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三峡啼猿”是中国文学的重要意象,具有触发诗情的独特诗学价值。从生物和文化两方面可以认证“三峡啼猿”为长臂猿而非黑叶猴。猿的古典意蕴有体态巧捷、感情深挚和善于吟啸。猿声是一个源于《楚辞》而非《诗经》的重要文学意象,而且最早在《楚辞》里的三峡响起。猿声由弱渐强是在西晋至东晋之间,至六朝而猿声大作,同时兼备山水审关的冲淡平和以及人世抒情的悲伤悲悼双重审美意蕴。三峡“行者”之歌或者“渔者”之歌奠定了后世猿声的悲哀格调,赋有羁旅漂泊的孤苦、失子断肠的哀愁和穷愁失意的悲伤等心理蕴含。“三峡猿声”直到清代末年以至民国依然在三峡嘹亮响起。  相似文献   

2.
符均 《华夏文化》2002,(4):20-22
南宋著名史学家郑樵编纂的大型通史——《通志》,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推崇,在中国文化界影响巨大,后人将其与杜佑的《通典》、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全称为“三通”。古代学者曾有“士不读三通,是为不通”之说,可见“三通”是读书人的必读之书。  相似文献   

3.
周书灿 《寻根》2012,(1):111-114
姓氏来源十分复杂。以卢姓为例,古代文献中就举出了几种主要的来源:1.齐太公后裔,以封邑为姓。《元和姓纂》卷三记载:“姜氏,齐太公之后,至文公子高,高孙,食采于卢,今卢县也,因姓卢氏。”《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通志·氏族略》记载与此相同。  相似文献   

4.
《中外文化交流》2007,(6):92-96
陈可之油画《远古三峡风》登陆北京,“大未来画廊”在京开幕,行为艺术家段英梅在科隆艺博会,《紫泥清韵-故宫博物院宜兴紫砂展》,故宫博物院5·18国际博物馆日新举措,《纽约三人行》在北京,台湾“北京新时代画廊”开展,法国艺术家黑玉祺作品展。  相似文献   

5.
《新纂云南通志》是民国年间编纂成书的唯一一部云南省志。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云南省主席龙云(志舟)组建云南通志馆,延聘著名学者周钟嶽为馆长,主持编纂工作。民国二十七年  相似文献   

6.
长江三峡地区是古人类活动的理想场所,迄今在三峡地区已发现远古化遗址200多处,为研究古人类的房屋建筑提供了重要资料。三峡地区远古建筑形式独特,内容丰富,多采用地面台式建筑,还流行干栏式建筑。这两种建筑的形式和面积,一般都比北方高大、宽敞,凝结着远古时期该区人民的创造和智慧。  相似文献   

7.
《寻根》2016,(5)
正播州冉氏,以现存文献考之,宋淳十年(1250年)《冉彦正墓志》、咸淳四年(1268年)《杨文神道碑》记载冉彦正、冉从周父子事,为其发端。其次,《宋史》余传、《续资治通鉴》理宗纪记载冉、冉璞兄弟故事则详,播州冉氏声名遂显。而明景泰《寰宇通志》、天顺《大明一统志》,成化、正德、嘉靖、万历方志,辗转记述,渐多遗漏,进而讹误。清及民国,史志笔记,叠加记载,播州冉氏事迹,文献层层累积,遗漏讹误,复甚于前。乃至中式科名,父子关系,张冠李戴,支系误接。今搜罗诸家记述,交互比对,试  相似文献   

8.
唐玲玲 《寻根》2004,(2):4-9
台湾原住民族的文身习俗,来源久远.据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纂的<重修台湾省通志>记载:  相似文献   

9.
展览·活动     
陈可之油画《远古三峡风》登陆北京4月11日,著名油画家陈可之的35幅三峡系列油画在北京博艺画廊展出。为缅怀古人先辈创造的三峡文化,陈可之怀着对这片土地的深爱,往返三峡数十次体验生活,收集素材,近距离感受三峡独特的文化,近10年间精心创作这批绘画。除大部分风景作品外,还有历史题材的《长征——世上本没有路》、《历史》两幅作品一道展出。此系陈可之首次展出的三峡系列作品。  相似文献   

10.
施立卓 《大理文化》2012,(6):103-112
生拉活扯,张艾岂是同窗友无中生有,李坟哪有十九冢 徐霞客在“湘江遇盗”时痛失了随身所带的财物,最使他念念不忘的是几本难得的书籍,其中有四卷本《云南志》,这可是他西南之行不可或缺的导游书啊。这部《云南志》就是明代大理人李元阳写于明万历年间的《云南通志》,通称《万历云南通志》。徐霞客在以后的游记中还曾多处提到这位李元阳。  相似文献   

