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太空资源,太空可以说是海陆空之外的第四疆域。对太空的认知程度是反映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数十个国家相继制定了空间天气研究起步计划,作为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一种国家行为来实施。日地空间灾害性扰动过程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太  相似文献   

2.
今天,在茫茫的太空中有成百颗气象卫星在那里鸟瞰着地球大气,它们日日夜夜观测着地球上的风云变幻,监测着台风、冰雹、龙卷风等灾害性天气,拍摄覆盖地球表面云层、地表、海洋照片,并播发传真云图,搜集在地面上难以得到的海洋、沙漠及高寒地带的气象资料.气象卫星好比一个遨游太空的气象站,可以在很大的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内对天气变化进行连续观测.  相似文献   

3.
所谓空间武器,即指部署在太空或陆地、海洋用于摧毁和攻击太空飞行目标,以及从太空攻击陆地、海洋和大气层空间中的重要目标的天战武器的总称。它的主要任务是攻击对方的卫星、载人飞船、航天飞机、空天飞机等航天器和洲际弹道导弹,以及军用飞机、舰艇和地面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系统、导弹和航天器发射基地等重要军事目标。 自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如美、英、法、德、日以及中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相继研制和发射了各种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空间  相似文献   

4.
一、美俄空间争夺的梗概美俄空间争夺大约起于90年代初。其主要表现是: (一)美俄仍然把太空作为它们各自在军事上开辟的新的重要领域,并通过这一开辟,占领太空这一至关重要的军事制高点,以确保主导并致胜未来战争。美俄太空军事争夺,自90年代初以来,主要集中在下列三大领域: 1、在有关卫星侦察与监视系统领域,美俄双方,尤其是美方,通过更新间谍卫星,增加对  相似文献   

5.
空间物理和空间环境探测,对推动空间物理和空间天气的创新研究及空间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我国空间运载技术虽早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但我国在空间科学探测方面与先进国家还有较大差距,这是限制我国空间科学和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空间物理是在空间探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过去由于我国没有第一手的空间探测数据,限制了我国空间物理和空间天气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1国际合作已成为空间天气学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地球空间是人类航天活动、空间开发利用及空间军事活动的主要区域,是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的第四生存环境。和地球天气一样,空间环境也常常出现一些突发的、灾害性的空间天气变化。有时会使卫星运行、通信、导航和电力系统遭到破坏,影响天基和地基技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大众科技》2009,(4):4-4
据《新闻晚报》报道:为避免美、俄两国卫星相撞这类“太空交通事故”,我国已着手制定“十二五”空间碎片研究计划。近期,“十一五”空间碎片环境保护工程号家组组长张文祥指出,目前所能采取的最有效方案是减少碎片的产生。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科技委副主任赵金才教授说:“设计时,要把减少太空碎片这一点考虑进去。”  相似文献   

8.
《科学中国人》2005,(8):45-45
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我国已自主研制成功首台空间太阳望远镜,并计划于2008年射人太空。这台中国造“哈勃”望远镜近日通过了权威部门的验收。据介绍,目前遨游太空的空间望远镜全部来自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发达国家。这些“太空眼”使天文学家得以发现了一个更为深邃、久远的宇宙。中国造“哈勃”望远镜将装载在人造卫星上,围绕离地球约73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运行,设计运行寿命为3年。它的主要科学任务是研究太阳磁场、太阳大气的精细组成、太阳耀斑,并提供太阳活动预报。  相似文献   

9.
现在国外一些大型科研中心的蓝图上,已描绘出永久型空间站、空间制药厂、空间太阳能电站、空间旅馆、空间医院等的结构外形与施工方案。不久的将来,空间建筑师们就要奔赴太空,去那里开工建设了。科学家们预言,21世纪初,空间建筑业定会有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开发太空的目的,一是到空间去获取资源,二是对人类是否能适应太空环境进行考验,三是向现代医学挑战。试验表明,航天员在长期失重条件下不仅能耐受空间真空和高低温环境,而且还能工作。尽管如此,目前仍存在一系列航天医学方面的难题,如在失重环境中,血液大量涌向头部,造成血液循环系统和平衡系统功能性紊乱,航天员在空间出现呕吐昏眩症状的所谓“空间运动病”;长期失重还造成人体骨骼疏松,脱钙与脱磷等无机盐代谢紊乱,使肌肉萎缩等;失重还对人体的免疫力和遗传有影响,而这些  相似文献   

