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盈 《知识文库》2022,(20):124-126
<正>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爱护自然是现代社会人对自然的基本认知。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协调观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地理学科作为向学生渗透地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地理分析能力的载体,人地协调观念是地理学科最主要的核心素养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帮助学生树立个体与自然地理环境和谐相处的意识,增强学生对国家以及世界环境问题的认知,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尊重自然规律的理念,为学生之后的社会参与提供明确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2.
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少不了要批评教育学生。学生是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行为主体,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来自社会、学  相似文献   

3.
学生的自然天性是与生俱来的,它规定着学生的发展方向与自我发展的历程.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把外在于自己的社会行为规范、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由自然人到社会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长.然而,学生获得成长的过程,也是学生自然本性与社会化不断发生冲突的过程.学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成长与烦恼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学生正是在社会化中成长,在社会化中烦恼,成长与烦恼作为矛盾的统一体不断地获得成长.  相似文献   

4.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知识的形成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然而初中学生已具有的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在与自然和社会接触中不可避免的形成一些模糊的或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物理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一种社会交流的工具,学习语言不仅是学习一种技能,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的转变.语言学习的根本源于自然,我们不能脱离自然进行教学活动,而要让学生更多的在自然的语境中去感受语言、运用语言,从而培养学生的外语思维.  相似文献   

6.
生物主要研究自然世界中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属于自然科学的一部分。从教育的角度来讲,生物能够帮助人类更好地理解自然和社会。在生物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探索自然、发现自然的奥秘有利于培养学生和谐、发展、共生的社会观念意识。由此,教师应当探索更高效率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学习生物知识,培养生物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7.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应该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写作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在写作中,学生要综合他对自然与社会的观察和思考,结合个体的生活经历,围绕一定主题将之表达出来.这一过程中从审题、立意到布局谋篇,既是学生运用思维能力的过程,也是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自然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是当代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和客观需要。在目前小学没有专门开设环境课的情况下,通过小学自然学科向学生渗透环境知识,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是一个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可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两全其美的举措。  相似文献   

9.
让学生在『南京生存训练』中健康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产生背景 十年前我校原始想法是,学生从学校到学校,受到家长教师太多的呵护,缺乏对社会、对历史、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的基本了解,缺乏应对真实社会的基本能力,而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要让学生"在集体中热爱集体,在生活中磨练生活,在自然中探究自然,在社会中了解社会",就要努力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创设一种条件,让学生走出课堂,贴近社会,贴近生活,通过社会实践去主动了解社会,感受改革,接触工农,体验生活,增强责任,坚定信念,陶冶情操,培养美德,进而思考人生,感悟人生,珍惜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将实现自我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统一起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我校的南京生存训练始于十年之前,当时我们的想法是,学生从小到大受到家长、教师太多的呵护,缺乏应对真实社会的基本能力,而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要让学生“在集体中热爱集体,在生活中磨炼生活,在自然中探究自然,在社会中了解社会”,就要努力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创设一种条件,让学生走出课堂,贴近社会,贴近生活,通过社会实践去主动了解社会,体验生活,坚定信念,培养美德,进而思考和感悟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将实现自我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统一起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化学是研究人类和自然和谐的学问。培养学生具有环保意识,关注社会环境,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要求。本文结合教材和当前教学改革,谈谈作者如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理念。  相似文献   

12.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均来源于生活,是一门经验性、实践性的综合课程。要求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自我在内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良好的个性品质。这说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课堂不仅仅是在教室里,而应该扩大到自然和社区。但是教学中各种问题也会接踵而至。比  相似文献   

13.
程东 《考试周刊》2011,(86):225-225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直接经验,紧密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由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书本,超越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加强学生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信息科技的日新月异,基础教育逐步向均衡化、标准化迈进。实验教学的重要性逐渐凸显,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关爱自然,教育民主”为科学新课程奠定了基础,也为实验教学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探究自然,征服自然,为人类创造财富是我们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知识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中含量越来越高。在知识经济的社会中,人的最重要的素质是创新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怎样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最有效的形式。通过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  相似文献   

15.
化学是研究人类和自然和谐的学问。培养学生具有环保意识,关注社会环境,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要求。本文结合教材和当前教学改革,谈谈作者如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6.
写作是一种思想和情感的表达途径.新课标要求在高中作文教学中,要激发和推进学生关注自然、社会与人生的意识,能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积极思考、感悟与体验,写出内容详实、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的作文.生活是学习的源泉,是写作的源头;只有让学生在生活感悟与体验中表现所思所想,才能写出个性的、新颖的作文.  相似文献   

17.
《教育》2011,(13)
近日,山东枣庄市山亭区凫城乡中心小学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以走进自然、融入社会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把课堂搬到自然中去。  相似文献   

18.
写作来源于生活,学生的习作内容大多是对周围事物和人的认识和感想,是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受及真切体验。倡导在习作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走向社会、走向自然。用心灵去感悟生活,激发情感和智慧的火花,做到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言可议。  相似文献   

19.
人是自然社会中物质发展、有机进化过程中的最卓越成功.只有人才具有认识自己、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教育的对象是自然社会的人,我们在对其进行教育时就不能单凭自己想当然地设计我们的教学.如果毫不考虑学生的天性与作为自然界产物的人所特有的认识规律,那么可想而知,结果一定不会是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所期待的.教育要适应学生天性的发展、顺应人的天性的自然发展,才能真正做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学校接受一定社会的委托、根据一定社会的需要和要求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就整体而言,学生正是在学校教育中真正有效地完成着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渡,形成社会所要求的道德品质,继承前人留下的知识和经验,获得继续发展的各种能力。在学校教育中,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是教师,他是促使学生发生变化的主要和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