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这个“公开课”强力引领日常课堂的时代,我们愈来愈迫切地希望对日常课堂深入思考。虽然日常课堂不能产生令人刮目相看的“上课名师”,但它毕竟是教师大众职业生活的“原生态”。如果能对原生态的日常课堂价值重认和挖掘,我想这也许能对课堂引领做一种补充吧!  相似文献   

2.
公开课历来被视为日常课堂改革的“先锋”,但这种先锋的作用却因疏离“原生态”而日渐弱化。公开课要引领课堂改革,必须改变孤芳自赏与高傲,以亲和的面孔与日常课堂“牵手”。现呈现几篇公开课“变脸”的案例,以透视实践者追求课堂“原生态”的行踪。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公开课”强力引领日常课堂的时代,教师们愈来愈迫切地希望对日常课堂进行深入思考,并大声呼唤“原生态”课堂的回归。这种回归,不是希望回到“教师一张嘴、学生一双耳”的口耳相传式的原始状态,而是希望建立起一种适合师生生命发展的“原生态”课堂,即“把学生、教师、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评价和学习环境看成一个教学的生态系统,并以此建立一种整体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以及符合学生生理特征和学习生活习性的课堂形态”。这种“原生态”课堂的主要特征是:  相似文献   

4.
公开课历来被视为日常课堂改革的“先锋”,但这种先锋的作用却因疏离“原生态”而日渐弱化。公开课要引领课堂改革,必须改变孤芳自赏与高傲,以亲和的面孔与日常课堂“牵手”。现呈现几篇公开课“变脸,,的案例,以透视实践者追求课堂“原生态”的行踪。[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我们往往习惯于以顶礼膜拜的心态去观摩公开课,却难投情于日常的课堂。正如我们度过了愉快的节日而看不起“柴米油盐”的日子。其实。精心打磨的优质课、示范课只是一种呈现教学高度的特例,它未必完全适应于日常课堂。那么。我们怎样在其“思想”的引领下自信地构建日常的原生态课堂?  相似文献   

6.
公开课历来被视为日常课堂改革的"先锋",但这种先锋的作用却因疏离"原生态"而日渐弱化。公开课要引领课堂改革,必须改变孤芳自赏与高傲,以亲和的面孔与日常课堂"牵手"。现呈现几篇公开课"变脸"的案例,以透视实践者追求课堂"原生态"的行踪。  相似文献   

7.
大学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开课历来被视为日常课堂改革的"先锋",但这种先锋的作用却因疏离"原生态"而日渐弱化。公开课要引领课堂改革,必须改变孤芳自赏与高傲,以亲和的面孔与日常课堂"牵手"。现呈现几篇公开课"变脸"的案例,以透视实践者追求课堂"原生态"的行踪。  相似文献   

8.
公开课历来被视为日常课堂改革的"先锋",但这种先锋的作用却因疏离"原生态"而日渐弱化。公开课要引领课堂改革,必须改变孤芳自赏与高傲,以亲和的面孔与日常课堂"牵手"。现呈现几篇公开课"变脸"的案例,以透视实践者追求课堂"原生态"的行踪。  相似文献   

9.
公开课历来被视为日常课堂改革的"先锋",但这种先锋的作用却因疏离"原生态"而日渐弱化。公开课要引领课堂改革,必须改变孤芳自赏与高傲,以亲和的面孔与日常课堂"牵手"。现呈现几篇公开课"变脸"的案例,以透视实践者追求课堂"原生态"的行踪。  相似文献   

10.
公开课历来被视为日常课堂改革的"先锋",但这种先锋的作用却因疏离"原生态"而日渐弱化。公开课要引领课堂改革,必须改变孤芳自赏与高傲,以亲和的面孔与日常课堂"牵手"。现呈现几篇公开课"变脸"的案例,以透视实践者追求课堂"原生态"的行踪。  相似文献   

