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去年11月19日,由《中国国防报》和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联合召开了“生活中的国防话题”专栏研讨会,困家新闻出版署、中国记协等驻京的14个新闻单位的领导、专家出席了该会,就《中国国防报》的“生活中的国防话题”专栏以及如何搞好批评报道、创办名牌专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本篇是研讨文章之一。《中国国防报》的“生活中的国防话题”自1996年5月在一版开设专栏,至今已出版了200多期。随着报纸的增期和“话题”专栏密度的加大,该专栏越来越受到广大读者和各级媒体的关注。其中,不少报道还引起中央领导同志和国家有…  相似文献   

2.
《前卫论坛》是在济南军区《前卫报》一版固定的一个言论专栏,至今已存在十几个年头,可以称得上是报纸的“旗帜”和“脸面”。该栏目主要刊发配合国内外、军内外形势指导部队经常性工作的言论,兼有一定的政论性和时评性。在报社几茬同志的精心经营和广大读者朋友的大力支持下,《前卫论坛》专栏在济南军区部队上下和军队新闻界有较大的影响和知名度。在近年来的全军和山东省好新闻评比中,该栏目刊发的稿件多次获奖。下面,就军区党委机关报如何经营好言论专栏,精心打造报纸的“旗帜”,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新疆兵团日报的评论 专栏《世相杂谈》创办于 1997年,至今已刊出120 余期。在“首届中国新闻名 专栏”评选中,该专栏以其 犀利、鲜活、精致、贴近现 实的质量优势和风格特色 脱颖而出,在新疆新闻界 引起不小的震动。 一个开办仅两年有余 的评论专栏,何以能在短 短的时间里就引起社会反 响,并获得“首届中国新闻 名专栏”殊荣?主要是《世 相杂谈》作为一个新闻产 品,体现了经营意识、创新 意识和品牌意识。 走出评论写作的 误区,评说百姓关注话 题 在《世相杂谈》开办之 前,兵团日报亦曾开设过 一些诸如《群众论坛》《一 孔…  相似文献   

4.
今年年初以来,河南日报推出了一个新专栏《天下评说》。该专栏撷取境外媒体有关中国的报道,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天下”人看中国看河南的新视角。截至目前,已刊发文章近80篇,在读者中产生了一定反响。《天下评说》还引起国内主要新闻网站的关注,其中绝大多数文章被新华网、新浪网等转载。《天下评说》引起读者和同行的瞩目,在我们的预料之中,因为这个栏目是在深入研究读者需求、研究国际报道以及传媒市场之后精心策划的,体现了新闻创新精神,办出了自己的特色。为读者了解“天下”打开一扇窗口开办《天下评说》专栏,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5.
《一丹话题》带来的思考北京广播学院雷蔚征《一丹话题》开播一周年之后,于今年5月14日按计划圆满结束了。作为我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电视专栏,一年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不少值得总结的东西。《一丹话题》的出现,显示了中央电视台的开放创新意识,是电视改革的...  相似文献   

6.
军队新闻传媒应在探讨新时期治军特点和规律中有所作为我们注意到,去年初,《解放军报》撰文致读者,表示要继续办好“焦点报道”专栏。到笔者写作此文时止,该专栏已经发表了近30篇稿件。这些稿件虽不能说它篇篇精品,但可以看到,编者对该栏目的经营是精心的,不少篇什提出了足以引起人们注意的或中观、或微观的问题和现象,比如下岗职工入伍、机关兵管理、如何教战士生活、军嫂再就业,等等。在对这些部队建设新情况、新问题分析解剖的基础上,能或多或少地提出一些解决的思路、经验和做法,对部队各级领导及广大官兵是有一定的启发意…  相似文献   