11.
Kehrt C 《Endeavour》2006,30(4):138-143
The history of flight has been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interplay between physiology and technology. The human body def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machine--it had to be protected from the cold, bad weather, high altitude, speed and bullet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offered a way to improve on aeroplane safety, and enabled pilots to exceed the limits imposed by physiological constraints. In particular, reconnaissance and bombing missions during World War II, which demanded flight at high altitudes, stimulated intensiv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This research l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rtificial environments for pilots and ultimately gave rise to space medicine.  相似文献   

12.
关于地磁与空间微物理场及其应用系统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地磁对地球科学研究及防灾减灾、资源利用与国民经济建设的影响与需求出发,简要介绍了地磁学、地磁测量仪器与传感器以及地磁在导航、空间天气、大气科学、日地关系等相关学科中应用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传感器与基础材料、地磁测量理论与技术、地磁和空间微物理场与地球系统关系、地磁理论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设想,以及地磁和空间微物理场多要素一体化探测系统与公共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及应用系统开发的设想,提出了推动地磁科学研究及产品与应用系统开发的几点建议,展示了地磁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提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三步走"的战略,为我们设立了宏伟的目标。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国家在前沿基础研究领域就必须加大投入,实现重大突破。长期以来,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在空间科技领域的投入,大都用于应用卫星,比如气象卫星、通信卫星等,而在空间科学卫星领域少有投入。纵观世界科技发展,重大基础前沿的突破逐渐依赖于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其一是建设地面大科学装置,如加速器、大型天文望远镜等;其二就是在空间科学领域里的投入,发射科学卫星。1957年以来美国等航天强国在空间科学领域里多次获得诺贝尔奖就充分说明了这一领域在实现基础前沿领域重大突破的作用。由此可见,发展空间科学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4.
基于O-U模型的天气衍生品定价研究——以气温期权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  夏敏  梁力铭 《预测》2012,31(2):18-22,37
天气衍生品(Weather Derivatives)作为一项国外金融创新产品,为天气风险管理和转移提供了新途径,其中产品定价是该领域研究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以O-U模型为基础,采用时间序列建模方法,分析了上海1951~2010年气温的动态变化,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并检验了模型预测精确度。研究结果表明:O-U模型与时间序列建模相结合方法能够提高气温变动预测精确度,进而借助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可以完成对天气期权产品的合理定价。  相似文献   

15.
地球空间包括地球中高层大气、电离层和磁层,其环境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生活,如空间灾害性事件的发生,可能危害地面电网安全,造成星地无线电通讯中断。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等部门支持下,北京空间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通过研制和发展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观测仪器,建立了电离层、中高层大气和地磁等多学科综合观测台链,并开发成功新的探测模式和诊断技术,实现对我国上空多种空间环境参量的科学观测,揭示其区域特征和空间精细结构与变化,推动数据服务于原创科学研究和空间天气预报保障任务。基于观测数据,通过发展理论模式,采用数据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等研究方法,系统研究了大气层-电离层耦合、磁层-电离层耦合和太阳辐射的光电离光化学3类最为重要的驱动过程对电离层变化性的影响和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作为灾害性空间天气的一种重要志源——日冕物质抛射(CME),一直是空间物理学家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另一方面,做为空间天气的最直接表现的层次——近地空间环境,随着地基探测手段的不断建立和完善也成为日-地关系链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从空间天气这因果两端出发,对CME的对地有效性问题,以及近地空间环境的探测和动力学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在CME的对地有效性方面,主要工作包括:(1)CME冰淇淋锥模型的建立;(2)分析了CME对地有效性的主要影响因素;(3)分析了CME对地有效性的特大地磁暴起因.在近地空间环境研究方面,主要工作包括:(1)参与建立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米-瑞利-钠荧光激光雷达,并给出其对80~110km高度钠层的初步观测结果;(2)利用流星雷达研究了中高层大气周日、半日潮汐的典型相关模式.  相似文献   

