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关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话题,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知识界持续而热烈讨论的话题。直到今天,这场讨论似乎仍在继续,并且有了更加丰富而深刻的意蕴。这次演讲我想谈谈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关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讨论的背景;二是如何理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三是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意义。一、关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讨论的背景首先,我们回顾一下关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讨论的背景。关于“人文精神”的讨论大约是从1993年开始的。发表在《上海文学》1993年第6期题为“旷野上的废墟——文学和人文精神的危机”也许是最初…  相似文献   

2.
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人类精神中不朽的旋律。它激励着人们驱除愚昧,求实创新,并不断推动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精神是与科学直接联系在一起的。从蒸汽机到电动机,从热气球到宇宙飞船,从钻木取火到使用核动力……人类从愚昧野蛮走向光辉灿烂的文明世界的漫漫征程始终贯穿了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在今年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叶笃正院士和吴孟超院士分别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  相似文献   

3.
科学知识需要普及,科技水平需要提高,科学精神更需要培养。“坐而论,不如起而行。”作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培养中小学生科学精神的途径研究》的研究和实验地区之一,四年多来,北京市密云县一些课题实验校在中小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上,开创了一条颇具实效的路。这条路与《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的有关论述的大方向不谋而合,较早地实践了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工作。为具体了解密云县中小学课题实验校独特的“科学精神教育”教学模式,本刊记者赴密云进行了深入采访。  相似文献   

4.
科学精神:公正、客观、实事求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 ,王大珩是享有盛誉的“科学大师”、“两弹一星”功臣、“863计划”的倡仪者之一 ,于光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哲学家、经济学家、自然辩证法中国学派的开创者之一。新世纪伊始 ,2 0 0 1年 4月 ,他们两位共同主编的《论科学精神》一书 ,由中央编译出版社推出。凝聚心血成粹美 ,丹青难写是精神。本刊所“特别转载”的席泽宗院士的大作 ,即为其中的一篇 ,系由作者在中国科协一次会议上的讲话稿整理而成。“席泽宗院士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宋健 )。他的大作 ,引用了本刊编辑部的文章 ( 2 0 0 0年第 7期卷首 ) ,并加以肯定 ,我们自然不敢“得意忘形” ,毋宁认为是鞭策 ,是鼓励 ,是企盼。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能注意到小小刊物的一篇小小文章 ,且视之为“科学精神”的一个实例 ,更使吾辈感到“功不唐捐” ,惟有更加努力 ,“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以回报。人同此心 ,心同此理 ,相信这也是广大读者及整个社会所要求于我们的。如果在科学业已昌明的 2 0世纪 ,我们能相应地多一些“科学精神” ,能少犯多少错误少走多少弯路少演多少几乎无谓的大悲剧呀 ,任什么五花八门的“神功”不一而足的“歪理邪说”也无从堂而皇之招摇过市蛊惑人心了。  相似文献   

5.
科学素质教育与弘扬科学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强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需要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我们认为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要注重科学素质教育 ,弘扬科学精神。一、素质教育中蕴涵的科学价值观和科学精神在西方 ,针对科学教育的弊端 ,呼吁加强大学生的人文修养和综合素质 ,提倡“通才”教育或“通识”教育 ,提倡“科学教育人文化”、“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整合”。而在我国 ,80年代以来 ,就不断提倡“文理渗透”、“引文入理”、“引理入文” ,要求拓宽专业口径 ,加强基础理论教育 ,开设德育、语文、通史等共同课程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尤其是人文学科的选修课程。因此 ,大…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全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又是党的科学理论精神的集中体现。本从坚持继承与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思维、坚持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品质和坚持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内涵三个方面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理论精神谈了几点认识,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7.
王云建 《教育》2006,(5):22-25
科学知识需要普及,科技水平需要提高,科学精神更需要培养。“坐而论,不如起而行。”作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培养中小学生科学精神的途径研究》的研究和实验地区之一,四年多来,北京市密云县一些课题实验校在中小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上,开创了一条颇具实效的路。这条路与《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的有关论述的大方向不谋而合,较早地实践了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工作。为具体了解密云县中小学课题实验校独特的“科学精神教育”教学模式,本刊记者赴密云进行了深入采访。[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论科学精神     
科学是探索真理的活动。探索真理需要科学精神。教育要传播真理,也要发现真理。教育研究是要探索教育活动中的真理。教育研究需要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教育研究者必备的素质之一。什么是科学精神?几十年来,我国的理论研究中形成了两种模式。评论西方的东西时,先冠以“唯心主义”、“资产阶级”、“形而上学”等等定语,然后指出其这里“极端”“片面”,那里“企图”“妄想”。于是要“批倒批臭”,批得“体无完肤”,让他“永世不得翻身”。评价自己的东西时,先冠以“唯物主义”、“马列主义”等桂冠,然后指出其“继承了”,“发扬了…  相似文献   

