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精神是推动一个民族不断繁衍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是精神文明的核心部分。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高校应努力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将"中国梦"融入到民族精神教育中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积极投身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  相似文献   

2.
民族责任意识是国人携手并进的兴国之魂,中国梦的实现需要青少年民族责任意识的强力支撑,少年强与中国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然而,当前我国青少年民族责任意识培育价值导向缺失、课程内容空洞乏味、校园氛围平淡、教育途径单一,青少年民族责任意识培育工作步履维艰。将中国梦作为价值导向、以独立学科建设丰富课程内容、以文化环境建设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和以服务学习模式开拓教育途径,是中国梦背景下优化青少年民族责任意识培育和实现少年强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3.
韩涛 《下一代》2014,(2):13-13
正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引导学生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而发奋学习、不懈奋斗,山东枣庄市中区建设路小学举行"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图片展活动。一块块图文并茂的展板吸引着队员们的眼球。全校31个班利用班会及课余时间组织学生有序地、认真地观看了图片展,有的同学还边看边讨论,边看边记录。此次活动既增进了少先队员对"中国梦"的理解,又教育引导了少先队员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为实现"个人梦、中国梦"做好全面的准备。  相似文献   

4.
"中国梦"贯通着历史、现实和未来,承载着华夏儿女期盼已久的夙愿与希冀。"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不断为人民造福。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凝聚起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中国力量。"中国梦"的实现不仅造福于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于世界人民。  相似文献   

5.
正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提出了"中国梦"概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中国梦的提出,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高涨热情,成为鼓舞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奋发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而传承梦想、助力圆梦,将"中国梦"的种子播撒到中学生心灵成长的历程中,以"中国梦"激发学生的"理想梦"必将是新时期中学教育肩负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  相似文献   

6.
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通过教育得以实现的。教育人类学家认为,教育是文化的生命机制,正是在教育的作用下,文化才得以产生、保存和积淀,才得以弘扬、创造和发展。我国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熏陶和培育了一代代仁人志士和英雄才俊,使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得以延续,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得以维系,而且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可见,民族文化教育是提升青少年人文素养的重要手段。青少年学生正是养成良好道德的关键时期,在学生中传承和开展民族文化教育,弘扬和培育  相似文献   

7.
分析濒危民族影视研究基地与中国梦共建的目标、价值和可行性措施,提出在共建过程中应把个人梦、民族梦和国家梦紧紧结合在一起,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复兴实践中积极贯彻"中国梦"的内涵精神,以实现对高校在民族文化方面的产学研一体化的理念创新.  相似文献   

8.
"三语教育"对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实现民富国强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构建族群身份的视角出发,旨在以语言教学为载体来促进各民族间的思想交流,汲取不同文化的精髓,塑造开放的民族心态。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中共几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中华民族精神在先进文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但是,在当今全球化时代,民族精神建设遭遇到了从未有过的挑战:一是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多元文化的挑战,二是市场经济和多种所有制并存条件下利益多元化的挑战,三是来自教育边缘化的危机。面对上述挑战,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必须持之以恒地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强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三个代表"统领文化建设;第二,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核心,以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为抓手,使全社会形成中华民族精神所体现的共同价值取向;第三,加强对青少年特别是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第四,积极利用全球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带来的有利条件,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现代化和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0.
民族自尊心作为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是中国和平堀起必不可少的条件.从民族自尊心的概念人手,分析了在中国和平崛起时代背景下培养青少年民族自尊心的必要性(培养青少年民族自尊心是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进而实现中国和平崛起的根本保证),并提出了培养和激发青少年民族自尊心的一些有效途径: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全人类的优秀文化,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青少年自尊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及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台学院学报》2015,(1):183-185
"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中国梦"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描绘了宏伟的蓝图,是我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奋斗,人才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工程,它决定着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向,因此,把"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强调指出:在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不断增强广大青少年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振奋民族精,凝聚民族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内蒙古民族教育经历了恢复阶段、完善阶段、繁荣发展阶段等发展历程,在政策完善、师资保障、学生规模、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内蒙古民族教育应该树立科学正确的民族教育观,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努力实现民族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一阐述,昭示了塑造民族精神的深远意义。那么,学校教育如何担负起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任,让民族精神照耀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呢?一是通过学科教学,让青少年学生全面了解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深层内容,是民族历史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表现出的富  相似文献   

15.
正教育是实现百年梦想的基础。未来中国教育将实现更大的跨越式发展,这就是教育人心中的中国梦!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校长,要坚定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提升质量,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为实现建成世界一流人才大国、教育大国而竭尽  相似文献   

16.
中学文言文确切取向是:学习必备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努力接受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道德精神,全面提高青少年文化素养,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这是文言文教学的总体目标。要实现文言文教学的目标要求,就必须重视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我校将民族精神教育与优秀民族艺术的熏陶巧妙结合,把"弘扬民族文化,激发爱国情感"作为校园重点活动的目标,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每个孩子认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容,体验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在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学习中华民族艺术,用民族艺术滋养每个孩子的心灵,用民族团结凝聚每个孩子、激励每个孩子,使他们逐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潜移默化中使爱国主义教育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一、以民族器乐为龙头,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相似文献   

18.
刘国英 《辽宁教育》2013,(3X):61-62
<正>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只有不断增强广大青少年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弘扬民族精神,才能产生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我们的民族才能振兴,我们的国家才能兴旺发达。几年来,辽化小学一直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德育工作的主旋律,具体做法是:一、从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抓起,逐渐渗透民族精神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进行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几年来,我们一直重视课堂教学的民族精神的德育渗透,并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实践,把德育目标和实施情况作为评定一节  相似文献   

19.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极为重要的任务.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是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教育的极好的内容,因此,必须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中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20.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这个梦想凝聚人心,给人以希望、信心和力量,应该成为青少年确立个人理想的强劲动力。青少年学生是中国梦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青少年学生对梦想的追寻。只有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引导他们将个人理想融人国家的发展宏图之中,中国梦才有可能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