体质、熟练地掌握使用各种器械或格斗技巧服务的一种手段。因此,武术套路从一开始就以“习手  相似文献   

11.
】中国武术由于其技术体系以实战攻杀为核心,全方位攻击与防御,并完全定型,牵一发而动全身,其整体或主体已很难改造为对抗形式的搏击运动。而武术的几乎所有技术与文化内容,都在套路中得到保存。竞技套路比赛的非直接对抗形式,使得武术内容可以最大程度地进入竞技运动,并从而进入奥运会。竞技套路,是新时期保存与发展中国武术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2.
武术概念阐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理论体系是由武术概念为逻辑出发点,由若干相互联系的下属概念以及与其他学科交叉所构成的一个理论系统.理论的缺陷导致实践的困惑.运用逻辑学原理,在批判分析原武术概念基础上,提出武术广义和狭义两个定义:广义武术概念:武术,亦称'武艺'、'功夫',旧称'国术',是以技击为内容,以身心练习为基本手段,中华民族传承的个人防卫实践活动.狭义武术概念:武术又称武术运动,是在继承传统武艺基础上形成的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的民族体育项目,表现为套路、对抗等多种运动形式.  相似文献   

13.
基于当前体育院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目标脱离当今社会需求、培养模式陈旧单一、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整体宏观层次构想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框架改革构思、基于微观层面提出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以期为本专业人才核心能力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摘要:武术理应作为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代表走出国门成为世界性的运动、在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中发挥更为重要作用,然而,现实中,武术技术的发展差强人意。基于此,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武术体育化历史回顾和对武术的影响分析,对传统武术精华及其独特价值归纳,认为武术体育化是历史趋势,但被动体育化横向肢解了武术本体。武术应顺应搏击运动历史潮流,以中国传统武学思想为指导,以散打运动为基础,融合传统武术摔和站立拿技术,形成踢、打、摔、拿有机融合的技术体系;训练手段中,将太极推手、站桩、拍打等培养触觉和寸劲的传统训练手段融入现代格斗训练中;竞赛上完善踢、打、摔、拿四种技术为一体的规则体系,发挥规则对技术的引导作用。逐步形成既展现中国武术搏击特点、又彰显现代体育趋势的新型武术搏击项目。对于武术技术发展和创新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校大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选取运动项目,参加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各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采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评价方法,研究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学生们在课外有组织地进行运动训练能有效增强体质,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6.
对近年来体育专业学生培养质量进行调查,认为存在体育技能不高、专业特色不明显和就业困难等不足。基于“体育强国”战略环境背景,指出应准确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科学设计人才培养路径;科学构建‘‘专业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科学设置招生办法的“进口”关,科学推进“体教结合’’内涵建设。旨在为应用型体育本科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作者结合国内外大学体育教学和研修实践,就中美大学校园体育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美大学校园体育的特征鲜明,重点均体现为突出体育人权、塑造身心健康等主题,但实施途径和教育教学方法不同,各具特色。大学校园体育构成主体元素几近一致,运行上存在区别。美国大学体育课程设置强调身心健康和推动终身体育,中国则注重与竞技运动相关的体育专项技战术演练和讲授。美国大学校园体育资源对社会开放,中国大学校园体育基本上是一个独立运行的时空单元。自觉参与意识和体育消费理念是美国大学校园体育的精髓,中国尚待普及。吸收美国大学校园体育先进经验,对传承和发扬中国大学校园体育特色,推进高校体育改革具有重要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关于传统武术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是竞技武术的源泉:近年来,传统武术出现了套路单一化,后备人才断层,学校传统武术教育欠缺等问题?针对传统武术的发展现状,必须正确处理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关系,建立传统武术继承与发展的体制,与竞技武术协调发展;同时,办出传统武术的民族特色,把传统武术推向世界。  相似文献   

19.
传统武术功法教育理念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武术功法是为掌握和提高武术套路及格斗技术,提高人体某一方面的特殊技能,激发武技所需的人体潜能而编创的各种专门练习.从文化教育的视角,认为:传统功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传统功法修炼是一种文化熏陶;传统功法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有力途径.指出:传统武术功法教育是动态而多层次的,宜采用"熏陶"的方式,坚持树人为本、重在体悟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近两届(第11、12届)全运会河南省竞技体育实力的演变进行研究。发现近两届全运会河南省竞技体育整体实力明显提升,尤其是球类集体项目和水上项目进步显著;同时作为河南省传统优势项目,武术散打、武术套路、跆拳道等格斗对抗项目依然是河南省竞技体育实力的重要体现点;但过去的两届全运会也暴露出河南省竞技体育项目实力分布不均、差距逐渐加大的问题。建议从观念转变、加大投入以及项目调整等方面提升河南省竞技体育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