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政风行风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长抓不懈,持之以恒,构建政风行风建设长效机制是大势所趋.课题组在前期开展的高校政风行风建设的现状调查与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对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的高校政风行风教育机制、高校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体系、高校政风行风监督管理机制和科学的高校政风行风民主评议机制四个方面的途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
同志们:刚才,何天淳同志代表省教育厅作了全省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建设民主评议工作情况自评报告。孙红坚同志代表省政风行风建设民主评议工作评议组,对全省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建设民主评议工作了评议报告。评议工作客观中肯,既肯定了被评单位政风行风建设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3.
省政府纠风办、省监察厅、省教育系统政风行风评议组:为全面推进我省的政风行风建设,省政府决定今年对全省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建设情况进行民主评议。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政府纠风办、省监察厅关于2006年开展政风行风建设民主评议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云政办发〔2006〕101号)的部署和要求,全省教育系统迅速行动,精心组织,全体教职工以高度的政  相似文献   

4.
抓好政风、行风和学风建设,是教育系统扬正气、塑形象、促改革、提质量的现实需要。或许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教育部2011年工作要点赫然写着:大力加强政风建设和深入推进行风学风建设。这会不会又是做做官样表面文章、纸上谈兵呢?看来不会了。继201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开展教育系统三风建设作出部署不久,农历辛卯兔年上班第一天,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又召开会议,教育部长袁贵仁再次强调:要把加强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学风建设作为重要载体和工作重点,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深入开展,为实  相似文献   

5.
3月27日省委高佼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在全省教育系统政风行风民主评议暨跟踪检查总结大会上强调。全厅干部职工高度重视政风行风建设,“守三公”,“增三力”,牢记“四个服务”,全面建设服务型机关。  相似文献   

6.
同志们:根据我省纠风工作的部署,经省政府同意,今年将对全省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建设情况开展民主评议。这次民主评议的目的,是通过人民群众的监督和评议,深入解决群众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加强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建设,促进教育系统规范、廉洁、高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施行教育行政管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下面我就开展这次教育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讲四点意见。一、充分肯定我省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工作取得的成绩近年来,我省教育系统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7.
教育简讯     
《宁夏教育》2013,(4):39-39
自治区教育厅调研同心县教育系统行风工作2013年3月18日,自治区教育厅政风行风工作领导小组对同心县教育系统行风工作进行调研。调研组采取听汇报、查看资料、召开座谈会、访谈及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同心县教育系统近年来开展行风工作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实践经验、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行风建设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的新思路新举措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同心县教育系统行风工作汇报,肯定了同心县教育系统行风建设近年来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建设,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所关注的突出问题,根据国务院纠风办和省政府的部署,省教育厅和省政府纠风办决定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各地教育部门和纠风机构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结合自身实际,围绕全省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纠建并举,评建结合的原则,采取多种措施认真查找政风行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进入集中评议阶段后,为更真实具体地了解基层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整个评议活动的实际效果,省政府纠风办和省教育厅又聘请了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以及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学生家长代表等社会各界人士担任政风行风评议员,并分组对全省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建设情况进行了检查评议。[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云南教育》2007,(9X):38-40
为贯彻落实省纪委二次全会、省政府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和全省纠风工作会议关于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的工作部署,现提出2007年全省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10.
在2010年度全省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测评排序中,省教育厅位列全省行业管理类第一名,在全省41个部门和行业中排第五名。近年来,省教育厅以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奋斗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体现特点,干出亮点,高度重视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建设,  相似文献   

11.
《云南教育》2007,(9X):41-41
为加强全省教育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领导,2006年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成立了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领导小组。今年,为认真贯彻执行《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政府纠风办省监察厅2007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云政办发[2007]116号)精神,继续加强全省教育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领导.根据工作需要,对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作部分调整,名单如下。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2月2日,省教育厅召开了教育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听证对话会,省教育厅领导向与会人员通报了2008年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近日,省政府纠风办公布了2011年度全省政风行风民主评议结果。其中,全省教育系统在保持2010年度优异成绩的基础上,继续蝉联行业管理类政风行风建设第一名。  相似文献   

14.
刚才,全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办中小学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电视电话动员大会,对今年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办中小学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以下简“民主评议”)工作进行了动员和部署。6月13日,市委、市政府还召开了全市开展“深化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双月整治”活动动员电视电话会议,就全市“深化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双月整治”(以下简称“双月整治”)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5.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6,20(5):F0003-F0003
州教育局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本着标本兼治的原则,狠抓教育行风建设。建立健全源头防腐制度,不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深入推进依法治教与依法治校,依法规范教育行政行为和办学行为。近几年,全州依法梳理25项行政职权,查处违规违纪案件58起,处分85名有关人员,清退违规收费19.7万元,及时退还书款200多万元,改善了教育形象,促进了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抓好行风建设 办人民满意教育  相似文献   

16.
按照云南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政府纠风办省监察厅关于2006年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意见》(云政办〔2006〕101号)的要求和部署,受省政府纠风办、省监察厅聘请,今年6月以来,我们来自不同单位、不同界别的16名评议员组成省教育系统政风行风评议组,采取深入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调研座谈,走访学生、家长和相关职能部门,发放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对全省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建设情况进行民主评议。评议工作得到省教  相似文献   

17.
陈伟忠 《上海教育》2003,(10A):52-53
加强教育行风建设,治理乱收费是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内容。黄浦区教育系统的行风建设和治理乱收费工作一直是在市教委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进行的,做了积极扎实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2年成为市教委表扬的6个单位之一,行风评议问卷调查显示,群众满意程度较高。在看到工作成效的同时,我们思想上丝毫不敢松懈,工作上一点也不能放松。基础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教育行风实际上反映了党风、政风,关系到人民利益的维护,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教育行风建设必须长抓不懈,标本兼治,务求实效。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1月30日,省教育厅在太原召开了“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听证对话会”。省教育厅厅长李东福总结了2006年的工作,对2007年的工作进行了总体安排。为使政风行风评议工作落到实处,2006年初,省教育厅制定出台了《全省教育系统政风行风评议工作实施方案》和《全省教育系统政风行风民主洋议活动工作规范》。省教育厅领导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加强督察指导,解决突出问题,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大力推进“阳光招生”制度化,全面治理教育乱收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政务公开,改进工作作风,在切实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努…  相似文献   

19.
同志们:经过精心筹划和认真准备,全省教育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正式启动了。刚才,省长助理杨建昆同志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党的先进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对全省教育系统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了深刻阐述,并对如何做好这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今天,省政府、省监察厅、省纠风办的领导和评议组的专家们亲临会场,指导和帮助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工作,在此,我代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党组和全省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0.
各州、市、县教育局,各高校: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政府纠风办、省监察厅〈关于2006年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云政办发〔2006〕101号)精神,省政府决定2006年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为加强全省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领导,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