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古今字与同源字、假借字、通假字、异体字之间的关系详加辨析,指出:古今字与同源字是部分重叠关系;与假借字有交叉的地方但颇有差别;与通假字在理论上没有关系,在实践上有纠葛但可以分辨清楚;与异体字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2.
假借虽然没有新增文字形体,却使一个原无字形可表达的语词固定地有了一个书写符号。从文字记录语词的原则来说,它是一种造字法。假借字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为了克服表意率和记号字的局限性所造成的困难。许慎《说文》对“假借”的定义,“本无其字”指的就是客观造字要求;“依声托事”则是为语词寻求书写符号的主现认知过程。假借字的含义,与其本义可以有联系,但关键在“依声”。假借字的使用,既突破固有的象形表意的方法,解决了语词定符的文化交流需要,也节制了字符的数量膨胀,开辟了以语音为线索记录语言的新途径。在汉字发展史上起到积极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疏与密疏与密的关系处理,也是书法结字练习的重点之一。疏与密的形成有两种:一是不同汉字笔画多少不一,以及单个汉字不同部分笔画多少也不一样,客观上是由不同汉字构字属性导致的。二是书写时运用艺术手段,书手依照艺术规律和自身审美取向,合理调度疏密关系,对汉字布白进行艺术加工。《石门铭》的书者王远,在遵循汉字书写疏密变化常规的基础上,又  相似文献   

4.
假借是用字法而不是造字法.从"借音字"和"分化字"的形成来看,分化字是造成汉字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假借义造字是形成分化字的途径之一,不能作为假借字是造字法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洞真太上素灵洞元大有妙经》是六朝时期的一部重要道教文献,《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经》为其节略传本,两部经书在内容上多有重合之处,为考察异文现象研究提供了基础。以两部文献为语料,从训诂学的角度讨论了异体字、古今字、假借字三种类型的异文,为语言的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6.
《毛诗》中存在大量假借字,秦汉间的毛亨和东汉郑玄对这些假借字采取了不同的训释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古人对假借观念认识不同,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假借用字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身边经常有朋友问我,练好毛笔字对硬笔字到底有没有帮助?或者,怎样才能练好硬笔字?私以为,练好毛笔字对硬笔字一定是有帮助的,反之亦然。但前提是,你是否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毛笔字和硬笔字在书写的时候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书写工具的不同所造成的。由于毛笔字所用工具的特殊性,使得毛笔字相对于硬笔字来说更  相似文献   

8.
尝试对语言学界争议颇多的"有本字假借"问题进行了探讨,从中发现"有本字假借"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由于古书传抄中的讹误等原因而形成的真通假;另一种是由于淆乱了假借字产生的历时和共时关系而形成的伪通假,进而强调在研究假借的生成缘由及其性质时应该严格区分这一点.  相似文献   

9.
东巴经产生于不同的时代,它反映了各个不同时代的文化背景和语言文字现象.本文以早期经典《人类迁徙传略》和晚期经典《送情死者》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早晚期经典中假借字的异同.本文认为假借字数量与时代早晚有密切关系,时代早的经典,假借字数量少;时代晚的经典,假借字数量多.  相似文献   

10.
写字大课堂     
正学一学这一期我们来学习左中右结构的字。汉字偏旁部首由三个部分组成一个字时,这种结构形式称为左中右结构。这一类字的搭配技巧是:中间端正、左右相附、疏密得当、主次分明。左中右均等书写技法:左中右结构的字,若三部分笔画大致均等,应各占位约1/3的宽度。  相似文献   

11.
颜师古《汉书注》共有493条“古今字”材料(包括颜师古本人指认及引用前人指认),可以归纳为211组。逐一分析“古字”与“今字”的字际关系,可以归纳出如下几种字际关系类型:异构本字、异写本字、同源通用字、同义换读字、古本字/重造本字、源本字/分化本字、分化本字/源本字、本字/通假字、通假字/本字、假借字/后补本字、后补本字/假借字、通假字/通假字、假借字/假借字、异构假借字、异写假借字。  相似文献   