17.
空间科学任务与其他航天任务的根本不同在于其产出。如果说应用类航天任务的产出是应用和服务,如通信、电视广播、导航、气象预报、海洋预报,资源勘察,以及土地规划和利用等,那么空间科学任务的产出则是对太空和宇宙的新发现和对其自然规律的新认识,以及由此形成的新的科学知识。因此,判断一个空间科学任务是否成功的核心要素是其是否有相应的科学产出。文章以科学产出最大化为牵引,从规划论证到产出评估的空间科学任务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对每一个任务阶段和节点,提炼出了相应的管理要求和措施,特别是对如何实施科学产出的评估提出了3条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范  马驰  黄德生 《现代情报》2012,32(9):9-15,19
随着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各类极端天气频繁发生,所造成的灾害损失和影响也不断加重,因此,对极端天气的研究成为世界各国学者关注的重要课题。本研究检索了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极端天气研究的文献,统计和分析了这些文献的年发表量、文献类型、国家、发文机构、著者、来源、学科类别分布,并确定了高被引作者、高被引出版物和高被引文献,同时对高被引文献进行了共引聚类分析获得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从而了解极端天气研究的发展历程,客观反映当前该领域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现状,并为今后更好的开展极端天气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章回顾了中国气象卫星的发展历史、所提供的服务和应用。中国气象卫星是在全球气象卫星发展的浪潮中发展起来的。经过40多年的发展,极轨和静止两个系列的气象卫星已经业务运行。中国的气象卫星工程由卫星、运载火箭、发射、测控和地面应用5大系统组成。地面系统作为气象卫星工程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卫星应用效益起重要的作用,在卫星发射后对卫星有效荷载进行运行管理,实施从卫星下传数据的接收、处理、分发、应用和服务。中国气象卫星投入业务运行以后,为改善天气预报、环境监测和短期气候预测提供了有用的信息。在天气预报领域,为台风、暴雨、冰雹 、暴雪、沙尘暴、龙卷风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提供了更有力的手段;在短期气候预测领域,提供了更多有用的参数,如海表水温、雪盖、植被指数等;在环境监测领域,在洪涝、森林草原火情、沙尘暴、雪灾和海冰等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阶段,中国气象卫星面临的最大机遇和挑战在于提高产品的精度,为定量应用服务。其内容涵盖气象卫星的空间段和地面段,并且与数值天气预报本身也有密切的关系。气象卫星为数值天气预报提供全球资料,数值预报模式为气象卫星提供定量产品推导的背景场。气象卫星与数值天气预报协同工作,才能促进气象卫星应用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沙尘暴天气环境质量等级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认知沙尘天气对北京空气质量的定量影响,本文通过对2001-2009年发生在我国北方显著沙尘天气过程的分析,结合同期北京空气污染指数(API)的变化,研究了沙尘天气对北京空气质量等级划分的影响。结果如下:①构建了一个空气质量等级划分的复合指标体系。将沙尘天气过程对北京空气质量的影响划分为4个等级。分别是覆盖型重污染、边缘型中度污染、远距离轻微污染和远距离无影响;②2001-2009年,我国北方共计发生136次沙尘天气过程,对北京大气环境质量影响贡献的最高值出现在秋末(11月)和冬初(12月),以覆盖型重污染等级为主,共计发生17次,期间北京地区平均API为306;③从传输路径上划分,则是以西北路径为主,共计发生59次,其中24次显著影响到北京,占41%。期间,北京地区平均API为242;④沙尘天气过程持续时间以2天为主,共计发生56次,共有14次显著影响到北京,占25%,期间北京地区平均API为2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