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1 毫秒
1.
贫困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从物质支持到精神支持的转变是当前高校贫困学生工作的新思路。在高职院校,贫困学生工作依然停留在初级阶段,忽视了贫困学生的自我发展与教育。针对这个问题,高职院校应结合贫困学生的特殊现状,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加强对贫困学生的教育与管理。  相似文献   

2.
高校贫困学生心理问题成为学生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高校贫困学生面临来自家庭和生活的各种压力,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障碍。本文对高校贫困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心理问题产生原因进行详细剖析,最后提出高校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具体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高校贫困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励志教育旨在于树立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勤工助学是高校鼓励贫困学生励志成长的重要实践平台。勤工助学实践不仅有利于解决贫困学生的实际生活困难问题,还有利于他们人格精神的塑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勤工助学实践为贫困学生就业和创业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高校贫困学生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在学校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中举足轻重。2009年1月至2010年7月,结合学校办学性质和学生实际情况,开展经济贫困学生技能培训项目,组织社会实践和多项团体活动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促进师生交流与人际沟通,并通过项目进一步了解我校贫困学生相关状况,对调整与改革经济贫困学生的资助方式提供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贫困学生是现存于我国农村中小学的一个特殊群体。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部分贫困学生普遍存在的明显的心理偏差,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国当前实施的“素质教育”难以合上节拍。因此,如何消除贫困学生心理上的偏差,培养他们“自尊、自信、自强”的能力,扬起他们理想的风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贫困学生的心理偏差表面看来,部分贫困学生在校学习成绩较差,在体能素质上也普遍不如其他学生。实质上则是因“贫困”长期的负面影响,造成其心理失常,其潜在的体能素质未得到正确发挥所致。与普通学生比较,这些贫困学生存在着…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和收费制度的全面实施,贫困生作为大学校园中的一个弱势群体,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学校为资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实现了“不让一位贫困学生因贫困而退学”的承诺,解除了大批贫困生的后顾之忧。但是由于现行资助方式多数是无偿援助,出现了贫困学生依赖心理、攀比心理等现象,造成贫困学生的心理失衡,因此,研究因资助造成贫困学生心理失衡的原因,及时调整资助措  相似文献   

7.
谈谈高校贫困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它是教育资源占有,机会获得和能力、素质相对贫弱的阶层,因而在教育资源分配和社会竞争中弱于其他学生群体,其生存状态与社会发展主流相对脱节。贫困学生的产生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其思想心理特征具体表现为:焦虑心理、自卑心理、抑郁心理、敏感心理。加强对贫困学生调查研究,掌握其思想动态,了解和分析贫困学生的形成和演变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保护性政策和措施,是摆在每个高校教师面前的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8.
郝志 《教书育人》2003,(2):35-36
随着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和收费制度的全面实施,贫困生作为大学校园中的一个弱势群体,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学校为资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实现了"不让一位贫困学生因贫困而退学"的承诺,解除了大批贫困生的后顾之忧.但是由于现行资助方式多数是无偿援助,出现了贫困学生依赖心理、攀比心理等现象,造成贫困学生的心理失衡,因此,研究因资助造成贫困学生心理失衡的原因,及时调整资助措施,可以提高贫困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根据Kaplan与Norton的平衡加分卡思想,分析了目前高校贫困学生资助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平衡记分卡,构建了一个包含四个方面指标的高校贫困学生资助评价体系,进而提出了该体系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10.
解决贫困学生上学难的同时,必需解决贫困学生心理贫困,否则根本无法实现素质教育。深入了解贫困学生,发现心理贫困现象,分析成因,寻求解决途径,更好地服务于贫困学生。  相似文献   

11.
高校扩招带来贫困学生数量的骤增,使贫困生的教育引导问题成为关注焦点。目前高校贫困生中不懂感恩、不会感恩,甚至忘恩现象较为明显。特别是高职院校,由于其生源的复杂性,感恩意识淡薄现象极其严重。为此,在新时期,应加强高职贫困学生的感恩教育,培养高职贫困学生的感恩意识,使他们懂得回报社会,感激恩德,使资助与报偿形成一个良性的闭环。  相似文献   

12.
贫困学生作为在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日益受到关注,种种助学基金在帮助贫困学生学业的顺利完成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这种经济上的帮助对受助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却少有研究。本研究通过非贫困高中生和未受助贫困高中生与受助贫困高中生的比较,研究受助贫困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以逐步回归分析、路径分析的方法,研究受助贫困高中生应激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对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高校贫困学生就业帮扶机制存在的问题,高校应以加大资金投入为基础,拓宽贫困学生就业平台;以完善政策扶持为基础,增强贫困学生就业能力;以优化就业服务为基础,促进贫困学生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14.
据《中国贫困大学生研究报告》统计我国贫困学生在240万人左右,其中特困生就有160万人左右。这些数据掏揪着每个有良知、有责任的中国人的心,多少社会各界人士、政府、企业家、老百姓、志愿者等慷慨解囊、鼎立相助,希望他们和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拥有求学发展的机会,拥有美好理想的明天。随着我国政府对贫困学生群体的进一步关心,校园里出现了勤工助学的岗位,这无疑是帮助困难学生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是缓解贫困学生经济紧张的一个有效而  相似文献   

15.
大爱无声     
他是一个月薪仅千元的小人物,但却出手“阔绰”,资助贫困学生金额累计超过19万元;他衣衫朴素,生活清贫,直到现在还欠着两万元外债,但说话却很大气,暂将贫困学生帮扶到底。十几年来,他帮助30多名贫困学生读初中、上高中,进大学。他就是曾都区厉山镇中心学校42岁的人民教师刘双涛。  相似文献   

16.
做好高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不仅影响着贫困学生个人和家庭的生活,更关系到教育公平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不断遇到新的问题,为了更加做好贫困学生资助工作,应在界定标准、励志教育、整合资助措施等方面不断完善高校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7.
做好高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不仅影响着贫困学生个人和家庭的生活,更关系到教育公平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不断遇到新的问题,为了更加做好贫困学生资助工作,应在界定标准、励志教育、整合资助措施等方面不断完善高校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8.
有效解决高校贫困学生生涯教育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的核心。当前,我国高校贫困学生生涯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其中包括贫困学生自我认知模糊、就业取向功利、自卑心理严重、缺乏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等问题。社会支持理论为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依据社会支持理论的基本要求,解决贫困学生生涯教育问题必须首先提升贫困学生自我认识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发展,也要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要求,提升贫困学生社会交往能力,还要积极发挥政府和行政部门在贫困学生生涯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英国布朗政府针对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通常情况下在学校获得相对较低的学业成绩这一状况发布"额外努力"项目,项目聚焦于阻碍贫困学生在学校取得成功的低期望及贫困学生对教育产生怀疑的文化障碍,致力于确保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关注、参与和尊重;具体地提高学生的志向和抱负;培养贫困学生的未来生存能力;支持学生,不让一个贫困学生失败这四个方面.这一项目对我国解决农民工随读子女学业问题,使其在心理和行为上全方位地适应新学校的生活方面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高职院校贫困学生数量日益上升,成为制约高职院校发展的一大问题。长时间以来,国家、社会、学校、有关社会人士对贫困学生给予了大力的关心、支持与帮助,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贫困学生的困难。但是受一些因素的影响,现在部分学校在贫困学生资助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国家贫困学生资助政策的贯彻落实和实施。为了解决当前贫困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作为高职院校资助管理的一份子,要勇于面对现行政策存在的一些问题,真正把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使家庭贫困的学生得到帮助和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