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当今世界,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不断快速更新的时代。新闻报道作为信息传播的主体,不容置疑地也应向“信息化”方向靠拢。  相似文献   

2.
写完《杂志报纸化》一文,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另一个题目──“报纸杂志化”。现在不少报纸正在向杂志靠拢,办得颇似杂志,因而便产生了“报纸杂志化”的说法。虽然我们至今未见哪一家报纸被杂志彻头彻尾彻里彻外地“化”过去,但是有些报纸向杂志靠拢的迹象和趋势是十分明显的。这种迹象和趋势有哪些表现呢?一是追随杂志杂七杂八的内容。杂志以“杂”取胜,以“杂”见长,以“杂”吸引读者,如今不少报纸也在向“杂”的方向发展;天上地下,百行百业,千种知识,无所不谈,使报纸成了Magazine,成了装载“十八般兵器”的货真价实的“军用…  相似文献   

3.
某海防团政治处主任宋涛上任伊始,“第一把火”就烧到新闻报道工作上。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个团就在军内外报刊、电台刊播稿件百余篇,一举掉了这个团新闻报道工作落后的“帽子”。为此,宋主任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新闻园地的“引路人”。“搞新闻报道不是图虚名”。曾有一段时间,这个团部分人员认为搞新闻报道是为了“出名挂号”,做的是表面章;有的觉得工作只要做了,是否报道与部队建设没多大关系。针对这种认识偏差,宋主任一上任,就  相似文献   

4.
新闻报道的写作要摆脱程式化、公式化的框框,要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和生动性,报道应找准“动情点”。笔者认为,一则新闻报道能否打动人心,关键在于找准最有代表性、最能揭示新闻价值的“动情点”,在新闻采写过程中若能抓住动情点,就能使新闻报道“出彩”、“传神”,满文生辉,就能抓住读者的心。  相似文献   

5.
谢智  陈边 《新闻前哨》2001,(8):36-37
在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国际新闻报道成为各报争夺读者的“王牌”之一。纵观当今国内主流报纸,国际新闻报道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有的报纸每天的国际新闻达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版面空间,有的报纸重大国际新闻安排上一版成为常态,使报纸的信息量增加,可读性增强。应该说,由于稿源渠道相对增多,办报人观念的转变和更新,各报对国际新闻报道的热情空前高涨,使得目前的报纸国际新闻报道之及时,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为读者所喜闻乐见。但毋庸讳言的是,在目前国际新闻报道热热闹闹的背后,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隐忧,有些报纸、有些报…  相似文献   

6.
<正>视觉化表达,是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在媒体格局深刻变革的当下,视觉表现与互动效果的高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新闻报道是否贴合融媒体时代的传播特性和信息传播的广度、深度。因此,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报道必须注重视觉表现力,特别是面对较为严肃的重大主题报道,就更需要运用“视觉创造价值”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贵刊开展“文责自负要不要盖章”讨论以来,我觉得有些看法有些偏激,如有的同志认为文责自负就不必送审盖章,有的同志认为把有些通讯员报道失实归罪于“文责自负”。我认为文责自负与审核盖章并没有多大矛盾,问题是要正确对待,二者不可偏废。因此  相似文献   

8.
有关“信息娱乐化”的课题是近年来传播学的热门研究领域。对于“信息娱乐化”趋势,笔者认为可以这样定义:以大众传播媒介为传播主体的社会信息.以满足受众心理愉悦为第一前提,在信息内容和形式上,突破传统的“传者本位“意识,在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领域探讨对受众健康信息需求的满足,从而体现信息的精神价值要素,最终使传媒定位逐渐向“受众本位”意识靠拢。  相似文献   

9.
新闻报道中如何论"虚".有的同志为很困难;也有的同志认为写文章还好论虚,写新闻报道则无法论虚.其实井非如此,我们常说的要加强新闻报道的思想性、政治性,也就是论虚.我们在写新闻报道的时候,就应当首先考虑到,那些是合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方向是对头的,是合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合乎这些标准的,就加以表彰;违反这些标准的,就加以批判.通过对于丰富生动的事实的报道,来宣传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明确指出工作前进的方向,这就是新闻报道中的"虚",这样的报  相似文献   

10.
问:你在《新闻写作概要》一书中,说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有四条,即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新闻报道的思想性、新闻报道的时间性和新闻报道必须用事实说话:而《新闻采访与写作》一书中,却把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概括为“真、新、快、短、实”这两者有何不同,为什么说法不一样?答:我过去在新闻教学中大多讲《概要》一书中列的四条。前几年新闻界关于新闻报道的思想性有些议论,有的人认为新闻只是提供情况,沟通信息,不要多讲思想性;多讲思想性也容易带来在新闻中堆砌政治术语以至于空话大话等弊病。这种看法也有一些  相似文献   

