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玉的作品《汉书·艺文志》著录说"宋玉赋十六篇",但具体篇名不得而知。今传题名宋玉的作品有十六篇,《楚辞章句》有《九辩》、《招魂》两篇,《文选》有《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五篇,《古文苑》有《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舞赋》六篇,明刘节《广文选》有《高唐对》、《征咏对》、《郢中对》三篇,共计十六篇。其中只有《九辩》现在基本  相似文献   

2.
一、前人对《梁王兔园赋》的评价与原文残存状况《文心雕龙·诠赋》云:"观夫荀结隐语,事义自瓌;宋发夸谈,实始淫丽;枚乘《兔园》,举要以会新;相如《上林》,繁类以成艳;贾谊《鹏鸟》,致辨于情理……"在荀况《隐语》(见《荀子·赋篇》)及宋玉赋之后,即提到枚乘的《兔园赋》,其评价在司马相如《上  相似文献   

3.
《楚辞》《楚辞》是继《诗经》之后,对中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原书十六篇,汉代刘向辑,今天所见到的十七篇,是汉王逸所增。“楚辞”是楚国伟大诗人屆原在楚国民间歌谣的基础上创制的一种新的诗歌,与《诗经》中的诗相比较,它的篇幅扩大,句子较长,不采取回环复沓的形式,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具有“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浓厚地方特色。以其为楚人独创而又有特殊形式的诗歌,自汉以来,即被称为“楚辞”,又称为“赋”。屈原是“楚辞”的创始者,其后楚人宋玉、唐勒、景差诸人,均仿之而作。降至汉代,更大量出现了  相似文献   

4.
古代兰台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档案工作者爱以“兰台人”自称,盖因兰台是西汉档案收藏之地。但“兰台”一词早在战国时期即已出现。楚国有一台名“兰台”(今湖北钟祥县,亦说在秭归县城),是楚王登高赏景处。《文选·宋玉〈风赋〉》:“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这引发了宋玉的“大王之风”与“庶人之风”的高论。文人与君王在兰台的问答,引起后世知识分子的歆羡。李贺《自昌谷到洛后门》诗:“…始欲南去楚,又将西适秦。襄王与武帝,各自留青春。闻道兰台上,宋玉无归魂…”我国史书中第一次…  相似文献   

5.
论荀赋     
荀卿是文学史上第一位以"赋"命名其作品的文学家。奠定荀子在赋史中地位的是他的两篇作品——《赋》及《成相》。《赋》今存其书中,刘向《叙录》本编在最后一篇,即第三十二篇,杨惊《注》本列在第二十六篇;《成相》亦存书中,刘本在第八篇,杨本在第二十五篇。杨于《成相》篇题下注目:"《汉书·艺文志》谓之‘成相杂辞’,盖亦赋之流也。"杨认为《成相》亦赋作,所以,荀赋存世者有此二篇。二篇赋作存在的问题相当多,本文摘要讨论之。  相似文献   

6.
荀卿赋十篇与《赋篇》及《成相篇》之间的关系,历来争议不少,本文从著录体例、内容真伪、体裁等三个方面证明《赋篇》、《成相篇》是为荀卿赋十篇;对于《赋篇》、《成相篇》分篇,在梳理前人说法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赋,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产生得颇早的一种文体。它创始于周末,特别发达于汉代,经过历代作家的创作实践,在体制上不断有所变化。它一直是我国古代文学创作中重要的文体之一,所谓“诗词歌赋”,“赋”正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在中国文学史上,赋体作品的最早写作者是战国时代著名的学者荀况。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荀况有赋十篇,现存五篇(或称六篇,即《礼》、《知》、《云》、《蚕》、《针》,外加《佹诗》),收在《荀子》一书中。赋这一文体名称是怎么来的呢?从字上讲,“赋”是“铺陈”的意思。汉代郑玄说:“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毛诗正义·关睢传·疏)))梁代刘勰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文心雕龙·诠赋》)所谓“铺”  相似文献   

8.
《汉志·诗赋略》把赋分为四类,其中第四类是"杂赋"。"杂赋"共12家:《客主赋》十八篇,《杂行出及颂德赋》二十四篇,《杂四夷及兵赋》二十篇,《杂中贤失意赋》十二篇,《杂思慕悲哀死赋》十六篇,  相似文献   

9.
庐隐 《出版参考》2014,(9):43-43
提到秋,谁都不免有一种凄迷哀凉的色调,浮上心头;更试翻古往今来的骚人、墨客,在他们的歌咏中,也都把秋染上凄迷哀凉的色调,如李白的《秋思》:“……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柳永的《雪梅香辞》:“景萧索,危楼独立面晴空,动悲秋情绪,当时宋玉应同,”周密的《声声慢》:“……对西风休赋登楼,怎去得,怕凄凉时节,团扇悲秋、”  相似文献   

10.
论赋起源于民间说话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谈到赋,自古及今为之探源辨流者代不乏其人。东汉班固说:“赋者,古诗之流也。”(《两都赋序》)他认为赋是《诗经》的一个支派;梁代刘勰同意班固的说法,但又对其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了补充:“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字于楚辞也。”(《文心雕龙·诠赋》)这是说,除了《诗经》之外,楚辞也是它的一个源头。以后明代徐师曾、清代刘熙载、章学诚等都大抵承袭班固、刘勰的说法,并且使之更具体化。他们声称:“言情之赋本于《风》,陈情之赋本于《雅》,述德之赋本于《颂》”,“骚为赋之祖”。(刘熙载《艺概·赋概》)“古之赋家者流,原…  相似文献   

