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英语生本化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1.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以就业为导向的内涵概括地说,就是以职业、岗位、工作为基本依据所设计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它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体系与职业、工作岗位要求的对接,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就业的目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体系最大限度地与职业、工作岗位要求相对接主要包括:(1)课程设置与  相似文献   

2.
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行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中职学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应当面向行业中的具体岗位,这是当前职业教育界的共识。与其他的学历教育不同,中职教育突出的特点是更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能力的养成与否决定了学生能否适应就业岗位的需要。因此,在实践性课程的评价中,更应当以能力考核为核心来进行。那么怎样来客观地衡量学生对于某一岗位(群)所要求的相应能力的掌握程度呢?换言之,如何客观合理地评价学生是否达到了某一实践性课程的教学目标呢?本文以《房地产价格评估实务》课程的教学为例,拟从发展性教学评价的角度对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行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中职学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应当面向行业中的具体岗位,这是当前职业教育界的共识。与其他的学历教育不同,中职教育突出的特点是更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能力的养成与否决定了学生能否适应就业岗位的需要。因此,在实践性课程的评价中,更应当以能力考核为核心来进行。 [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德国教育专家弗雷德·海因里希教授倡导的项目教学理论,是当今国际教育界十分流行的教学法.项目教学是一种培养实用型人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中职的培养目标是面向职业岗位,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技能型人才.为了积极实践"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为依据,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我们把项目课程的实践研究推到职教课程改革的前沿,以此吹响中等职教课程改革的号角.  相似文献   

5.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市场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要面向幼儿教师职业岗位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然而,保教结合意识不足,一直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最突出的问题。"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幼儿教师职业岗位的需求,努力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为学生将来就业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杜春明 《出国与就业》2011,(11):105-106
近年来中职会计专业发展面临学生对口就业的困难,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从岗位调研开始,对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对口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该以岗位能力要求为核心,提出了"以岗定教"的中职会计专业培养模式,按照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及要求组织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实践课程.并突出强调了岗位实践课程在整个课程...  相似文献   

7.
高职专业群课程体系中链路课程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为特征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中,采用横向层次、纵向链式的纵横结合模式架构.纵向链式结构课程设计是指面向职业岗位,以能力目标为依据,确定链路课程的知识目标和教学目标.其中,职业专门技术能力的链路课程主要体现在职业特定技术的链路课程上,在设计中把每个职业特定技术的培养看成一项职业工作任务,按工作过程组织教学.链路课程一般分为理论教学独立设置、实践教学递进式链路和理论实践相结合"教、学、做"一体化链路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8.
《物流信息技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流信息技术>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为解决课程内容抽象、知识庞杂、学生动手能力差等问题,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面向就业岗位进行信息技术处理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根据职业能力定位确定课程培养目标,基于工作过程设计课程教学方案,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并采用突出操作技能考核的过程性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9.
<正>"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旨归是提升中职教育的育人价值,关键在于扩充课程内涵,提升课程价值,拓深课程意义。践行过程中,必然要致力于专业课程体系的创新和课程内容的调整。在学历教育体制下,中职课程建设和教学运行理应围绕职业角色发展需求,确定人才模型培养规格,并着力培育具有职业岗位特点的职业素养。从实际就业形势看,中职毕业生虽然容易实现就业,然而普遍就业层级低(与社会劳动力无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0.
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推动中职教育必须完成学科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的转变,提高中职学生适应社会和职业岗位的能力,促进中职教育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的根本改变。为了培养生产第一线应用型人才,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和"教、学、做合一"的课程特色,本文阐述了在电工技能课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及体会。  相似文献   

11.
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教育的特点与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教育的课程建设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导向,坚持面向岗位、能力本位和职业素质等方面协调发展,基础理论的掌握应以必需、够用为度,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应强调产学合作和在做中学。  相似文献   

12.
德国教育专家弗雷德.海因里希教授倡导的项目教学理论,是当今国际教育界十分流行的教学法,也是一种培养实用型人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目前的中职课程与职业岗位要求有比较大的距离,课程没有形成与职业岗位相关联的系列课程和技能体系,人才培养方案不尽合理。为了积极实践“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为依据,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  相似文献   

13.
探索了建立并实施职业学校技能培养教学模式的方法,即职业学校技能培养教学模式为"技能+素质""、中职+中级工",素质支撑技能,"双证"就业。其内涵是以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课程设置;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以职业岗位操作(服务)过程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以职业资格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以岗位职业道德渗透课程内容为根本,立德树人。做中教,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悟,教学做有机结合。创设"课堂教学现场化、现场教学课堂化"的职业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4.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要求是"以就业为导向",选取职业岗位的核心活动,围绕学生的职业需要展开教学,创设形式多样的职业活动,倡导"做中学、做中教".活动教学在教学改革中成为重要的教学形式之一.它的运用使教学更加开放、灵活,更能够体现人性的关照.文章结合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实践经验.阐述了如何运用这一教学思想和形式提高课堂实效性,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合格职业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黄家梅 《教师》2012,(20):49-49
原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因此,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坚持面向市场、面向职业岗位,强化学生就业能力,使学生与企业“零距离”适应期,是每个中职计算机教师面对与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本体功能。现代高职教育应树立“职业知识是基础,职业能力是关键,素质与人格是根本”的课程观和“做人与做事双维度、社会与职业双向度”的课程理念,开发“以就业为导向,基于职业能力,面向岗位群集”的课程模式,构建兼顾岗位针对性与职业适应性要求的课程结构,根据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学生成长、成才、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需要,进行富有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开发与实施、评价与管理。  相似文献   

17.
“教学做合一”教育理论倡导在实践基础上的教学,对当前中职课程改革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中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课程改革的主要做法应是:以学生所要从事的职业岗位工作为导向,进行课程类型设计;以强化实践教学为目标,进行课程内容构建;以动手操作为中心,进行教学方式创新。  相似文献   

18.
所谓面向岗位群的成人教育“双元制”模式,是指在培训过程中,始终以学生职业能力、就业能力的形成为目标,所有课程围绕岗位而设置,坚持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涵盖的各个职业岗位来确定知识和能力结构,并以此为依据设置专业岗位能力培养计划,以及为每个岗位能力培养所制定的课程体系和各个教学环节。并且在实践中,合理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办学的某些理念和方法,使成人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适应企业技能需求的变化,做到产业跟着市场走、专业跟着产业走、课程跟着工作流程走、教学跟着学生需要走、教材跟着课程需要走。  相似文献   

19.
在中等职业教育工作中加强学生职业意识培养成为中职学生就业时,能否迅速适应岗位,为社会接纳的关键。结合教学实际,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毕业实习教学、树立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20.
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职语文教学职业化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云霞 《高教论坛》2009,(9):113-116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其目标及内涵决定了高职各门课程的设置必须立足于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突出其职业性和实用性.语文教学是高职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理应彰显职业特色,强化职业能力.为此必须基于职业岗位工作流程的需求,构建培养具有综合职业素质为目标,提高学生职业语文能力为核心的语文课程体系,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从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