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手中有两张2000年的上海市国内挂号邮件收据,一张是2000年5月8日玉田路邮政支局寄发挂号邮件的收据,文字说明第三条内容是:“挂号邮件内不得夹寄钞票、粮票。”,另一张是2000年11月11日大连西路邮政支局寄发挂号邮件的收据,文字说明第三条内容是:“挂号邮件内不得夹寄钞票、票证。”在相隔半年时间,两处相距不远的邮政局的挂号收据上,相应说明中的“粮票”已被改为“票证”。这一变更反映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由计划经  相似文献   

2.
邮1101国内挂号邮件收据原有三条“用户须知”。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形势的变化,原来的“须知”已不能涵盖更多的内容。为此,江苏吴江邮局在邮1101挂号邮件收据背面,加盖一种戳记,内容如下:“接正面:四、寄件人认为重要的邮件请使  相似文献   

3.
为完善收据的功能,便于邮件丢失后理赔时有依有据,避免相关服务纠纷,国家邮政局已下达启用新式“国内挂号函件收据”的通知。 据笔者所知,自2001年4月1日起,新式的“国内挂号函件收据”在各地邮政局所陆续启用。新式收  相似文献   

4.
今年3月26日,笔者从北京复外大街邮局给邮友寄二个挂号信,邮局营业员给笔者的收据是用普通纸电脑打印的,上面有流水号、寄达局、操作员代号及  相似文献   

5.
1996年9月至2004年3月,本人收集了带有广告语的《国内挂号函件收据》百余件,不同内容的广告语共20条。戳记表明.最早一枚广告收据是1996年9月25日.最晚一条是2004年3月18日。与那些广告味重的商业广告比较,这组邮政广告富有自己的特色。见证了邮政事业进入市场经济商业化运作的历史进程。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6.
笔者收集到一种“退还/补收邮费收据”(见图),业务单式编号为“邮1616”。 这种收据上列有8项退还/补收邮费的内容,其中,补收为5项,退还仅1项,另有2项供填写。  相似文献   

7.
杜明明 《集邮博览》2013,(12):47-47
最近,笔者收藏到一套宿松河塌图案式邮政附加费的全套挂号实寄封,非常罕见。其中一枚封销“安徽宿松/1993.6.15.8/246512”日戳,贴“挂079宿松河塌”标签(图1),其余三枚封销“安徽宿松/1993.8.16.8/246512”日戳,分别贴“挂311(549、674)宿松河塌”标签(图2、3、4),而且在每个信封中均有对应序号的挂号收据(图5)。这套封的出现,也无可辩驳地否定了“宿松河塌图案式邮政附加费无挂号实寄封”的说法。  相似文献   

8.
《上海邮政代办酬金收据》(070139)一文中的图6是一个区票与新中国票混贴封,虽然此文介绍代办戳,但笔者发现这件邮品却是伪造的,它的破绽在于所贴挂号条,这种签条的条头为“中国人民邮电挂号”,型号为“5-1207”。事实上,上海至1951年仍沿用原中华邮政的挂号条(图1、2),“5-1207”是1951年下半年才启用的新型号,“中国人民邮电挂号”签条是1953年才开始印用的新品种。这件封却在1950年就用上了这样新式的挂号条,岂不有点像秦始皇手提“大哥大”吗?自露马脚,不败才怪。  相似文献   

9.
栾桂新 《上海集邮》2000,(11):28-28
3706页曾介绍海南省的专用打印纸邮件收据。新疆自治区自1996年下半年起也使用由电脑打印的“邮件收据”。其规格、样式、底纹、印色均与海南“邮件收据”大体相同,但印有汉字与少数民族文字,编号为“新邮机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我国寄发港澳的挂号信函,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国际挂号函件收据”,薄纸,规格为146mm×105mm。其上可分为四格:一、左上角为“第号”,右上角为“邮2102”及“收寄局日戳”;二、“函件种类□信函□小包□印刷品□特种业务标志□快递□航空”;三、“收件人姓名地址(收件人姓名)/(路名和门牌)/(寄达地名)(寄达国名)”;四、“寄件人姓名地址(寄件人姓名)/(路名和门牌)/(地名),右下角为“收寄人员签名”。其上主要内容均为中英文对照,宋体黑字。给据时,使用蓝或黑色复写纸拓写。图1为“寄香港航挂信回执”收据;图2为“寄澳门挂号信函”收据。  相似文献   

