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韦德珊 《中学理科》2007,(9):86-86,111
生物学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最密切的学科之一,生活中的一些生命现象和生物学事实,都可以体现在生物教学中.作为中学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并运用一些教学手段,在课堂中融环境教育、卫生教育、健康教育和创新教育于生物教学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康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加深对生命和生物科学价值、人类生存和重大社会问题等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朱宏辉 《考试周刊》2009,(31):191-191
“难忘教育”既不是指教育的内容.又不是指教育的模式,而是专指教育的特质、教育的色彩、教育的力度、教育的影响。它是“感受的”教育、“生活的”教育、“情感的”教育、“情境的”教育。“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它也是源于人们“感受的”、“生活的”、“情感的”、“情境的”资源。生物教师合理有效地开发生物学科课程中的难忘教育资源.不仅可以改变依靠教科书进行生物教学的传统作法,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还可以将比较抽象的概念、规律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的学习经历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难忘经历.使得生物学的教学过程成为“难忘教学”,使生物教育成为“难忘教育”。  相似文献   

3.
知识发生过程教学即揭示知识的来龙去脉,还原知识生产的原始背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知识发生和发展的全过程.目前,大学教学中“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方式弥漫课堂.在生物教学中进行知识发生过程教学的内涵是:让学生追溯生物学定律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亲历生物学概念的建立过程;让学生体验生物学实验的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4.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他的“生活教育”中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性学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等密切相关。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确定生物学课程与社会现实生活的连续性,根植“学生生活的土壤”,让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现实生活有机融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徐瑞雅 《教学与管理》2007,(10):143-144
新课标明确提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生物课程标准和相应的新教材把“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选择“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生物学”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生物学”。为生物学教师必须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念,[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境教育是一个热点话题。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保护动植物及自然资源,这是生物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笔者通过教学过程让学生以“身边的生物学”问题为核心,组织开展当地生态环境教育,使学生从切身的体会中,知道了自然生态的无比珍贵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胡玉芳 《学周刊C版》2011,(11):104-104
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生物学科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真实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活动.进而使学生获得对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生物学活动中体验生物学的乐趣.实现有效教学”.这是每一位生物学教师必须把握的教学策略。本案例就苏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人体的呼吸”(第一课时)进行教学设计和分析反思.  相似文献   

8.
沈德邻 《考试周刊》2010,(42):198-198
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以实验为基础,各种生物体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许多生物现象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现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知识得来的渠道和获得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学会动手动脑收集、加工知识,学会自我增长知识和生产知识。生物学实验在高考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所以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实验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占有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结合新课改中生物教材和教学的情况.从挂图模型的利用、生活经验的使用.学科前沿和社会热点的分析等方面.阐述了挖掘生物课程资源的具体做法,从而达到丰富生物学教学,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王淑侠 《成才之路》2012,(11):75-75
中学课程指出生物教学要“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世界”带人生物学的“科学世界”,最后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来。传统生物教学只是教师讲台上灌输,学生理解。教师要转变观念,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课改前线的一员我深深地意识到在课改中要吐旧纳新、弃旧之糟粕.取旧之精华,就生物教学而言,要让学生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去感受生命的奥秘.让他们走进生活,去挖掘潜在的生物学问题。教学中要形成以学生为本的生物观,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中以教师的修养来感染学生。  相似文献   

12.
生物学是一门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也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生产实践、自身健康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教学中,作者尝试以知识为依托,把生活生产中蕴含的知识与课本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与现象,真正体现生物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享受生物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让生物、生活零距离,就是要缩短生物学与生活的距离,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发现生物学问题,探究生物学规律,体会或感悟生物学思想方法,然后将所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最大限度的拓展学习空间,体验生物学的价值,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一句话,即走进生活学生物学,学好生物学服务生活。它既是教师教学追求的过程性目标,也是学生学习生物学必须达到的终结性目标。  相似文献   

14.
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得以充分发展,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教育思想的应变是先导。生物课程标准和相应的新教材把“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选择“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生物学”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生物学”。作为生物学教师必须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念,只有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思想,才有可能在教学中让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起来、“动”起来,才有可能在生物活动中使他们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潘为亮 《考试周刊》2014,(43):159-160
生物活动教学是指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组织一些既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又有生活性、趣味性的学生主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以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本文从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的意义、“动”点探究和课堂教学活动化中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对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进行论述,以期和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曹莉莉 《教师》2013,(25):76-76
加强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是新课改倡导的理念之一。高中生物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强调以探索与实践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会用生物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生物课程标准》中也要求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生物学的学习。怎样从生活化的角度提高学生的生物思维.这是我们生物教师值得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7.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生物学的理论也是人们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所以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历史等原因,我国的生物实验教学起步较晚,以致重知识、轻实验,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的“高分低能”现象至今仍相当严重.随着教育的改革,在生物教学大纲中,注重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教材内容突出了实验内容多、  相似文献   

18.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生命和自然现象的科学,又是一门应用于人类和自然的科学,在生物教学中,把自然生活现象引入生物课堂,用生物学知识解读自然生活现象,让生物课走近学生生活,不但能够密切生物学与人类生活、自然现象的关系,而且能从学生比较熟知的现象和背景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观察生活、实践生活的机会,让学生从生活知识、自然现象中感受学习生物科学,感知生物科学现象就在身边,感知生物科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韩宏蕾 《考试周刊》2011,(91):200-201
生物学是自然学科的基础学科之一,在中学学习过程中生物学具有重要意义和不可替代的教育教学作用。但在初中,生物教学令人担忧,生物被学生和家长们定义为"副科",学不学无所谓,生物教学失去了生命科学的本来面目。如何走出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创新生物课堂,让学生乐学、会学、学好,是我在教学中重点探究的问题。我从教师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多方面进行探究,打造生物课堂的创新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0.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进行尝试,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将作为培养生物核心素养的思想保障;“教学做合一”指导生物核心素养在“做”教学中渗透;“行是知之始”表明实践才是生物核心素养的落实之本。通过运用行知教育理论指导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容易让学生树立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的生物核心素养。行知教育理论与生物核心素养结合实践应用的成功,将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践应用起到新指向作用,也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提供了新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