11.
李为涵 《青年记者》2020,(11):46-47
智媒时代信息的传播呈现出微小化、碎片化倾向,并以各种智能设备为载体进行传播,已成为当前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对于善于探讨和描述“宏大”主题的主流媒体而言,如何实现“微小化”转型,打造新闻报道的“微力”是摆在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点构建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的“微力”.  相似文献   

12.
这里所说的报纸信息化特指报纸新闻报道的信息化,报纸出版发行的信息化,报纸产业经济的信息化。 1、报纸新闻报道的信息化——增加新闻报道的信息含量 现在的报人常说:“加大报纸的信息量,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加大报纸的信息量无非包括以下几点:①正确处理新闻报道传递信息和进行宣传两种功能的关系,减少宣传味,增加信息量。新闻报道除了传播信息外,还可通过对新闻的选择和加工表达某种观点,宣传某种思想。这就是说宣传应该是建立在传  相似文献   

13.
本通过对图书馆实现信息化的硬件措施和软件保障的阐述,指出了“信息化”是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在新闻工作中,颇有些人轻视“简要新闻”。由于简要新闻字数不多,在报纸版面上占用的篇幅又不大,因而被称之为“豆腐干”新闻。有的人甚至不屑一顾,很少涉笔。这种看法和态度,笔谓之;界内人士对新闻报道的自我摧残。  相似文献   

15.
“娱乐化”不忘媒体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丹锋 《新闻实践》2006,(10):56-56
近两年以来,国内各地新闻以及省内各档新闻,都有一种“娱乐化”倾向。要不要“娱乐化”成为业界争论的焦点。什么是新闻“娱乐化”?有的把社会新闻的增加归为“娱乐化”;有的把民生新闻增加归为“娱乐化”;有的把奇闻逸事增多,叫做“娱乐化”;也有的把报道方式的“剧情化”叫做“娱乐化”。以我的理解,娱乐化应该是,“用多种娱乐方式,侧重选择一些非传统题材,为增加报道可看性的新闻报道倾向”。它把新闻从以传递信息为目的要求,向以观赏性、娱乐性目的为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程式化”。是借用中国传统艺术的术语。中国许多传统艺术都有“程式化”的特点,这是艺术的创造者和欣赏者约定俗成的规范。也是评判艺术的基本尺度。但在许多艺术创作中.有的一味摹古.显得古板、僵化,缺乏变化和创新。也为许多人所诟病。新闻报道选题“程式化”.就是指新闻报道选题中的既定模式、习见模式。  相似文献   

17.
《档案与社会》2003,(4):1-1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资源已成为人类经济活动、社会活动的战略资源。早在1984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陈熹 《新闻前哨》2002,(7):17-18
新闻报道是大众传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而信息是传播的内容。威尔伯.施拉姆和威廉·波特在《传播学概论》中说:“信息是传播的材料”。新闻在本质上是一种信息,提供信息,是新闻媒介的首要功能。因此,新闻报道的信息含量直接影响到报道的质量,受众喜好,传播效果等等。增大新闻报道的信息含量,是新闻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关于信息的定义,目前我国学者比较认同的一种说法是“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以及关于事物运动状态的陈述”(钟义信在“新技术革命知识讲座”中提出)。新闻报道中的信息含量,我认为是指具有事实性的显性信息和事实…  相似文献   

19.
边缘体裁与新闻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事业都是在创新中前进和发展的,以传播新的信息为本的新闻事业更需要创新,处在大变革的时代尤其是如此。改革开放的今天,我国新闻事业的体制和机制要创新,新闻报道的内容和形式也要创新,需要探索的问题很多,本文以管窥豹,只谈当前新闻报道形式创新遇到的一个问题:边缘新闻体裁在新闻创新中的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四不象”的遭遇   在笔者历年参加的各种好新闻评选会上,评委们一次又一次遇到了同样的烦恼:一些作品的体裁难以界定,是“四不象”。有的报社送评的消息,有评委认为它是通讯,有的报社送评的言论,又…  相似文献   

20.
王庭僚 《新闻知识》2001,(11):23-25
新闻报道是写给读者看的,是让读者获得信息、增长知识的。一般说,一篇报道发布出去就完了,因为信息已经传播出去,“作用”已经发挥了。可有一种报道不同一般,它可以“引出”新的报道,产生连锁反应,引出一连串的新闻事实和故事。我们应该关注这一现象,研究其特点和规律,因为它关系着提高报纸质量、增强报纸的公信力和感召力。连锁反应:由新闻引出的新闻有的新闻报道推出后,又引出一篇或多篇新闻报道。这种由新闻引出的新闻,由报道引出的报道,似乎可以称为新闻衍生物。2000年1月20日,《深圳晚报》在一版通栏发布一条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