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3 毫秒
1.
一、活动目的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爱心,体会父母的艰辛,理解父母的苦心,懂得孝敬父母的基本道德知识。促进子女与父母间的亲情沟通和和谐家庭的构建,激发学生感恩父母的情怀,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弘扬中华民族尊老孝亲的优良传统,并以此尝试思想品德课开放性、探究性、合作性的学习方式。二、活动准备1、指导学生收集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名言、警句和典型事例、故事。  相似文献   

2.
据《中国中学生报》调查,我国有58%的中学生与父母有代沟,31%的学生承认自己不很孝敬父母,还有15%的人不知道如何对父母表示孝心。那么,中学生应该怎样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呢?本刊应众多热心读者的要求,隆重推出“热点聚焦”——孝敬父母要学会关心、学会感恩、学会理解、学会沟通。——北京101中学曾宏伟不走父母走过的路可以,但不可以不理解父母的艰辛。——上海闵行中学江涛花钱时当思来之不易,尊重父母的劳动就应当慎重消费。——天津30中学孙琴我们不能选择父母,却能够努力孝敬他们。——重庆渝北中学李昕把书读好是对…  相似文献   

3.
现今有些学生感受不到父母深沉的爱,不理解父母,甚至讨厌父母的“唠叨”,心中只有自己,不知爱别人,孝敬感恩父母的意识缺失.对此,可从家庭、学校、社会和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分析探讨青少年孝敬父母意识缺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以培养青少年学会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他人,做一个有德行的、人格健全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相似文献   

4.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要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教育的要求,教材中也安排了相应的课文内容。这就是说,培养教育学生逐渐养成热爱父母、关心父母、尊重父母、体贴父母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的教育呢?不同年龄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方法。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都把着眼点放在一个“情”字上,注重激情。也就是说,教师首先要通过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再提出行为要求,指导行动,使情…  相似文献   

5.
钟彬 《成才之路》2011,(17):8-9
当今中学生缺乏感恩意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应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进行感恩教育,提高学生道德修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感恩教育”的提出近年来,一些学生受人恩惠不知报答,孩子平时很少给父母写信或打电话,一写信或打电话就是要钱,问候的话语和情感交流很少。为了多要钱物,私改入学收费通知、虚报学费等事件时有报道。尽管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施恩不图报”的美德,但是还有“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不仅应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且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应该发自内心地感激,而不应该忘恩负义。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做人道德原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不会感恩或者不愿意感恩的,既是缺乏修养的表现,又是缺乏人文关怀、情感冷漠、缺少人情味的表现。这些现象与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格格不入的。它的产生除了家长太娇惯孩子、一味地溺爱孩子、只重视孩子的智力投资,而忽视孩子的道德教育和人格培养有关外,与学校德育缺乏“感恩教育”也有重要的关系。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有必要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二“、感恩教育”的目的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体悟父母无私的爱,知道父母养育他们的艰辛,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克服奢侈、攀比、享乐等毛病,懂得爱父母、孝敬父母、感激父母。...  相似文献   

7.
思想品德课是对初中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它不仅在学科德育工作中,而且在整个德育工作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准确把握本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和挖掘新教材的德育资源,把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活动结合起来,把传授知识与情感体验、实践锻炼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本人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依据教材并结合学生实际,对学生感恩父母教育进行了如下探索。  相似文献   

8.
我爱我家     
[设计意图]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往往是天性使然,而子女对父母的孝敬.却是需要后天培养的。目前部分父母在关注孩子学习方面.可以说不遗余力.可往往忽视了培养孩子的爱心.没有教会他们如何孝敬父母,导致现在很多孩子觉得父母为自己做任何事情都是应陔的.不懂得感恩。此次心理活动课旨在帮助初中生学会感恩,学会关爱父母。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节七年级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是有关"父母的权利和义务"。为了使学生的理解更为深入,我发起了一个讨论"请大家讲述一件父母为我所做的印象最深刻的事。"学生们纷纷踊跃发言,有的讲父母总是把新鲜的饭菜、水果让给他吃,自己吃隔夜的;有的讲晚上做作业时父母尽量守在他身边,尽管他们自己已很累了等。由于学生们的发言与我所设计的教学目标相吻合,因此我感到很满意。然而,意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众所周知,目前的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是90后的孩子,许多学生从小便成了家中的小皇帝,以自我为中心,对社会、家庭、他人要求很高,但对自己要求很低,不懂得回报他人、回报社会,体会不到父母的艰辛。许多初中生非但没有感恩之心,更谈不上感恩之行了,而这些都源于他们没有感恩之情。而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拨动情感的道德课,人格训练课。其基  相似文献   