11.
三峡久负盛名。可是,人们对于三峡地区的文化内涵,却不一定很熟悉。现在,有一部力作填补了这块空白,那就是新近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屈小强、蓝勇、李殿元合著的《中国三峡文化》。这部626页的专著,上下兆亿年,纵横千万里,对三峡环境、历史、经济、文化方方面面,进行了一次全景扫描。不但学术性强,可读性也很强,很多段落笔调中都蕴含着诗情画意。说它是三峡文化小百科,但它又不显乏味;说它是三峡开发的赞歌,但又有着深邃的内涵。书中展现出的三峡地域文化,实际上是长江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一个缩影,表现出作者对乡土的热爱和研究的执着。…  相似文献   

12.
渠怀勤 《寻根》2021,(1):135-137
一 成书干战国晚期的《世本》,王梓才辑本载:东周诸臣之有氏可记者……渠氏;东周同姓国诸臣之有氏可纪者……渠氏.《春秋》及“春秋三传”记载的“渠伯纠来聘”“渠孔御戎”“齐氏之宰渠子”,证明了东周时期已有渠氏. 渠氏来源主要有以下说法: 1.渠伯之后.唐林宝《元和姓纂》、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均载:渠,周大夫渠伯之后.  相似文献   

13.
郑金洪 《寻根》2012,(3):138-141
入闽 《八闽通志》载:“谢永于西晋永兴二年(305年)任晋安郡太守,又有谢竭(梁末)任建安郡太守。”(《八闽通志》说谢竭是建安郡人,因而认为他最先入闽为宦者。而现有族谱中记载最早入闽者为谢成。古田《谢族家谱》载:谢成于唐武德二年(619年)为唐平南守,居三山福城,不慕北上,竟为南支。  相似文献   

14.
刘涛 《寻根》2021,(2):133-140
卢经,字乔权,号得一,天启进士,官至巡按,乾隆《福建通志》有传,影响至今。本文将围绕卢经的籍贯问题,搜集新旧地方志、文集、墓志,结合田野考察,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文本分析。卢经籍贯考实(一)卢经的籍贯问题由来关于卢经的籍贯有两种不同记载。康熙《长泰县志》记载:卢经是"善化里人,初授行人,擢御史,巡按河南,以疏劾郡王,忤旨,遣戍,有传"。  相似文献   

15.
举世瞩目的千古奇观——长江三峡大坝的截流工程将于2002年11月正式启动。大自然4000万年造化形成的长江三峡景观,将在瞬间被人力改变。“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将成为不争的事实。一部无以取代、无复再现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的三峡》已由国务院新闻办、五洲传播中心、凤凰卫视联合制作完成。此片自今年9月2日至12月31日分别在凤凰卫视中文台、资讯台、欧洲台和美洲台同时启播。这部长达90集的电视专题片,以探求民族文化、关怀人类生存为主题,以长江三峡截流工程、山河巨变、千古一瞥为由头,全景式反映长江三峡自然与人文景观的…  相似文献   

16.
《赵氏孤儿》的西方改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年 ,一部法国戏剧《中国孤儿》在天津人民艺术剧院上演 ,这部由孟华翻译、林兆华导演的剧作 ,就是当年伏尔泰取材于元杂剧《赵氏孤儿》所创作出来的。让我们把历史回溯几百年。 1689年 ,也就是清康熙三十七年 ,法国传教士马若瑟来到中国 ,学会了汉语 ,他将《赵氏孤儿》这部元代文学杰作译成了法语 ,寄给法国富尔蒙王室图书馆。该剧译本片段于 173 2年 2月发表在巴黎《水星杂志》上 ,全文则收入法国耶稣会会士杜赫尔德主编的《中国通志》(173 5 ) ,此乃中国戏曲在西方的首个译本。该书中 ,中国文学译本除了《赵氏孤儿》 ,还有《庄子休鼓…  相似文献   

17.
龚姓溯源     
田冰 《寻根》2007,(5):107-110
龚姓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古老姓氏,在当今中国百家姓排行榜上,位列第99位,总人口约有220多万。龚姓源头龚姓源头较多,按符合中国汉字渊源的传统说法,龚姓源于共,后共姓人为避难而改为龚,可以说共姓源头就是龚姓源头。据《元和姓纂》、《姓氏考略》、《通志·氏族略》等史料所载,共姓源头有六:  相似文献   

18.
刘晓明作品     
《中外文化交流》2009,(6):49-49
刘晓明,1971年生于湖北省宜昌市。毕业于湖北省美术学院油画专业。现为宜昌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宜昌市三峡画院特聘画家,宜昌市三峡艺术中学美术教师。湖北省优秀美术教师。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文献记载与实物相参照,对南宋大诗人陆游《剑南诗稿》一书的版本源流进行了考察.通过文献梳理,弄清楚了《剑南诗稿》在南宋的三次刊刻状态,并在此基础上对《剑南诗稿》的版刻、卷数、流传等问题做出了分析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重庆及三峡地区历史与化、代表中国博物馆现代建设水平的“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即将面世。该馆占地面积42500平方米,总投资6.5亿元人民币,展品近万件,经4年多精心筹建于2005年6月中旬开馆。值“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以下简称三峡博物馆)开馆之际,本刊记专访了三峡博物馆筹备组长、历史化学王川平和筹备组副组长、考古学刘豫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