7.
开设于《咸宁日报》周末版的“世象戏说”专栏一问世,便引起强烈反响,读者纷纷给编辑部来函来电,称赞这里的文章像一幅幅漫画,勾勒出人间百态;像一段段讽刺辛辣的相声小品,针砭时弊,发人深省。不少读者一篇不漏地剪辑收藏,《长江日报》、《今晚报》、《羊城晚报》等数十家报刊相继转载,脍炙人口的《故事会》、《故事家》也多次予以“传递”。该专栏先后被评为《咸宁日报》好专栏、咸宁地区全区报刊好专栏、全国报纸副刊好专栏。  相似文献   

8.
我们南阳日报创办《百姓话题》栏目有两年多时间了,深受读者欢迎。栏目选题广泛,针对性强,贴近群众的生活、工作,给了老百姓一个实话实说的机会。 在编写《百姓话题》专栏的过程中,我们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的: 一、精心选择话题。南阳日报《百姓话题》专栏,每个话题讨论两期,每周一期半个版面。在编这个专栏的过程中,我们感到最困难的是选择话题。要选择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读者,且对社会现象有针对性的话题,使读者能说话、想说话,甚至看到话题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非要说几句不可。这样,读者热情高,参与踊跃,来稿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在新形势下,面对基层部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抓好部队管理工作,成为各级领导和干部战士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了充分发挥报纸对推动和加强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人民武警报》于2000年8月,开辟了《盯紧十个点、拉紧安全线》“记一线看管理”专栏。专栏开辟后,由于指导思想明确,切中问题要害。表现形式新颖,监督指导有力,在部队引起了强烈反响。编辑部除了收到大量的读来信外,机关和部队也打来不少电话,除了有他们改进工作的反馈,还有对办好专栏的意见和建议。品尝着这些成功的喜悦,我们进行了思索和研究,认为部队报纸要办出让干部战士喜爱、对工作指导有力的专栏,必须要把握这样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连队新闻士兵写,身边新事报上见。面向基层的专栏《士兵播报——我们连队的新闻》,于2004年9月17日在《前卫报》一版与读者见面,到2006年11月12日,共刊出115期、发稿230篇,302名士兵作者播报了自己连队的新闻。此专栏获得2004年度军区军兵种报纸好新闻二等奖,并被评为第五届(20  相似文献   

11.
《凡人新事》是人民日报一版的一个富有特色的专栏,专门以普通群众为报道对象,寻找他们在生活中的闪光点。但是今年以来却很长时间不见这个专栏的踪迹。有不少读者纷纷写信给报社询问为什么,并表示了他们喜欢这个专栏的意愿。鉴于此,编辑部尊重读者的要求,4月11日《凡人新事》继续开张,并加了编者按,决定把这个专栏继续办下去。编辑部的同志当初办这个专栏,为的是让更多的普通群众能出现在我们的报纸上,但是时间一长,他们感到这类稿件没有多大的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张建星称干记者是出于一种难以拒绝的诱惑。说这话时他的态度绝对虔诚。于是他那片刻难宁的内心翻腾着无尽的渴望:渴望创造,渴望交流,渴望当一个特色与个性俱佳的名记者。为此他写得极苦。时至1990年之夏,天津日报二版套红加圈、推出个人专栏《今早相会》,天津人又多了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专栏主笔张建星也成了新闻人物。人们很快发现,这个张建星仿佛如影随形地出没于他们生活中间,那一个个推心置腹般的诸多话题以其特有的磁力,侃侃道出了他们的种种隐衷、忧思、呼唤和期待。如同作者在一篇回答读者问询的《相会》文章所说:“记者也好,作家也好;报纸也罢,刊物也罢,只要能和读者对话,并引起——或愉快、或沉重、或忧忧郁郁、或痛快淋漓的感情,就能成为读者的朋友。而只有在朋友的位置上,才能沟通,才能交流,才能共鸣!居高临下,或板起人师的面孔首先失去的是交流的真  相似文献   

13.
两万读者参与自己教育自己─—评扬子晚报《市民茶座》专栏江苏省通州市广播电视局朱惠民扬子晚报创办的小言论专栏《市民茶座》是1992年11月10日开始的。它主要采取话题式的方法,两年来共议论了56个话题。这些话题大到改革开放中的新鲜事、疑难事,如:《请大...  相似文献   