11.
<正>开展感恩教育,目的是让学生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去想他人之所想,学会体会他人的内心世界和内心的情感。使他们懂得体谅他人,关心他人,甚至帮助他人,进而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要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让他们懂得,感恩父母,要孝敬父母;感恩祖国,要报效祖国;感恩自然,要学会和大自然和谐相处;感恩社会,要有为社会无私奉献的品质。在实施感恩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重人格  相似文献   

12.
当前,大多数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都有一个通病:孝敬父母和长辈的意识越来越淡薄。他们只知道向父母索取关爱,却不愿或不懂得回报,感恩意识缺乏。阐述了结合地方特色,开展感恩教育的几个措施。  相似文献   

13.
权云 《甘肃教育》2010,(17):18-18
感恩教育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课。而亲情是一切情感的基石,学生只有爱父母,才会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爱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因此,我们要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让他们懂得感念父母之恩,孝敬父母,听从父母的教导,关心体贴父母,主动分担父母的辛劳。下面是我们班举办的“感恩之花常开”的班会活动。  相似文献   

14.
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我以感恩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和重点,引导学生思索爱、寻找爱、回报爱,促进了学生道德发展,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一、实施"感恩教育",学会"感恩" 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父母长辈、老师、社会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在他们眼中都成了理所当然的,缺少一颗会感恩的心.每一个人不仅应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且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应该发自内心地感激,而不应该忘恩负义.所以,要让学生学会"感恩",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杨芳 《新课程研究》2009,(7):155-156
中学生思想活跃,对社会热点问题也非常关心,教师应针对他们的兴趣特点,实事求是地解答其提出的问题。兴趣是多元的,新课程背景下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是多维度的,以此为背景,笔者认为新课程下的思想品德课应走进学生的心灵,培养他们积极而正确的价值取向、良好的责任意识、感恩心理,以及创新意识和精神,使之心灵盛开鲜花。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差。要使学生爱上思想品德课,教师应采取多种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使学生体验到思想品德课的乐趣,激发起他们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7.
一、叙说身边事例,加深道德认识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不要满足于用课本中的现成材料去宣示,而应该深入学生的生活,选取与他们有关的新鲜、生动、有趣的材料来丰富教学,使教学有感染力.在教学第十一册<孝敬父母>一课时,我在指导学生明理之后,安排了如下活动:(1)让学生互说父母是怎样在生活、学习等方面关心自己的事例,从中深切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激发孝敬父母的情感;(2)根据事先了解到的情况,我举出班中两个同学孝敬父母的例子;(3)针对现实中不少学生认识与行为脱节,不体谅父母辛劳,稍不如意就顶撞父母等现象,我列举了班中一些同学(不点名)对待父母的不良行为,并让学生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一、调查研究。选定主题 在专题调查研究中,我发现不少学生对于父母和长辈的关爱处于一种麻木不仁、无动于衷的状态,不理解父母与长辈的苦心,不体会父母和长辈的爱心,不接纳父母与长辈的用心,要求父母和长辈对自己百依百顺,从不检查与承认自己的错误和不足,稍有一点不满意就发脾气,轻则大哭大闹,重则离家出走。这说明,现在很多学生不但不理解父母和长辈的关爱,更不会感谢父母与长辈对自己的关爱。因此,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就这个问题,对学生进行“学会感恩”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疏导使学生走出娇生惯养、不知感恩的心理误区,初步明白感恩的重要性,增强感恩的意识,为他们学会感恩做好心理铺垫、情感铺垫和行动准备。  相似文献   

19.
<正>去年5月,我参加宁波市教研室组织的一次全市思想品德示范课观摩活动,有幸聆听了一位市骨干教师的公开课。这节课讲的是关于孝敬父母的话题。授课教师以一个漫画切入,让学生展开联想;从为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入手,再到于音乐声中倾听毕淑敏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接下来,学生分组讨论,并给自己父母写信;最后,每一个孩子收到父母写给他们的信。在读信时,很多孩子感动得泪流满面,场面十分感人。这不失为一堂成功的公开课,起到了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的作用。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作为一名同行,是不  相似文献   

20.
如今,一些学生不懂得感恩,没有感恩之心,觉得父母为自己做什么都是应该的。学校一直在开展感恩教育,可为什么成效并不显著呢?那是因为我们的感恩教育没有真正走进学生心里。一、社会呼唤感恩教育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呵护和关爱,每个人都应该爱自己的父母,懂得感恩。在我们的教育过程当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遇事不顺或犯错误后不知道审视自己的行为,把过错全都推到别人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