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题记】幸福教育,应该是使幸福成为教育过程中师生双方的情感体验和共同追求。 近段时间,课堂上时常有学生拿着铅笔在语文课本上悄悄地画狗啊、猫啊等,一旦发现这种情况,我就会以严厉的目光制止;若是制止无效,我就出其不意地走过去,用橡皮擦了,那些活灵活现的小动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一开始,我很为自己的这招洋洋得意,自信地认为学生的这类小动作很快就会消失。  相似文献   

2.
章秀平 《班主任》2009,(9):57-57
近段时间,课堂上常有学生用纸折青蛙、千纸鹤等,一发现这种情况我就会以严厉的目光制止,若是制止无效,我就出其不意地走过去收缴“战利品”,那些玲珑可爱的小动物随之就“粉身碎骨”了。开始,我很为自己这招得意,自信这类小动作很快就会消失。但是,事实却并不如我所愿,  相似文献   

3.
"你想到了什么?是一只小鸟。你的想法真有趣。"我正在和低年级学生一起讨论他所画的奇形的黄颜色区域。我很不理解学生创作的画面,所以好奇地问。他的回答让我真切地想知道为什么。孩子说:"这块颜色是小鸟,他正在快乐地飞。"孩子的想象力真让我佩服。我随口问:"你觉得它幸福吗?""幸福。"简单的答案却让我深思,什么是"幸福"?对小鸟来说,幸福也许是指自由飞翔。对孩子们来说,小鸟的幸福就在这块黄色的有趣的造型中,可孩子们的幸福又在哪儿?对教师来说幸福又去哪儿找?新教育的诞生,使我懵懂地意识到孩子们幸福了,教师才能幸福;教师幸福了,孩子们才能幸福。朱永新教授说过新教育是"幸"教育,是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在这样的教育生活里,作为美术教师的我想去课堂中找寻那种幸福。  相似文献   

4.
2011年9月1日在"开学第一课"专题节目中,教育部特别推出了"幸福"主题,讨论"如何让孩子拥有幸福",一时间"幸福教育"成为热点话题,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幸福教育涉及社会、家庭、学校许多方面,笔者认为快乐课堂应该是幸福教育的主阵地,因为学生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度过,而在校80%的时间又是在课堂上度过。如果我们的课堂充满趣味,就可以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向,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良好心理基础上进行,就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感受教育的幸福。那么快乐课堂从哪来呢?  相似文献   

5.
李春英 《辽宁教育》2012,(18):74-75
教师要享受教育的幸福,教师要享受成长的幸福,教师要享受自己发展的快乐,教师要享受教育追求理想的成功。怎样才能使教师过上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只有教师成长了、发展了,他们才能够幸福、快乐。因此,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我校一直把让教师幸福快乐的成长作为我们的目标。一、在学习中享受精神世界的幸福和快乐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的教育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我经常说,我们的学生就好像投胎一样来到我们的身边,那该是怎样的一种缘分啊!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给他们母亲般的呵护啊!  相似文献   

6.
常常出去听公开课,留下最深的印象是课堂上学生幸福体验学习活动的时候,他会旁若无人地发出惊人的举动,他会大胆说出真实的“不雅”的语言,那语言会让教师和其他学生情不自禁地捧腹大笑,笑出了自己萌动想说的话,我觉得那时刻多轻松、多美、多珍贵啊!它会增加课堂知识的记忆,永久记在教师和学生心里。  相似文献   

7.
我做小学德育学科教研员十年了,观评课几百节,老师们能正确地解读教材,巧妙地设计教学活动,熟练地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老师们在教学能力上确实有了提高,我倍感欣慰。作为德育教育,我一直要求老师们一定要言传身教,"身教"更重于"言传",但是老师们在处理课堂上一些"小事"时,尤其是一些年轻教师做的却不尽如人意。我就借课堂上的几位青年教师的行为谈谈"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只有心中有学生,教育才会发生"。  相似文献   

8.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幸福"。历史教师要有职业幸福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内容上挖掘人文精神,崇尚理性,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教师就可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构建"幸福课堂",实现教与学双重幸福。  相似文献   

9.
李霞 《黑河教育》2012,(7):33-33
当我们用心去备教材时,我们会更深入地读懂教材;当我们读懂教材时,我们会更灵活地驾驭课堂;当我们灵活驾驭课堂时,学生会成为课堂的主人;当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时,作为引导者的教师,才会有发自内心的幸福。以下是我教学《七的乘法口诀》一课时的一篇教育叙事,它记录着我和学生们成长的足迹。  相似文献   

10.
<正>幸福是什么?如果你上网搜索,你就会发现答案五花八门。幸福真的只是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东西吗?在我看来不是的。我们的幸福处处可见,离我们最近的就应该是课堂教学。幸福的课堂应该是学生们"乐学"的课堂,快乐至上;幸福的课堂应该是学生们"会学"的课堂,扎实有效;幸福的课堂应该是学生们"想学"的课堂,不懈探索。幸福的英语课堂就是让学生享受快乐、享受成功的课堂。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在课堂  相似文献   

