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作者邓宝剑文艺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系副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致力于美学和书法史论的研究,著有《玄理与书道——一种对魏晋南北朝书法与书论的解读》。自幼习书,于楷、  相似文献   

2.
唐代孙过庭的《书谱》包含着极为丰富的美学思想。孙氏将中国诗歌美学引入书论中,第一次在中国书法理论史上提出了书法表情达意的功能,并加以详尽的论述。《书谱》之中蕴含着极为丰富而深刻的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3.
蔡邕书论不但自觉地把语言学范畴的文字与美学范畴的书法区分开来,并且第一次较全面地、较系统地论述了书法美学的本质特征——书肇于自然、书法阴阳说、形、神、势、力、妙、书法的抒情性、“任情恣性”的创作自由状态。因此可以说蔡邕的书法美学思想是中国书法美学史上的第一块丰碑。他的书法美学思想启迪和影响了之后的书法美学理论和书法创作实践。  相似文献   

4.
14.王僧虔教子重德王僧虔,是南朝琅邪临沂(今山东)人,宋时中进士,曾担任过吴兴会稽太守、湘州刺史、史部尚书等职。到齐的时候,曾官至侍中。王僧虔的曾祖父王洽是王羲之的族兄,也擅长书法。王僧虔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他自幼继承家学,喜欢文史、音律,尤其工于隶书,著有《论书》,这是书法史上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徐渭《玄抄类摘序说》进行解析 :一、由于明朝整个时代的文化心理与社会文艺心态扭曲变形造成了明朝书坛日趋萎靡的书风 ,针对这个书法历史现状 ,徐渭提出此论。二、对徐渭书论中提出的雷太简“江声中笔法何从来哉”进行剖析 ,解释徐渭书论中所指出“悟”和“书神为最”与我国哲学的关系。三、从书法论著的发展史角度来分析“心为上 ,书神为最”这个书法论点 ,以及徐渭《玄抄类摘序说》的学术意义 ,阐述笔者所理解的书法本质、书法精神境界、审美境界和书法视觉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徐渭《玄抄类摘序说》进行解析:一、由于明朝整个时代的文化心理与社会文艺心态扭曲变形造成了明朝书坛日趋萎靡的书风,针对这个书法历史现状,徐渭提出此论。二、对徐渭书论中提出的雷太简“江声中笔法何从来哉”进行剖析,解释徐渭书论中所指出“悟”和“书神为最”与我国哲学的关系。三、从书法论著的发展史角度来分析“心为上,书神为最”这个书法论点,以及徐渭《玄抄类搞序说》的学术意义,阐述笔者所理解的书法本质,书法精神境界、审美境界和书法视觉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7.
(一) 中国书论很早就肯定了书法能够传达、表现情感。“抒情说”在汉代就被提出来了。杨雄《法言·问神》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这是把“言”、“书”和人的内心世界联系起来了。杨雄这里所说的“书”,并不是专指书法艺术,而接近于文字书写,但对后来书法艺术美学的抒情说影响很大。在汉代,真正第一个接触到书法艺术的抒情本质的,是大书家蔡邕。他在《笔论》中提出: 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  相似文献   

8.
刘熙载的《书概》是中国清代书法理论著作。《书概》所论方面十分广泛,涉及书法的书体、技法、批评、美学等等,在许多问题上作者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或较好地发挥了古人的看法,对后世影响很大。本文从《书概》二百四十六条论述中,选出与刘熙载书法品评有关的加以分析综合,来探究刘熙载的书法批评思想。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其文学和艺术深深地印含着中国独有的元素。书法艺术这一国粹是以线条来表达和抒发作者情感心绪变化的,体现了中国人对艺术追求中的情感的渲染和寄托,不仅书法家用自己的情感灌输着书法艺术,而且历代的书法理论家也认为书法是心与意的交融。一、扬雄——"书,心画也"扬雄的《法言》虽本不是专论书法的著述,然其中所表现的论书思想屡屡为后人所征引和推崇,成为中国书论的开山之作。他在《法言·问神》篇中有一段涉及"心"  相似文献   

10.
在书法艺术创作和书法美学思想上受禅宗影响至深,并第一个自觉地援禅入书、以禅喻书的书家是我国北宋名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综观其创作特点、书论思想及学书过程,无不凸现着禅的痕迹。  相似文献   

11.
杨军 《绥化学院学报》2006,26(1):132-134
蔡京在历史上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他祸国殃民,为人所不齿。但他在书法艺术上却有很高的造诣,他主持摹刻《大观帖》并参与《宣和书谱》的修撰,为后世保存了很多珍贵的书法史料,他自己也在书法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因此应该客观的评价他在书法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书法艺术语言的现代化倾向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作者用较客观冷静的态度审视了悠悠千年的中国书法艺术 ,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各时代书法语言的差异性和必然性 ,以及这种必然性所导致的书法艺术的发展 ,对当今书坛那种浮躁的创作不无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闿运三部经学新著之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家诗异文表》、《〈小戎篇〉车制器饰考》稿本、《湘绮先生校补许氏〈说文〉古籀释》底本三部经学著述是笔者在湖南图书馆查阅王闿运有关资料时发现的。王氏年谱与日记皆未作交代,亦不见其他资料记载。此三部经学著作确为王闿运所作,并与王氏其他已刊的经学著述有明显不同,反映了他今古不分、汉宋兼采的治经风格。  相似文献   

14.
王充较早谈及了文学接受论,在《论衡》中他认为接受者的赏识和肯定对作品价值的发掘和彰显具有重要作用。王充本身具有浓厚的平民意识,他的平民意识促使他对作品的传播接受有独到的看法。他虽然对接受者的好奇心理进行过分析,不过主要是从文章的形式和内容方面对文学接受进行探讨的。  相似文献   

15.
《书谱》是我国书法理论划时代的名著,通篇闪耀着辩证法的光辉,其中精辟之处比比皆是。是我国书法理论划时代的名著,影响极为深远。它以讨论真、草两书体为主,同时也涉及到书法其它方面的问题,尤以美学论述最为精辟。  相似文献   

16.
:“书法由来见性真”,是陈独秀对中国书法美学最本质的把握 ,其对赵孟顺、汪精卫、沈尹默书法的评价皆以此为准则。他自己的书法 ,也正是他高尚人格的象征 ,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论规范汉字与书法艺术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法离不开文字,中国古代书法都是结合文字改革而创新的。因此。规范文字与书法艺术的统一也是完全可能的,并且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使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8.
书法是中国独特的艺术门类,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其间书法大家辈出,书法作品美妙美伦,它们是中国艺术的骄傲,也是世界艺术宝库的一大组成部分。中国书学博大精深,富有民族特色,深入研究书学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艺术理论有重大意义。本从创作心理的角度,总结了唐代书学“意在笔前”和“忘机兴发”两种创作心理,分析了唐代书学情感表现与笔法的关系,从而探讨了书法作为艺术,情感表现与笔法的深层结构,对在艺术理论的语境中进一步研究书法做了尝试。  相似文献   

19.
<书谱>最具特色之处,便是在全文中贯穿了孙过庭的儒家审美理想与人生价值观.这种弘扬政治理想与艺术理想统一的书法家高尚完美人格的艺术观乃是孙过庭书学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20.
黔南书法家李慧君先生,书艺高卓,人格高尚,可谓“书兼三气,德高一方”。其书作有金石气,质朴古拙;有书卷气,温文尔雅;有闺阁气,娟秀柔婉,堪称贵州乃至中国书坛之一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