9.
科学精神是科学的本原和真诠,求真、求是是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老子对“道”的阐释中就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精神。尊道还世界的自然本色;返朴归真,实事求是;兼收并蓄,人尽其才以及丰富的辩证法思想都是老子“道”论中科学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大学人文教育的思考--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七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人文精神关注人的生命及其价值,强调人性,人道,仁爱和人的尊严。科学精神提倡实事求是,鼓励独立思考,反对盲从和迷信,不论是科学的方式或精神,还是人文的方式或精神,其本质都是追求自由。它们为人类理性地追求自由和幸福提供了不同的实践方式。今天谈论大学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教育,应该思考:什么是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市场经济下“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生存空间有多大?等等。  相似文献   

11.
科学知识、方法、能力和科学精神,从不同侧面构成了人的科学素质。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立足点就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但长期以来,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往往侧重于提高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质量,轻视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的培养。 科学精神是科学本性所要求的各种价值观念、思想观念、行为准则以及道德瑟意志品质的总和。科学精神在科学学习和实践活动中起着动力、导向和控制调节作用,它深刻影响着智力因素的发展水平,是整个科学素质的动力系统。科学精神主要表现为:科学的求实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利用科学造福人…  相似文献   

12.
在4月13日召开的“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研究”开题报告会暨学术研讨会上,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朱玉泉向社会各界宣布了关于成立“华中科技大学民族精神研究院”的决定。名学、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杨叔子院士任院长,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视科学精神为社会进步、新民强国的内在动力。1904年至1922年间,梁启超多次论述科学精神,积极实践在中国培育科学精神、普及科学方法、为科学营造社会文化氛围的理念与行动,构成其关于科学精神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一百多年前什么是科学精神?什么是人文精神?笔者没有看到辞典给出的精确定义.一般地说,科学精神,是关于“事实的知识”,是对“事实”的“真”的追求,要求知识符合事实,解决“是与非”、回答“是不是真”的问题.我们常说,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坚持真理,坚实严谨,重视实践,敢于怀疑,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等等.这是科学精神的范畴.  相似文献   

15.
科学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科学精神,而科学精神又蕴藏在深厚的文化之中,灿烂的古代中华文明在缺乏探索求证、自由平等的科学精神中发展缓慢。文章力图从这一角度给“李约瑟难题”一个答案。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科学精神”概念的阐述以及对中外科学精神的比较研究,论证了科学精神的真正涵义,论证了中华民族精神中不仅确实存在着科学精神,而且与西方相比还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科学精神是人类在长期的科学活动中凝聚和升华出来的思想和行为准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时代精神的本质体现。而作为引导学生进入科学殿堂、激励学生攀登科学高峰的教师,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应该崇尚真理与科学,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实行科学育人,在学习实践的基础上加强自身的科学精神修养。  相似文献   

18.
饶子和,1950年9月出生于江苏南京,1977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1982年获中国科学家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1985年留学澳大利亚,于墨尔本大学医学院生物物理与结构生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1992年任牛津大学分子生物物理实验室研究员,1996年任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实验室主任,2000年任清华大学“蛋白质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2003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并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2006年5月任南开大学校长,分子生物物理与结构生物学家,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与重要病毒和肿瘤相关的蛋白质结构、功能以及创新药物的研究,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申请专利8项。曾荣获“陈嘉庚科学奖”和第三世界科学院最高奖——“第里雅斯特科学奖”。  相似文献   

19.
五四科学精神与中国现代文学刘为民五四新文学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和民主是五四新文学的灵魂。探讨科学精神与中国现代文学之间的关系,或许能够为我们洞察“赛先生”的历史命运与中国特色,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视野、思路和经验教训。1915年1月创刊的《科...  相似文献   

20.
五四运动提倡“德”“赛”二先生已近百年。“赛先生”即科学。我们要科教兴国,就必须尊重“赛先生”,了解“赛先生”。那么,什么是科学和科学精神?许多人实际上是似懂非懂的。近些年来,我们在科普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是工作好像不那么突出。回想起来,我们做科普工作,只谈科学事实,但是对科学精神讲得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