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出版署主编的《新中国出版50年》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集文献性、资料性、艺术性、权威性为一体的大型史志全书。该书以摄影图片的形式,充分体现新中国出版事业在党的出版方针指引下,在多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包括:中央领导同志对出版事业的关心和指导,党中央关于出版工作的方针政策,出版事业的变化发展及机构  相似文献   

2.
2021年5月24日,由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指导,延安新闻纪念馆、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主办的"万众瞩目清凉山——记延安时期的新闻出版事业"主题展在上海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汇创空间"隆重开幕.  相似文献   

3.
今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决定》正确估量了出版战线的形势,总结了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出版工作的经验,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性质和指导方针,提出了发展出版事业的各项关键措施,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出版工作的重要文件。由党中央和国务院来作出这样一个决定,这在建国以来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4.
解放区出版事业的发展,有力地支持了国统区反查禁斗争的开展。抗战爆发,革命队伍扩大,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作为传播马列主义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的党的出版发行工作,越来越受到党中央的重视。1939年6月,党中央建立中央发行部,明确规定了要把党的出版物,通过各种形式,传播到敌后抗日根据地和国统区的大后方去,扩大党的影响,教育广大群众,壮大革命队伍。党的对外出版发行的实体机构新华书店,在抗日根据地创办书店,同时和新华日报社以及一些进步书店,建立起业务关系,从而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全国性的发行网。凡是延安的出版物…  相似文献   

5.
发刊词     
《出版与发行》今天和读者见面了。这是一个学术性和资料性的内部刊物,由中国出版发行科学研究所主办。《出版与发行》的创刊,是我国出版体制改革的需要,是总结我国出版工作丰富的实践经验的需要,是开展出版科学的理论研究、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探索出版工作客观规律的需要,是实现我国出版事业现代化、科学化的需要,是寻求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出版事业道路的需要。我国出版事业历史悠久。我们党历来重视出版工作,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直接参加过革命书刊的编印工作。建国以后,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出版事业,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出版事业的面貌,在我国出版史上写下了新的一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出版事业又有了重大的发展,呈现出了空前繁荣的兴旺景象。目前,我国已有出版社四百多家,杂志四  相似文献   

6.
侯天保 《出版科学》2018,26(4):109-115
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的革命出版史是在中共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开创了在革命根据地以指令型体制发展出版事业的成功范例.在相当长时期内中共中央的宣传工作基本等同于出版工作、部分组织工作就是发行工作.本文通过梳理和考察中共中央在上海时期、中央苏区时期和延安时期这三个关键阶段对出版机构、出版政策、出版制度和出版特征不断探索的发展演进脉络,以总结中国共产党革命出版史所积淀的出版传统资源、出版管理思想、出版管理原则等对构建新中国出版管理体制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胡愈之同志是我国进步出版事业的先驱者之一,又是新中国出版事业主要开创人之一。解放初期,全国出版工作,是在党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领导下,由出版总署掌管的。胡愈之是出版总署的第一任署长,也是最后一任署长。1954年,出版总署合并于文化部。新中国出版事业的开创工作,是在出版总署成立  相似文献   

8.
李能伟 《今传媒》2004,(4):18-18
全国惟一的新闻事业纪念馆,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发祥地——延安新闻纪念馆,由中宣部投资,新华社原社长穆青题名,已在革命圣地延安建成,它已成为国内外广大群众和新闻工作者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图为延安新闻纪念馆外貌。今延安新闻纪念馆@李能伟  相似文献   

9.
附录 延安出版的报刊和图书一览 延安的出版工作,首先是办好作为党的喉舌的党中央的机关报刊.同时出好马列著作、党的政策文件和领导人的著作.再则就是应时代要求,从联系革命实践的需要出发,出书出杂志,为民族民主斗争服务.  相似文献   