11.
2146、2196、2199、2483、2580、2627页,对我国第二期邮政附加费收据上的错误虽有介绍,但遗漏甚多。这里择其要者予以补充。 四川省印’91版面值1角收据,其印版号107的收据联,据名中的“邮政”颠倒为“政邮”(图1)。该省印’93版面值4角收据,其印版号024的存根联,据名中的“建设费”错印为“根设费”(图2)。湖北谷城面值3角的  相似文献   

12.
<正>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经邮政总局同意,暂时沿用中华邮政的挂号单据,共有3种:(1)挂号收据(图1);(2)快递挂号收据(图2);(3)三联挂号单据中的收据、执据。有的省局在沿用时将“中华邮政”四字加盖黑色覆盖,抬头改为“中国人民邮政”或“中国人民邮电”(图3)。图4是一件沿用较晚的单据。图5是新中国邮政印制的三联挂号单据中的收据、执据。  相似文献   

13.
自今年1月1日起,交寄国内挂号函件使用新式收据。与旧式收据(图1)比较,新式收据(图2)有下列改进之处,更显详尽: 1、格式:由三格式改为四格式。 2、第一格:单式编号(邮1101)印在格内,名称由“国内挂号邮件”改为“国内挂号函件”。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贴两种挂号签条?》一解释了“128条形码”由分拣中心所加,但没有交代为什么要加贴这枚签条(参见050346)。按《国内邮件处理规则》,窗口营业员收寄挂号信时在信封正面贴用“邮1101”条形码标签或计算机打印的条形码标签,并将相关收据交收件人。分拣中心根据计算机网络汇总的挂号信数据进行抽样,稽查,核对,并随机打印相关的“128条形码”粘贴在相关单式上,由于这项操作没有严格的具体规定,有人就随意地贴在信封上,形成贴两种条形码标签的挂号信。  相似文献   

15.
(一)3802页有水印附加费收据 另有广东东莞“邮政服务定额发票”,主要用于汇款附加费(1.50元),收据联57×10mm、水印图案略异,菱形边长34毫米、“SW”为空心字。  相似文献   

16.
1988年10月1日,广西征收邮政附加费,自治区邮电管理局使用专用收据,面值共有5分、1角、2角、5角4种,带有标签。这类收据有大、小字之分,小字者印制粗糙,错误甚多,已见: 1.蓝色1角收据的说明文字中,“日戳”错为“日  相似文献   

17.
近日笔者收集到1枚“给据邮件服务费收据”,是笔者汇款时番禺邮政局收取的。此枚收据浅黄色,规格84mm×64mm。笔者只收集到“壹元正”  相似文献   

18.
偶得两种上海1971年初使用的非铅印包件收据,全部内容以胶戳紫色印台油加盖而成,使用时另行打印黑色的有关数字。 徐汇邮局使用的包件收据规格为126mm×58mm,左上为毛主席语录,左下为“国内包件收据”六字,右部类似“邮资已付”戳。  相似文献   

19.
浙江平阳邮电局在用户寄递包裹时可代装麻袋,故出具“包裹麻袋费收据”,1984年时收费为0.20元。此类收据似未见介绍,故拣出以飨同好。  相似文献   

20.
海南省邮电管理局使用一种编号为“琼邮001”的邮件收据,规格为81×136mm,内框为68×110mm。底色为白色,以45°倾斜方向平行且连续印有绿色斜“中国邮政”字样(见图)。这种收据是为适应电脑操作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