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花锐强 《上海集邮》2004,(12):i001-i001
2002年10月,上海电信卡部在《上海集邮》特约开辟了“电信卡之窗”专栏,旨在借船出海,扬帆远航,尝试借助集邮杂志这一载体,报道话卡信息,普及集卡知识,探讨集卡文化,一方面使广大电信卡爱好者了解电信卡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电信卡文化的推广与发展。经历了27个月的“航程”,如今,借船远航的小舟已满载而归了。“电信卡之窗”专栏将于2004年12月第27期后告别读者。之后,我们将利用覆盖面更广、传播速度更快的INTERNET媒体,与广大集卡爱好者相约上海电信卡部最新改版的网站——“卡趣”网,开辟“电信卡之窗”电子版。  相似文献   

2.
随着集邮报刊的繁荣、科技的发展和集邮爱好者需求扩大,集邮报刊的出版与发行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一、规格求大目前,我国有集邮刊物(包括民刊)数十种,仅2003年创办的邮刊或由报纸改为邮刊的便有近十种,如《封片研究》、《集藏超市》、《华夏专题集邮》、《华夏邮林》、《集邮文献交流》、《文票研究》、《大中集邮》、《新时代收藏》等。2004年又有《岭南集邮》、《文献集邮》、《邮旅》创刊,《银川集邮》也由报纸改为杂志。《集邮博览》由16开64页增加到96页,并增加了彩色插页,装订也改成起脊装订。扩大报刊版面,增加页码,将报纸改为杂志  相似文献   

3.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对集邮文献的创作、整理与出版已蔚然成风,对集邮文献的收集、研究与交流也逐步升温,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文献集邮热”。其表现如每年都有数十部集邮书籍问世;各类专门性集邮报刊纷纷涌现;在国际邮展上我国的集邮文献屡获金奖;国内主要的集邮报刊上开辟了集邮文献专栏;出现了多个集邮文献研究联谊组织;举办了全国民间集邮文献展  相似文献   

4.
《上海集邮》2006,(6):6-6
本刊讯 南京市集邮协会、献集邮研究会,《集邮》杂志社,《集邮报》社、《集邮博览》杂志社,《上海集邮》编辑部,《天津集邮》编辑部等七单位主办“我心目中的2005年‘五佳’、‘十优’集邮报刊”评选办法:在下列10种省级集邮报刊内,挑选5种(其中报纸型至少1种,数字下带划线的为报纸型);在下列30种其它集邮报刊内,挑选10种(其中报纸型至少2种,数字下带划线的为报纸型)。  相似文献   

5.
现在很多的集邮爱好者都在不遗余力地收集大报大刊,如《中国集邮报》、《集邮》、《集邮博览》、《上海集邮》及已停刊的《集邮通讯》、《集邮研究》、《中国少年集邮》、《职工集邮》、《当代集邮》、《集邮纵横》等,而忽略了各地方邮报邮刊(即各省市县级集邮报刊)。对这些市县级集邮报刊,常常是阅后便随手一放,就不加整理了,这就很容易造成遗失或破损。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极限集邮发展很快,报导、研究极限集邮的专门报刊就有200多种。本文将我国大陆发行的极限集邮报刊(民刊)做个较完整地介绍。本刊总第168期“我国的极限集邮文献”和“三个较有特色的极限集邮民刊”二文介绍过的《极限集邮》、《极限纵横》、《极限集邮者》、《邮限邮讯》、《极限研究》、《三秦极限》、《金陵极限集邮》,本文不再赘述。如有错漏,望同好补正。  相似文献   

7.
柳承美 《中国集邮》2001,20(7):24-24
近5年来,笔每年都要在国外旅居3,4个月。这对于退休还念念不忘集邮、经常参加各类集邮活动、几乎把集邮当成一种新“职业”的我来说,远在异国他乡,仅靠邮友间的通信和邮寄集邮报刊,实难及时了解国内的各种集邮信息,生活中似乎缺少了重要内容与一大乐趣。去年10月我又赴国外,一住半年有余。年近七旬的我,开始学用电脑,学习上网。众多的集邮网站,令我及时地了解到国内外的各种集邮信息。网上浏览多了,对比之下有了一些看法,愿一吐为快。  相似文献   

8.
2002年8月16日,文献集邮联谊会按例进行第七次活动。内容一是继续展示优秀集邮文献及个人藏品;二是由会员李国庆主讲“集邮文献的价格评估及如何选购集邮文献”,使与会会员受益匪浅。文献集邮联谊会还决定集体参加由北京市邮政管理局、北京市报刊发行局共同主办的“2003年度报刊宣传日”活动,配合《集邮博览》杂志社进行集邮咨询,交换邮报邮刊及发  相似文献   

