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传统类展品中怎样利用实寄封传统集邮类展品中选用实寄封要重视下面两点,即封上所贴邮票的珍罕性和邮票在信封上使用的难得性。邮票的珍罕性不仅指正票,还要考虑组外品和变体票(包括趣味品),因为一些难得的组外品和变体票  相似文献   

2.
李斌 《集邮博览》2012,(9):62-62
“五七”干校对于现在的许多年轻人来说,恐怕只是一个偶尔听说过的名词,甚至闻所未闻。它早已尘封于历史长河中了。在我收集的信封中.有印有“五七”干校相关图案的实寄封,还有从“五七”干校寄出的实寄封,它们都证明着“五七”干校曾经的存在。那么,“五七”干校到底是个什么机构呢?它又是怎样发展和最终消失的呢?  相似文献   

3.
邵春华 《集邮博览》2008,(12):78-78
实寄封是经过实际邮寄全过程的信封。由于实寄封记录了邮政的全过程,所以实寄封历来作为研究邮政历史、佐证重要历史事实的最主要的邮政物品,而且实寄封客观上还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征,因而,它是非常重要的收藏品。目前,随着文票和编号票价格的大幅上涨,实寄封也  相似文献   

4.
编辑寄语     
《上海集邮》2004,(10):1-1
兼收书信 名人手札,历来是收藏界钟情的一大门类,早于邮票千百年矣,而发轫未及二百年的集邮活动虽已注重研究实寄封,但还不能将没有邮政或集邮信息的内件一起放上竞赛性展集的贴片,只是新创的开放类作品并不排除这种尝试。平心而论,内件的综合信息、史料价值常较封皮更为精彩,编排巧妙的展品,也将更易吸引社会观众。不管FIP怎样考虑,在收藏实寄封的同时,关心一  相似文献   

5.
多伦多荣盛伟问 请问在组编一部传统集邮类展品中,怎样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1.单枚票与连票;2.新票与旧票;3.正票与组外品、变体票;4.邮票与实寄封。  相似文献   

6.
实寄封属于邮品的范畴,一则它通过邮政部门监制,二则它寄出后都有邮戳等标记。实寄封交往是人们社会交际的形式之一,人们通过信件往来,互通信息,互致问候。有的实寄封甚至成为历史的见证。因此实寄封也成为人们的一个收藏对象。  相似文献   

7.
《集邮博览》2011年第6期刊登了梁荫宗先生《30年代的一枚实寄封》一文,介绍了他收藏的一枚1931年赣西南赤色邮政实寄封,笔者认为,这枚实寄封的真伪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8.
关于普一和改一的提前实寄封媒体上多有报道。仅《集邮》增刊第3期上发表的山东李秋实先生《用实寄封探究“普1”的发行》一文,即举证出销有1950年2月8日收发戳的普一800元票提前实寄封5枚,品种包括本埠平信、本埠挂号信、外埠平信、国际航空信四类。至于改一的提前实寄封,仅笔者的藏  相似文献   

9.
周轶超 《集邮博览》2010,(11):56-57
对于实寄封来说,邮票或者邮资凭证、邮戳、信封三者缺一不可。我收藏的一些实寄封上的邮资个性独具,很有特点。寄信者交邮费天经地义。图1实寄封,右下角邮戳显示是2005年12月23  相似文献   

10.
近期笔者在整理北京邮区邮资凭证标签实寄封时,发现几枚变异的邮资凭证标签。现分别介绍如下: 邮资凭证标签中仅有“邮政日戳”的邮资凭证标签实寄封(图1):该“标签”实寄封是中华财税信息网于2001年9月21日寄给安徽省合肥市的,到达日期为2001年9月26日。实寄封上使用的是第三代邮资  相似文献   

11.
现在要集信销票已经较难了,真正的自然实寄封的信销票很少,只剩集邮爱好者互寄的“集邮实寄封”上的邮票和集邮爱好者购买的“商业实寄封”上的邮票(如邮票发行时的首日封、原地封等)。  相似文献   

12.
近读《集邮》增刊第四期“普7100元对剖票实寄封浮出水面”一,该对上海最近拍卖的普7100元对剖票实寄封作了详尽的描述。并结合对剖票实寄封的历史沿革,认为普7100元对剖票实寄封是一枚极其罕见的新中国对剖票实寄封,对研究新旧币制更迭时期的邮政史,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笔认为该封缺乏考证,存在一些疑点,现将疑点提出,以求证于诸位师友。  相似文献   

13.
秋实 《集邮博览》2011,(6):67-67
在整理、欣赏收藏的实寄封时,常常会发现以前的疏忽之处而得到意外的收获。这是一枚邮戳模糊的美国实寄封,几次想清理,但还是留下了。前几天认真、仔细察看,才知是一枚非常有趣的南极实寄封。  相似文献   

14.
传统集邮类展品以邮票和实寄封为主构成,尽管近十年来,展品中含实寄封的比例有所上升,甚至可与邮票平分秋色,但在任何情况下,邮票还是最关键的,它涉及到齐全、规模、珍罕与邮识,而实寄封的作用主要还是锦上添花与印证邮史。  相似文献   

15.
我收集了许多实寄封,这些实寄封大都符合邮资,可以说是合格的邮品,但是,其中相当一部分文字书写缺乏美感,真正书写优美、令人满意的较少。  相似文献   

16.
前几天,我在欣赏自己新近收集到的几枚“甲申年”实寄封片时,惊奇地发现:其中有一枚类似的“倒戳”实寄封。  相似文献   

17.
在为数众多的中国早期实寄封里,只有大龙邮票实寄封,有台北集邮家黄建斌(1920-1997)著的《大龙信封存世考》。最近旅法华人集邮家留伯仙又出版了《红印花加盖古封录》一书,其余多种古封,尚未见有专著问世。中国早期实寄封,顾名思义就是中国邮票发行初期的实寄封。“初期”到底有多长,未见法定的规定。“初期实寄封”,若简称“中国古封”,也无不可。国内外集邮界对这个“古”字,并未有统一的界定。  相似文献   

18.
集邮爱好者在制作小型张、小版票、小本票等实寄封时,往往喜欢保留邮票的边纸一起实寄,这样一来,就在实寄封上有效地保留和展示了邮票边纸上的版铭及其他丰富的专题图文信息。但是,在制作这些实寄封时,由于小型张、小版票、小本票的边纸较宽或销戳位置不合适,致使邮局营  相似文献   

19.
一枚印戳齐全、信息丰富的实寄封,既可以反映邮件的传递过程,也可以折射出历史背景。本文介绍一枚抗战期间从中山大学寄往美国的实寄封(图1),探寻其隐含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邵春华 《收藏》2009,(12):122-123
发行于1967年4月20日~1970年1月21日的“文”字邮票,由于在集邮界已被视作“现代文物”,文票的实寄封(图1)也早已成为最受青睐的集邮品,有些紧俏品种目前市价已逾千元,即使普通的“文革”实寄封也在百元上下。种种迹象表明,文票实寄封呈稳步上升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