11.
公开课历来被视为日常课堂改革的"先锋",但这种先锋的作用却因疏离"原生态"而日渐弱化。公开课要引领课堂改革,必须改变孤芳自赏与高傲,以亲和的面孔与日常课堂"牵手"。现呈现几篇公开课"变脸"的案例,以透视实践者追求课堂"原生态"的行踪。  相似文献   

12.
何谓生态型语文课堂?顾名思义,这是一种原生态条件下的语文课堂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引领下,课堂呈现的是一种以“教师引导”为前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并将语文课堂由教师的“讲授”变成学生的“讨论”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一原则,以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不...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我们往往习惯于以顶礼膜拜的心态去观摩公开课,却难投情于日常的课堂。正如我们度过了愉快的节日而看不起“柴米油盐”的日子。其实,精心打磨的优质课、示范课只是一种呈现教学高度的特例,它未必完全适应于日常课堂。那么,我们怎样在其“思想”的引领下自信地构建日常的  相似文献   

14.
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更耐人寻味,“绕梁多日,回味无穷”呢?是声色电光的多媒体课?是热闹活跃的自主合作探究课?还是一粉笔一课本一嘴巴的“老”课呢?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应该返璞归真,“璞”、“真”之意即为“原生态”。“教无定法”,无论什么样的课堂模式,只要是最质朴的、最契合语文本质的课堂,才是好的语文课堂。教育在呼唤“原生态”,我们的语文课堂更要回归“原生态”。  相似文献   

15.
如今的一些公开课、教学研讨课与真实课堂的反差甚远,课堂教学追求的是表面的浮华和热闹,缺少对实际问题的思考。虽然其中的一些理念可以借鉴,但是他们的教学设计只是形成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表面繁荣景象,在实际教学中的可操作性往往不强。其实,精心打磨的所谓优质课、示范课只是一种呈现教学高度的特例,它未必就适用于日常课堂。我们应呼唤课堂教学早日返璞归真,即呼唤教学的原生态。那么,应怎样构建日常的原生态课堂呢?笔者认为,构建原生态的课堂应做到三点。  相似文献   

16.
“推门听课”就是学校管理者不提前通知授课者,更无须经其允许,所随机随时进入“正在进行时”的课堂去听课的一种管理方式和手段。长久以来,这种方式和手段一直作为改进和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推进器”在许多学校广为“流行”。一些学校、一些管础者还自诩这一招可以观察真实、鲜活的“原生态”课堂面貌,了解教师课堂教学的真实水平,测量教师日常工作的努力程度等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游隆信 《教育导刊》2007,(11):62-63
对新课程理念的误读、曲解,导致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假教”、“花教”等现象。江苏教育科学研究院杨九俊教授提出了“洗课”,让教学返回课堂本色,回归“原生态”的课堂。笔者认为,“原生态”的基点即为“真实”。  相似文献   

18.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数学课堂在悄然变化,与课改初期相比,多了些自然、真实和朴素,少了些喧闹、花哨和浮躁,这样的课堂,更接近常态课,更具原生态味道,更利于学生成长。但“自然”是否意味着“倒退”、“真实”是否意味着“随意”、“朴素”是否意味着“平淡”?如何才能追求原生态课堂的神韵,让原生态课堂更精彩?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蔡明 《中国教师》2023,(9):11-14
教学能力比赛是大多数中青年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受的历练。由于日常教学活动与教学能力比赛设计思路不同、交集不多、关联度不高,导致“比赛”与“课堂”渐行渐远,竞赛成果不能很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能力比赛的功利性较强、备赛时间过长等原因也可能对课堂教学产生负面影响。将落实新课标贯穿到教学比赛全过程,为“课标”通向“课堂”提供方法引领,可以充分发挥教学能力比赛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0.
熊仁先 《湖南教育》2009,(11):43-44
抓教学、引领课堂是校长管理好学校的核心工作。校长该如何引领课堂?我认为,一般需要跨越“三重门”。 一、课堂引领的方向之“门” 校长要引领课堂,就要正确把握课堂引领的方向。南开大学首任校长张伯苓先生说:“办学首先要知道,须造哪类人,当用何种方法。”这就是先辈们成功引领学校的经验,是我们要传承的对办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