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现代汉语中的许多介词大都是由古代汉语的动词演化而来的。介词是语言学研究的重点。"出于"收入词典的时间并不长,并且将其归为动词。文章从语言事实出发,从其历史演变过程、语法分布、语法意义等多个角度对"出于"进行多角度的考察以求更科学的论证其词性。  相似文献   

2.
重叠无论在普通话还是方言中,都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而壮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最庞大的一员,壮语中的动词重叠现象更是形式多样,并且具有很强的语法功能和语义表达功能。文章以语言事实为依据对壮语中动词重叠结构进行分析,主要揭示壮语动词重叠的形式、基式和重叠式语法功能的异同、重叠的语法意义及重叠的"量"范畴变化。  相似文献   

3.
动词重叠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本文考察了《穆斯林的葬礼》中单音节动词的重叠情况,包括"AA"式、"A了A"式和"A一A"式。主要列举了小说中所有的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并从单音节动词重叠后的语法意义、语法功能两个方面来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4.
动词重叠一直是语法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总结近三十年来动词重叠的情况,分别从动词重叠的类型、制约因素、语法功能、语法意义等方面,对三十年来动词重叠的研究成果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语法化研究是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入手,对汉语动词"上"的语法化历程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探索,论述其在不同语法化阶段的表意功能、句法形式特征,概括分析其语法演变和语义演变的规律,从而进一步探讨其语法化的动因。通过分析动词"上"的语法化这一过程,为现代汉语中其他一些趋向词和动词结合后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有利于语法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7,(65):52-53
动词重叠是现代汉语中一种特殊又常见的语法现象。从语法形式上看,动词重叠大致可分为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和双音节动词的重叠两大类,每一类又可细分为几种不同的小类。本文从构词法、语法性质、语法意义三个角度分析了动词重叠的几种形式,参考各位大家们的观点谈一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前人学者对汉语动词重叠的深入研究,在动词重叠的演变、基本格式、语法意义、可重叠范围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总结,并提出了在当前研究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前人学者对汉语动词重叠的深入研究,在动词重叠的演变、基本格式、语法意义、可重叠范围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总结,并提出了在当前研究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滁州学院学报》2021,(4):25-28
动词重叠是金堂方言中重要的构形手段,本文通过定量考察,着重描写了金堂方言主要的动词重叠式"XVXV""VXVX"的具体表现及结构特点,并从语法意义和语用功能的角度对金堂方言动词重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动词重叠的研究进行回顾,讨论动词重叠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问题,旨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从动词重叠的形式及范围、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几个方面,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得出综合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论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及其表达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体”和“式”之间关系的角度出发 ,在 6 0余万字的语言材料的基础上 ,具体分析探讨了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及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表达功能。指出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应同动词本身的词汇义及具体语境中与动词重叠形式相关的连带成分表现出来的意义严格区分开来。语法分析不同于语义分析 ,语义分析不能代替语法分析 ,这一原则在分析动词重叠语法意义时同样也是不能忽视的  相似文献   

12.
"合"字不仅具备动词的语法功能,而且在历史演变过程中产生了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等用法。"合"的语法化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由不及物动词转变为及物动词,再由及物动词向副词和形容词演变,介词的用法当衍生于副词性的"合",连词的"合"当是由介词性质的"合"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13.
从动词重叠的语法性质、语法意义、适用句式及功能、可重叠的范围等方面 ,勾勒出动词重叠研究的轮廓 ,并展示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14.
灵石方言的重叠现象非常多,尤其是重叠式动词,从重叠方式到重叠后所表现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都大大超出普通话的范围。从构成形式、语音特点、语法功能、表义特征四方面对动词重叠式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其形式、语音、语法和语义,对于全面认识灵石方言的特点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动词"类重叠"是"动词+同形借用量词"短语,是由"动词+一+同形借用量词"短语省略成的。以往学术界将动词"类重叠"与动词重叠相混淆,因而不能准确地分析和归纳动词"类重叠"的语法意义和语用功能,不能合理地解释动词"类重叠"形成的机制,因而需要我们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从动词重叠的语法性质、语法意义、适用句式及功能、可重叠的范围等方面,勾勒出动词重叠研究的轮廓,并展示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17.
动词重叠与句类的语用制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讨论动词重叠,多从静态的角度,关注哪些动词可以重叠以及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这里尝试从动态的角度,研究陈述、疑问、祈使等不同的句类对动词重叠的语用制约。  相似文献   

18.
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以重叠频率高的动词为切入点,分析认为动词重叠式的深层语法意义是可控性。可控性从语义上分解为两个方面:动作主体可以控制动作行为量的变化;动作主体有意识从事某种活动是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表层语法意义是动词重叠式的深层语法意义———可控性———在某一方面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have的完成结构have done的语法化演变过程,发现have done经历了与have to相似的语义退化和语序改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转喻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先联性"语法意义增强的原因是它靠近了动词的过去分词。由此推定:正是受到邻近成分的影响have才发展出不同的语法意义。Have的语法化进程还在继续,解析它所经历的变化过程对have进一步语法化发展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话语标记"你看看"的形成原因,可以从语法、语义、语用等不同的角度进行解释。通过收集语例和查看资料,发现话语标记"你看看"的形成不仅仅是话语标记"你看"的变体形式,它的形成与重叠动词"看看"的情态义关系密切。同时,与我们的思维方式也是有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