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训是一种训诂方法,既可推求语源,又可解释字、词意义、在编纂以释义为宗旨的辞书时,引用声训材料应弄清其类型,来源。训释字,词意义和声训以及推源兼释义的声训可直接引用;纯粹推求语源的声训不宜引用。  相似文献   

2.
现在的大型辞书都把《尔雅》异名训诂作为释义的重要依据,代表了现今辞书释义的最高水准。但也略有瑕疵。《尔雅》异名训诂在辞书中有所疏漏,表现在四个方面:异名在辞书中一个失收,另一个解释不准确或有误:异名中的一个或两个词在辞书中解释错误;异名在辞书中作书证,自相矛盾;异名在辞书中解释模糊、不准确。通过这几个问题反映出《尔雅》提供的不仅仅是简单释义,更重要的是它在释义中显示了一个个同叉词系统。现代辞书若能关照这种系统,在系统中收词释义。可能会有更大进展。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对传统训诂方法的研究一般多注重“以形索义”、“因声求义”等训诂方法,而对“因求义”较少论及。其实,“因求义”是历代训诂家常用的一种重要训诂方法,它注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来区分与确定词义。段玉裁在《说解字注》中多次提到这种训诂方法,认为它在区别本义、引申义、假借义以及同义词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段注中有关“因求义”的大量语言事实与以《说》释义与《诗经》毛传为代表的训诂材料进行对比研究,可以看出“因求义”有其特定的理论依据和判别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语料库技术越来越成为一种更为科学、经济的手段被引入到辞书编纂领域。通过在汉语辞书释义方面的语料库技术运用,不仅能提高辞书释义的客观性、准确性,还能进一步增强汉语辞书编纂的科学性。本文以北大语料库为依据,以《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的相关词目及释义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语料库中存储的数据进行深入全面地分析,进一步明确现代语料库技术在改进释义内容、规范义项顺序和提高近义辨别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广雅》的释义方法主要有声训和义训。其声训是对汉代声训的继承和延续;其义训对后世辞书编撰和注释家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清代学者段玉裁的巨著《说文解字注》对我国的辞书编纂影响很大。这部巨著总结了《说文解字》及前代各种辞书、字书的训诂成就,并针对汉语、汉字的特点,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汉字的形、音、义关系,奠定了汉语辞书编纂的基础,为汉语辞书编纂开拓了新前景。《段注》的训诂实践为后代的辞书编纂提供了范例,同时,其语言学理论也指导了后代的辞书编纂。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在比喻义与借代义的区分上、词性与释义的统一协调上、释义的锤炼上还存在一些瑕疵。对其进行商榷,供《现代汉语词典》今后修订时参考,辞书工作者也许能从中得到某些启发。  相似文献   

8.
郑玄<毛诗笺>是汉代以来随文释义的典范之作,训诂内容丰富,训诂方法也较完备.本文在较全面整理其训诂材料的基础上,欲图通过对其所有因声求义例的归类分析,揭明其著的训诂条例和训释特色.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共收录“黄”义项8条、词组113条。构词能力最强的是。义、最弱的是。义;构词方式最强的是偏正式、最弱的是附加式和动宾式;词组中“黄”的语素变义是非常接近其语素共义;但辞书存在着漏收义项、没有释义、释义不当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运用训诂方法,参稽《后汉书》与《汉书》等典籍,考释《后汉书》中的四词条,或解释原书之疑义,或纠正李贤注之错谬,或有补于辞书释义之不足。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辞书史的角度,运用现代辞书释义理论,具体分析了《汉语大字典》中表名物、表动作行为和表性质状态等三类词的释义方式,并和《说文解字》等历史上的辞书相比较,我们认为《汉语大字典》的释义理论和释义方式较以往辞书有颇多创新之处,这些理论可以指导今后的现代辞书编纂实践。  相似文献   

12.
<正>本书借鉴、运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充分揭示同义复词产生原因、途经、特点、功能的基础上,就目前最权威的大中型语文辞书《汉语大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同义复词进行全面考察,纠误补漏,为语文辞书的编纂提供大量可资借鉴的实证,为语文辞书收释同义复词提供收录原则、释义方式、编排处理等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因此,本研究成果将有力促进语文辞书的编纂质量,充实训诂学的内涵,扩大训诂研究成果,能为大、中学语文教师进行词语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当前语文辞书在涉及野生动物词条的释义上,大多未能很好体现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文章考察了《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词典》、《新华字典》三部辞书,穷尽式列举了相关释义,对这些辞书及其不同版次作了比较,并建议这些辞书修订时能加以修正,以体现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4.
《训诂探索与应用》专门讨论古书中词语(包括现代汉语中古词语)的训释问题。抉发了一批古词古义,订正了许多错误说法,其研究成果对语文教学、古籍整理、辞书编纂、方言研究及提高现代汉语修养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汉语大字典》释义以新、准、全为目标,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对后世的影响和贡献巨大。运用现代语言学和辞书学的相关理论对该辞书中的释义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着一些疏漏和错误,兹列举数条,以期有助于完善辞书释义的理论和《汉语大字典》的修订。  相似文献   

16.
大型辞书<汉语大字典>"僵"条"僵硬;不活动"义下所举<灵枢经>、<红楼梦>两个例证与释义均不相符,二例中"僵"应为古义"倒下",其它一些辞书也存在相关疏失.  相似文献   

17.
“触恼”和“恼触”是同素逆序词,均源于汉译佛经.它们有四个义项:害;触犯、冒犯;招惹、扰乱;痛苦、烦恼.《汉语大词典》、《佛经词语汇释》等书在释义、举例等方面均有不妥之处,说明汉译佛经词汇研究是薄弱环节.汉译佛经在词汇训诂、辞书编纂和汉语史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大型语文辞书在释义、举例等方面应该源流并重、义项完备、释义精切、例证准确.编纂高质量的大型辞书,要对历代文献进行全面调查,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地概括词义.  相似文献   

18.
“无动于衷”有“毫不理睬,毫不关心,毫不配合”等多种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意义,其中,只有“毫不理睬”这一层可写进词典释义,别的意义应排斥在外。当前语文工具书种类繁多,众多辞书各陈己见,同一个词语同一意义却释义不同,这就淡化了工具书的工具性与权威性。人们对词语概括义与具体义的性质认识不清,将二者交错混杂,是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词典释义应抓住词义的本质,剔除具体义。  相似文献   

19.
"笺"字《说文》所释非本义,通过古代语文辞书释义的对比和研究有利于发掘"笺"本义及捋清其相关引申义。"笺"最初表示用于书写的狭长小竹片,继而引申出文体名等义项,其后,被郑玄用作训诂著作的书名而逐渐衍生注解、训释义。  相似文献   

20.
运用训诂方法 ,参稽《后汉书》与《汉书》等典籍 ,考释《后汉书》中的四词条 ,或解释原书之疑义 ,或纠正李贤注之错谬 ,或有补于辞书释义之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