12.
尝试对语言学界争议颇多的“有本字假借”问题进行了探讨,从中发现“有本字假借”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由于古书传抄中的讹误等原因而形成的真通假;另一种是由于淆乱了假借字产生的历时和共时关系而形成的伪通假,进而强调在研究假借的生成缘由及其性质时应该严格区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3.
结合段玉裁归纳出来的假借的几种类型,根据论题假借字音近度的研究,按声韵关系把假借字进一步细分为以下4种类别:声韵皆同、声同韵近、声近韵同和声近韵近。运用定量统计、定性分析的方法,从微观入手,从宏观上把握作品,仅分析假借字和本字的音近度关系以及所占比例,为人们进一步研究《说文解字注》的学术价值以及假借字和被借字声韵关系提供翔实的数据和资料。  相似文献   

14.
纳西族信奉的东巴教是一种原始宗教,其经典称作东巴经.由于东巴教的传承方式是师徒间个别传授,东巴经也是世代传抄而保留下来的,不同的师承关系,所写的东巴经一般也形成了各自的风格.因而很难找到两本完全相同的经书.本文以早期经典<创世纪>的三个不同的版本为研究对象,比较来自同一地区同一种经典中的假借字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5.
在一些古汉语教科书中,乃至一些文字学和训诂学的著作中,经常把假借字分成三类:(一)本无本字的假借,(二)本有本字的假借,(三)意义上有联系的假借。对前两类的划分,各家并没有异议,而对第三类,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究竟如何认识这个问题呢?这需要进行仔细地观察和思考。先看两组比较典型的例字:  相似文献   

16.
从传世典籍来看,战国时期始有程度副词{太},同时"太"字已用来记录程度副词{太}.然而,甲骨文、金文、战国秦汉出土简帛资料表明:在字与词的关系上,程度副词{太} 和记录它的"太"字出现的时代并不一致.西周时期已有程度副词{太},表示程度过甚.这种用法是从程度副词{大}表程度深引申而来的.不过在东汉中期以前,程度副词{太}在出土文献资料中多作"大",或假借"泰"为之.程度副词{太}写作"太"是在"大"、"太"二字分化之后,时间不会早于魏晋.典籍中"泰"作程度副词属假借现象,即"大"、"太"假借"泰"为之.这种现象集中在两汉时期,魏晋以后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7.
第十三讲:疏密 疏密,是书法节奏的表达方式之一;点画排布,是汉字书写不可回避的问题.排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艺术感染力.因此,优秀的书家总是苦心于经营位置.但所说的经营,又不能有刻意之嫌,须出之自然.显之于相的是“表”,而支撑这种表象的“里”是构字原则,所谓神龙见首不见尾.疏密处理,既有共性原则又有个性差异.以下,就颜体行书中疏密的运用作浅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学界普遍认为,古代字少是假借字产生的主要客现原因.通过对两种特殊假借现象的分析,我们认为假借字产生的主观原因,在于古人对汉字字形和词语的对应关系还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1 纳西东巴文字与汉古文字中都有文字假借的现象,即借用书写甲词的字去书写与甲词读音有关的乙词的现象。纳西文字中的假借与汉古文字中的假借,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也有若干不同的特征。比较这两种文字中的假借现象的异同,对于意音文字的发展历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认识价值。因为,这两种文字假借现象的共同之点,往往能体现出各种意音文字的一些共性;而它们的若干不同之处,又可能从某些特定角度反映出这两种文字在文字史上所处的不同阶段并反映出意音文字发展的轨迹来。  相似文献   

20.
浅谈异体字与繁简字、古今字、通假字的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体字与繁简字、古今字、通假字之间的关系很复杂:它与繁简字既有不同点,也有部分交叉,与古今字、假借字之间迥然有别。文章通过具体字例的分析以辨析异体字与其他三者间的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