14.
《读者来信》是读者的阵地,是他们抒发胸臆、纵论时事、扬善贬恶、设计问策的园地。因此,《读者来信》的策划方针有别于报纸的其它版面,它必须让广大读者成为版面的主角。 让读者唱主角,一是版面上“亮相”的应以读者面孔居多,让读者走进版面,走进专栏;二是让读者关心的内容成为版面的中心。《河南日报·读者来信》版栏目的几次调整,都是“坚持以读者为第一”的宗旨,具体体现在更能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生产、工作和思想道德修养。一句话,把《读者来信》版办成读者的挚友。如《百姓话题》、《呼声与建议》、《为您服务》、《各抒己见》等专栏的设置,均体现了这一原则。即使看似与读者关系不那么直接的《社会调查》栏目,也是对群众反映强烈、带有普遍意义的各种社会问题以及典型性强、影响较大的信访案件的调研性报道。但反映的仍是读者的意见、呼声和要求,并不会冲淡读者唱主角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中国青年报》的新闻评论专栏《冰点时评》自创办以来,越来越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2000年《中国青年报》读者和专家两个评价系统中,7个新闻版里,《冰点时评》所在《青年话题》版的阅读率都得分第一。在2001年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新闻专栏评选中,《冰点时评》荣获中国新闻名专栏奖。时至今日,在竞争渐趋白热化的新闻界,《冰点时评》的热度仍有增无减,成为《中国青年报》吸引受众眼球的一张王牌。笔者认为,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来打造自身特色、凸显言论的力量是读者喜爱的缘由之所在,也是它留给新闻评论性栏目最突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凡人新事》是人民日报一版的一个富有特色的专栏,专门以普通群众为报道对象,寻找他们在生活中的闪光点。但是今年以来却很长时间不见这个专栏的踪迹。有不少读者纷纷写信给报社询问为什么,并表示了他们喜欢这个专栏的意愿。鉴于此,编辑部尊重读者的要求,4月11日  相似文献   

17.
60年代初,《北京晚报》副刊上曾有一个《燕山夜话》杂文专栏,主持人是邓拓同志。“文化大革命”对《燕山夜话》的“全国性声讨”结果,反倒引起更多读者对这专栏的兴趣和关注。80年代伊始,随着《北京晚报》的复刊,《燕山夜话》以《百家言》栏目复活了。在新时期,新的《百家  相似文献   

18.
编者同志: 人民日报的《大地漫笔》办得很有特色,是个短、新、美的专栏,希望该专栏的编辑介绍编撰要领和约稿、改稿的经验,以资学习。四川工人日报傅吉石 1983年11月22日编者按:我们按照读者的意见,请人民日报文艺部《大地》编辑组写了此文。《大地漫笔》从1983年1月开始建立,连载于人民日报副刊《大地》上。这是一个专门发表小杂感的专栏。创办伊始有这样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9.
王丽萍 《青年记者》2007,(14):30-31
近年来,一个被统称为情感倾诉类的栏目先后登上了多家都市报的版面。如武汉的《楚天都市报》开设了“讲述”栏目,郑州的《大河报》开设了“都市倾诉”栏目,《东方今报》开设了“男左女右”栏目。该专栏一经出现,就备受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的青睐,阅读率较高,市场效益看好。短短几年,该专栏就迅速风靡大江南北的都市报。  相似文献   

20.
《中国青年报》的新闻评论专栏“冰点”时评自创办以来,越来越受到众多读者喜爱。2000年《中国青年报》读者和专家两个评价系统中,7个新闻版里,“冰点”时评所在《青年话题》版的阅读率都得分第一。在2001年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新闻专栏评选中,“冰点”时评荣获中国新闻名专栏奖。时至今日,“冰点”时评仍旧是《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