10.
1944年,周恩来同志在延安纪念与追悼韬奋办法中亲笔加上"提议以韬奋为出版事业模范",毛泽东主席批示表示同意,表明了党中央对韬奋的高度评价.党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也先后为韬奋题词,对韬奋继续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20世纪90年代,国家又设立了"韬奋出版奖"和"韬奋新闻奖",作为对新闻出版从业人员的最高奖励.这些都说明韬奋在新闻出版界的崇高地位,向"出版事业模范"韬奋学习是每个出版从业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附录 延安出版的报刊和图书一览 延安的出版工作,首先是办好作为党的喉舌的党中央的机关报刊.同时出好马列著作、党的政策文件和领导人的著作.再则就是应时代要求,从联系革命实践的需要出发,出书出杂志,为民族民主斗争服务.  相似文献   

12.
革命纪念馆是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的专题性博物馆。由于革命纪念馆的特殊性质,使其宣讲工作必然具有"感情充沛、热情豪放、节奏明快、激烈振撼、爱憎分明、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特定讲解风格。在半个多世纪的宣讲实践中,延安革命纪念馆  相似文献   

13.
文化老照片     
曹国辉 《出版史料》2005,(1):F003-F003
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建成开馆典礼(1 987年旧月24日) ‘由国家出版委员会主任王子野(前排中)、国家出版局顾问王益(前排右一) 率领的出版系统代表团参加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落成典礼时摄(中排 右起蔡歧青、丛培香、余甘澎‘曹国辉、汪轶千.后排右起田造福、吴道弘.王 业康)。文化老照片@曹国辉~~  相似文献   

14.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研究和学习毛泽东、邓小平同志的出版理论,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大精神,推进我国出版工作的改革,发展和繁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经新闻出版署批准,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和陕西省新闻出版局、省出版工作者协会于6月4日至8日在延安共同召开了第八届出版科学讨论会。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出版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图书出版量1979年为一万七千种、四十亿七千万册,1984年预计可达到四万多种、六十三亿一千多万册。出版事业为四化建设作出了贡献。在新的形势下,如何使出版工作更好地为四个现代化建设服务,当前必须进一步端正出版工作的业务指导思想,厉行改革,锐意开拓,以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新局面。党的出版工作方针是明确的。现在的问题是要研究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更好地贯彻党的出版方针,发展出版事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  相似文献   

16.
1986年10月24日下午,我国第一个新闻出版专业纪念馆——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落成开馆典礼在清凉山上隆重举行。近百名当年在延安从事新闻出版工作的老同志,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参加这一盛典。我望着在落日余辉  相似文献   

17.
解放军报社后备力量建设宣传部于4月27日至30日,组织30多名采编人员赴革命圣地延安.开展思想作风教育活动。他们先后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新闻纪念馆、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与枣园、杨家岭等革命旧址,学习了毛泽东同志《整顿党的作风》《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为人民服务》以及《反对自由主义》等光辉著作.开展了向革命烈士陵园敬献花圈、重温入党誓词、与老红军战士座谈等活动。大家认为.这是一次马克恩主义新闻观的学习收获之旅.是一次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的精神洗礼之旅,是一次弘扬党的优良作风的思想升华之旅.进一步加深了大家对当代军事新闻工作者职责使命的认识.对加强非现役采编骨干队伍思想教育管理和新闻采编作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现选登参加这次教育活动的部分同志撰写的感悟。  相似文献   

18.
王揖同志去世了,近五十年来一直战斗在新闻战线上的老战友就这样匆匆离开我们了。大约在他去世的两个星期之前,他曾经两次到我家里来,和我谈到他最近工作的情况。一次谈到他负责筹备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就是纪念延安时期同在延安城东清凉山工作的《解放日报》,新华社、广播电台和出版局等单位的一个纪念馆。他说这个纪念馆的筹备工作已经快好了,10月就可以开馆了。他还拿来了他最近写成的两篇文章给我看。一篇是讲延安《新中华报》的创办经过,一篇是讲延安《解放  相似文献   

19.
我党第一个新闻出版专业纪念馆耸立在延安清凉山腰。我随当年一批清凉山的老新闻出版工作者拾级而上,迎面是红色的馆牌,由陆定一书写的“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十四个金色大字。馆  相似文献   

20.
前言 以延安为中心的革命出版工作,是党成立以来的革命出版工作的继续和发展.在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出版工作,与当时的政治风云和国家民族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它以传播真理唤醒民众为己任,红星照耀中国,对全国的抗日和民主运动起促进作用.陈毅同志有句名言,"试问九州谁作主?万众瞩目清凉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