9.
最近,《集邮博览》杂志社出版的两本“年刊”。都刊有刘大有先生编制的《全国主要集邮报刊文章索引》,收录了该年度国内主要集邮报刊的文章索引。此前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中国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99世界邮展开幕前夕,经贵州“郭润康集邮研究会”授权和郭老同意,由中国集邮在线(http://www.jiyou.net)无偿提供网站建设及技术支持的国内首家网上专业集邮研究会——“郭润康集邮研究会”网站正式开通运行。  相似文献   

11.
徐金德 《上海集邮》2007,(12):33-35
翻阅集邮报刊,浏览集邮网站,时常看到介绍电子邮票的文章说:1984年在德国汉堡举行的第19届万国邮联大会上,电子邮票被正式确认为邮票。如2006年12月29日《中国集邮报》刊登的《电子邮票:未来的邮票邮票的未来》。历届万国邮联大会通过的《万国邮政公约》(以下简称《公  相似文献   

12.
收集与集邮有关的各种文字资料。如报刊、书籍、论文等,被称为“文献集邮”好还是“集邮文献”好,集邮者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在使用上有时也相互替代。“文献集邮”(或者“集邮文献”)源于集邮,是从集邮活动派生出来的。现代邮政诞生于国外, 集邮活动也是由国外兴起的,因此伴随着集邮活动而产生的“文献集邮”(或“集邮文献”)也带有舶来品的味道。我们从国际邮展的评审规则对“文献类”展品的描述就可以看出明显的外来词的特点。实  相似文献   

13.
编辑寄语     
《上海集邮》2007,(6):6-6
论文选刊近数年来,上海集邮节的学术研究成分越来越高,有的研讨会打印论文,甚至事先装订成册,如今年化工邮协分会场的《文献集邮研究文集》,有的虽然没有打印全文,只在会上宣读,但学术水平也很了得,如本期选刊的《松江府驿站和递铺考》和《中文集邮网站的现状》。前者是松江区邮协和华东师大邮协合办“松江邮政史研讨会”的论文之一,后者是赵涌  相似文献   

14.
人生的情感“密码”,可从他的某一段经历或某一处“牵连”中破译。上海是我工作过五年的城市,也是“革”后重新引发我自幼而生的集邮兴致的地方。这些年,沪宁线两端,有两本集邮刊物向邮坛投放,一本是《上海集邮》,一本是“江苏集邮》。我在这一端,为《江苏集邮》忙。而我的案头,却总是有《上海集邮》摆放。  相似文献   

15.
一片深情     
笔者加入“郭润康集邮研究会”四年多了,虽因该会会址地处大西南,远离京城,我未曾参加过该会组织的集邮活动,但却能如期收到会刊——《金竹邮风》和《贵州集邮》等报刊,也不时会收到该会寄来的一些加盖纪念邮戳的封片,充分显示了“郭研会”弘扬集邮文化,致力于办实事,一心为会员服务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张立 《上海集邮》2007,(7):15-16
发表于各种非集邮报刊的集邮著作,因过于分散而容易被人“遗忘”。有幸的是,我近来从有“新中国第一画报”之称的老《人民画报》中发现了两篇,作为集邮(邮政)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今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集邮博览》2006年第5期《2005年纪特印刷工艺的创新》文中称:“《洛神赋》全文(包括标点符号在内)共计千余字”。2005 年有些集邮报刊介绍《洛神赋图》邮票中,也称:“全篇赋文1200 字”等。这些论述,既不具体,又不确切。经观察《洛神赋图》邮票,隐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文献集邮的兴起,专门介绍、研究文献集邮的报刊应运而生。文献集邮报刊的发行,对我国的文献集邮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介绍我国几种主要文献集邮报刊。《文献集邮者》文献集邮沙龙会刊,创办于1995年4月15日,16 开4版,主编郑军,是我国较早的文献集邮刊物。出1 卷3期后于1996年3月休刊,2000年复刊后出2期再停刊。2002年11月15日再次复刊,不定期,设有“文献集邮探讨”、“文献资料介绍”、“文献集邮信息”等栏目。联系地址:211100 南京江宁区105信箱铜包钢分厂。  相似文献   

19.
《龙门石窟》邮票发行前后,《集邮》、《中国集邮报》、《集邮报》、《天津集邮》等报刊在有关资料中全都沿袭旧说,称龙门石窟东、西两山共存有大、小窟龛2100多个。洛阳市邮电局的邮折、纪念封、纪念册也称“现有窟龛2100多个”。  相似文献   

20.
编辑寄语     
《上海集邮》2008,(1):48-48
也有改观广大集邮者在收玩《戊子年》首日封时,也收到了各家集邮报刊的新年第1期。《集邮》以全彩页大开本的靓丽姿态登场,紧追新潮流;《集邮博览》改换门庭后以邮政集团公司文史中心的丰富积累为后盾,实力雄厚;相比之下,本刊唯可持严谨细腻的传统习惯和兼收并蓄的海派风格坚守阵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