11.
张海聪 《班主任》2012,(12):47-48
一次语文课上要学习《报任安书(节选)》,当我的PPT首页展示出司马迁因受宫刑而导致面光无须的图片时,学生一片哗然:"怎么像个女人啊?""是男是女啊?""呵呵,太监!太监!"……我没生气,也没制止,而是郑重地问道:"同学们对于司马迁的遭遇,应该早有所闻。那么,你们知道他为什么会被施以宫刑吗?""是因为替李陵说话了——"有学生在底下嚷嚷。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这份爱     
正一提起教育,说起班主任,有人就会说:"班主任的工作太平凡了。"是啊,班主任是平凡的,平凡得就像一颗小小的铺路石,没有水晶的晶莹剔透,也没有宝石的艳丽多姿,更没有钻石般光彩夺目。但是班主任的工作又是伟大的,因为这份工作饱含着默默的付出和醉心的幸福。就说那天吧,我接到一个陌生的来电:"老师,是我,你在学校吗?我要去上大学了,想去看看你。"一丝诧异涌上  相似文献   

13.
走进幸福校园,体验幸福教育,创造幸福未来。作为二七区幸福路小学的校长,近年来我带领全体师生紧紧围绕"办幸福教育享幸福人生"这个中心理念,以创建文明校园、书香校园、幸福校园、多彩校园为抓手,进一步树立"幸福教育"的品牌,突出质量、品牌、服务三大主题,在幸福教育理念与实践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研究。一、精心打造文明校园1.开设幸福礼仪校本课程,每周一节课,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礼仪,规范每日行为。2.  相似文献   

14.
幸福教育是让学生享受快乐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感受幸福、创造幸福、分享幸福。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打造幸福教育就要从构建幸福课堂做起。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忽视精神成长,学生被动学习,单调乏味,测试成绩不见得理想;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甚至汗流浃背,面对的可能是学生漠然的表情。这显然不是幸福教育。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打造幸福课堂,享受幸福教育势在必行。福州教育学院第二附属中学的教师把教育科研作为一种提升自己教学幸福感的必修课,开展了"幸福教育理念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课题研究,创建校本翻转课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命,真正触及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成为自己精神世界的主人,求得精神生命的升华与超越,让学生感受幸福,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幸福。  相似文献   

15.
去年11月28日,我到广西玉林市玉州区参加了"MS-EEPO有效教育"(以下简称"有效教育")现场会,听了几节课。课堂上学生渴求知识的热情、积极主动的学习、师生的互动配合,整个课堂生动活泼的气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者,异口同声地说"有效教育"确实有效,我也为之感动。我在想,如果我们的学生们都能这样主动地学习,我们老师都能这样主动地研讨,我们的教育质量怎么能不提高?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推广"有效教育"。过去,我对"有效教育"不太了解。这次听了孟照彬教授的介绍,以及他对教师的培训和要求,才了解到"有效教育"不仅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作指导,而且对教师有一套严格的程序要求。教师按照程序进行教学,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而且发展能力,培养了感情。  相似文献   

16.
管延爱 《中国教师》2013,(20):69-71
21世纪的教育倡导创造幸福、完整的教育。因此,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山路第一小学(以下简称"江山路一小")结合自身实际,确立"幸福教育"的办学特色,构建"幸福教育"的主体框架,努力实施四大工程。一、学生快乐成长工程为了让学生在幸福课堂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在自主管理中体验生活的真实,在多元评价中扬起自信的风帆,在校园生活中享受多彩的童年,在心灵关爱中激发向上的正能量,江山路一小努力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石。1.打造幸福课堂——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幸福教育"从关注学生的当下开始,让学生体验  相似文献   

17.
魏华 《中国德育》2014,(1):51-51
正狮岭小学在"幸福教育"的办学理念指导下,以培养学生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能力为目标,不断创新,在教育中感受幸福,在幸福中享受教育,形成了五大德育特色。过渡年级巧"衔接"为促使学生顺利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从小学过渡到初中,学校开展了深港两地幼小衔接研究和深港两地小初衔接研究。在小一新生中,举行"我的经验分享会""倾心会",以谈话和游戏的形式让学  相似文献   

18.
多年前的一节课给了我很深的触动。当我按照教材的知识顺序、逻辑排列按部就班地给学生讲解时,突然发现一位学生在睡觉,叫醒他询问原因时该生说学历史没意思。尽管当时就学习的重要性对学生做了一番教育,课后却深深地反思了起来。是啊,课前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精心的组织和准备,课堂上也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来启发、引导学生,为什么仍会出现这种现象.并且课堂上学生反映沉闷、看不到他们的积极性呢?  相似文献   

19.
教育感悟961:父母的故乡有可能成为丰富孩子情感的圣地。我完全没有想到,除夕夜会与5岁半的晴晴聊天两小时。她兴致勃勃地介绍爸爸的农村老家,如狗啊猫啊,如枣啊瓜啊,还有想象中的黄河口黑天鹅。她还邀请我去玩,并且有许多具体安排。由此可见,故乡对孩子的益处不亚于一所学校。  相似文献   

20.
真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讲到杜甫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时,不无感慨地说:"可惜啊,我们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家书了,书信这种形式恐怕要消失了。"学生甲:"没有啊,我上大学的表哥就经常给我写信,我觉得这种交流方式是不可代替的。"学生乙:"信息技术这么发达,打电话、发短信、写邮件更便捷,谁还用笔写信啊?"学生丙:"即便不用笔写信,也不能说明书信消失了,只不过是书信的形式变了。"学生丁:"要这样说的话,改变的又何止书信?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