11.
对于赋体文学作品的辑录与整理,从汉代即已开始。西汉末年刘向等人整理校勘图书,编纂成我国古代第一部综合性国家图书分类目录《七略》,其《诗赋略》即分"屈原赋"、"陆贾赋"、"孙卿赋"、"杂赋"四类,著录屈、宋、荀况及秦代西汉辞赋共78家、1004篇。魏晋南北朝时期,赋的辑录与整理又有较大的进展。仅据《隋书·经籍志》集部的"总集"类记载,这一时期出现的各类赋总集及赋的选注本就有近四十种之多,著名学者郭璞、薛琮、张载、李轨、褚诠  相似文献   

12.
<正>"兰台"一词,古典记载是春秋战国楚台名。唐代诗人张九龄在《登古阳云台》一诗中写道:"楚国兹故都,兰台有余址"。兰台故址在今湖北钟祥县东。《全唐诗典故词典》说:"兰台"一词典出《文选》卷十三战国楚宋玉《风赋》:"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五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后用兰台喻指快意的爽风。李贺在《罗浮山父与葛篇》一诗中说"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  相似文献   

13.
《赋海补遗》编于明末,收录历代抒情咏物小赋887篇(含周履靖之赋615篇),有重要文献价值。《赋海补遗》原题刘凤、周履靖、屠隆同辑,我们根据该书卷首陈懿典序、卷一周履靖自序、卷末《螺冠子自叙》、刘凤与屠隆生平著述、本书收赋情况、命名和编纂旨趣等方面加以考察,认定《赋海补遗》实为周履靖一人所辑。  相似文献   

14.
马尔戈的那个微笑,准确地说,是一个好色的微笑。既然这么说,看来就得先为“好色”一词作点正名。“好色”一词,见于中国文学的经典名篇,最早似乎是在《登徒子好色赋》里。凡读过此赋的人,都会赞赏宋玉那巧妙的辩才。登徒子不是在楚王面前攻他“性好色”吗?他就反驳说,他邻居东家有一绝色佳人,“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嫣然一笑足以使全乡的男人都神魂颠倒,而他,虽然得佳人的爱慕已达三年之久,却始终没有答应她的要求。登徒  相似文献   

15.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其浪漫主义的诗风豪放飘逸。但是,我们却忽视了诗人“伤感”的一面,秋天,霜露,成了李白抒写悲感的物象。在四季中,秋天被文人赋予的感情色彩至为浓烈,屈原《湘夫人》、宋玉《九辩》,都以有悲秋描写而著名,至宋欧阳修《秋声赋》对秋天作了总结和概括。文人的作品反映出季节与人情绪的对应关系,成为一种审美定势,人对自然的敏感,说明人的审美取向、心情哀乐,这是早为人看破的道理。尽管在人和景的对应中也发生过一些例外,如情与景的错置现象,见乐景而增悲,见哀景而转乐,《诗经》有云:“昔…  相似文献   

16.
《香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文选粹》(1950—2000),邝健行、吴淑钿编选,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4月出版。全书分三册:《诗词曲篇》、《小说、戏曲、散文及赋篇》及《文学评论篇》。 在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香港学界一直担任着“二传手”的  相似文献   

17.
唐宋以来,谈文话诗的风气盛行,特别是自欧阳修《六一诗话》出后,诗话、词话、四六话之类著作风起云集,多至不可胜数。但却独无赋话。宋徽宗宣和时,王铚撰《四六话》二卷,其自序云"诗话、文话、赋话各别见",然今存《四六话》二卷,多言四六表启章奏之语,并未见其赋话之书。直至清乾隆年间,始有赋话著作出现,流传稍广者也仅有李调元《赋话》等寥寥数种。于是,后来学者或以"赋之有话,殆始于李调元之作"。笔者近年来搜集赋学资料,对古代赋论、赋话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考,发现早于李调元而以"赋话"名书者,尚有浦铣《历代  相似文献   

18.
同题争锋     
诗赋小道,文人末技,壮夫不为,虽如此,自古为者不竭.武无第二,文无第一,纵使同题争锋,也难分高下. 西汉扬雄有《蜀都赋》,西晋左思也有一篇.扬雄即蜀人,生于斯,长于斯.左思非蜀人,只是过客,走马虽不光为了观花,雾里看花,终隔一层,所幸文章重头不再景致风物,在其主张天下一统的观点,“日不双丽,世不两帝.天经地纬,理有大归”.扬雄作赋多仿司马相如,拟物写形,精于描绘,此作一文定终身,开城市赋之先河.左思此作为《三都赋》首篇,跌宕昭彰,独超众类,亦成名之作.扬赋蝉蜕尘埃,喜用生字僻典,不及左赋平易通俗者流传,简洁而富寓意,顾随说“俗非由于不雅,乃由于不深”.一个麒麟独步,婉丽凄清,翛然尘外;一个鸾凤翱翔,如珠走盘,圆而不滑.二人所同,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皆口吃.  相似文献   

19.
慈乌与寒鸦     
近年连云港西汉墓出土的竹简中有一篇《神乌赋(傅)》,释文尚未发表,据说,全篇赋仿佛是一则哲理寓言,这在西汉还不多见,虽然有贾谊《鵩鸟赋》在前,但相信这篇短赋还是会给汉代文学史增添一份珍贵的资料。这一消息引起我关于乌鸦的一些兴趣,于是看了一些有关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由香港浸会大学邝健行教授、吴淑钿博士编选、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香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文选粹(1950~2000)》,包括《诗词曲篇》、《小说、戏曲、散文及赋篇》、《文学评论篇》等。这是第一次系统地展示香港地区近5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