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艺术化、艺术生命化是美学大师宗白华的人生观和艺术观.《流云小诗》正是宗白华用诗的艺术形式来表现他对生命的认知和体会,其中透露出来的生命之真、生命之善、生命之美无不倾注着诗人热烈的生命情怀.  相似文献   

2.
《滁州学院学报》2021,(1):31-36
韦应物作为盛唐至中唐转变时期中的重要诗人,在诗坛上一直都有其特殊地位。在遭遇时代悲剧、扈从玄宗的独特体验等多重影响下,其诗歌创作呈现出明显的时间指向性,尤其是停留于对盛唐的追忆与感叹。以此为出发点分析韦应物相关的诗歌作品,可以展现出其诗歌中以追忆盛世的形式所再现的盛唐气象,以昂扬进取的精神风貌而传承的盛唐风骨,以复杂多变的生命体验而吟发的盛唐悲音,从而以窥贯穿于诗人一生的盛世情怀,并领略其诗歌中除"淡泊"之外别样的盛唐风采。  相似文献   

3.
韦应物是中唐前期的重要诗人,是唐诗处于开元、元和两个诗歌高峰时的重要诗人。他对盛唐辉煌的诗歌艺术有所继承,同时对下一个诗歌高峰的到来又起到引发作用。并且,韦应物也是中国诗歌史上清远=派诗风得以继续发展的关键性人物。所以,我们可以说韦应物在唐代诗歌史乃至中国诗歌史上都是一个重量级的诗人。韦应物在诗歌史上的丰功伟绩并不  相似文献   

4.
诗人韦应物能够在大历时期卓然而出,自成特色,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濡染盛唐风韵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本文从韦应物诗歌所体现出的诗人的精神面貌、诗风的延续以及诗歌的表现方式和艺术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力图寻找韦应物诗歌和盛唐气象的某些契合点。  相似文献   

5.
故乡是李强诗作中绕不开的话题,诗人用饱蘸怀乡思乡的人文情怀,抒写自己内心对于故乡的情思。在李强的诗作中,存在着两种故乡的抒写。一种是植根在日常生活里的,充满生命意识生命况味的尘世故乡;一种是诗人对于内心理想和自我信念的执着追求的精神故乡。这两种故乡在李强的诗歌中充分融合,最终演示出一种永远在路上,强烈地寻找诗意理想的企图,追求还乡的人生信念。  相似文献   

6.
刘扬 《教学随笔》2010,(6):34-35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暮春,韦应物调任滁州刺史。此诗当作于德宗兴元元年(784)春。李儋(dan),字元锡,曾官殿中侍御史,是诗人的诗交好友。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故诗人以此诗作答。  相似文献   

7.
《滁州学院学报》2018,(4):40-45
在生活困苦和价值混乱的时代,杜甫以反身而诚的方式,将价值追求从外在事功转向内在心性,追求人性的提升与完备,并将之视为个体生命的存生依据和价值根源,达致了人格全美和人性全善的境界。杜甫这种以仁心为基础的家国天下情怀和精神贫乏时代的心性追求,启发当代诗人突破个人狭隘的精神限阈,召唤着当代诗人加入到向伟大心灵进发的行列之中。  相似文献   

8.
任何一位诗人,都有其独特的审美趣向和审美追求,这种独特的趣尚和追求,一旦溶于其作品中,便建构成其鲜明的风格。韦应物的山水田园诗,就是以其独特的清谈、自然、抒情风格"自成一家之体",在唐代诗歌史上占有特殊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9.
近三十年来,对中唐时期诗坛重要诗人韦应物的研究,成果丰硕。特别是自韦氏家族四方墓志出土后,再次掀起学者对韦应物及其诗歌的研究热潮。本文以近三十年为限,对学术界关于韦应物及其诗歌的研究进行综述,理清线索,分析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辋川集》是王维归于辋川所作。不论在内容上或者是在表达形式上《辋川集》这组诗都别具一格。诗歌在意象选取方面,倾向于选取自然山水景物;在内容方面,主要表现了诗人的禅佛思想及山水情怀,体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对生命的追寻;在表现形式上,采用五绝和同咏的形式来突显辋川作为自己精神追求的园地。  相似文献   

11.
美点赏析《生命的流》这首小诗尽管短小,但却通过象征与比喻,展示了生命对大自然之美的深情爱慕与倾心追求,展示了生命对诗意人生的潜心经营,展示了生命与一切美的事物融合为一的全面践履。诗人力求在这样的生命践行中,融入生生不息、周而不怠的宇宙之流,让有限生命汇入无限精神之海。为此,诗人将生命客观化为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长流,赋予无形的生命情怀以可感可触亦可发人深思的客观存在(从修辞学角度来说,这里运用了比喻)。而后,诗人将生命的物象——水流进一步分解为四种波流,它们来自小河与海洋,横贯整个自然宇宙;来自琴弦与心泉,涌动…  相似文献   

12.
高慧 《华章》2012,(20)
禅宗思想对唐代山水诗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首先影响了诗人的创作观,实现了物我超越后,诗人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和宁静;进而导致了山水诗中清远、空寂的意境的产生定型.尽管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的艺术风格不尽相同,但缘于禅宗思想影响的创作观念和意境追求却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杜甫诗歌展现了诗人饱满、庄严、凛冽的生命状态,显示了诗人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基本态度,表现了诗人助君济世、自觉为诗的生命追求。探讨杜甫诗歌中的生命意识和生命追求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邵燕祥打油诗中讽刺作品是其对人类生命状态的关注,其中注入了诗人洞彻世情的嘲讽,显示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人文情怀以及对于自我的深刻审视,是诗人赤子之心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李白不仅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而且也是有着深厚的人文情怀的伟大诗人。其人文情怀具体表现在:关注百姓的生存状态,反对戕害生命的战争,珍视友谊,同情妇女,富有亲情以及坚持独立人格等方面。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和侠客奇士的行为、遭际,对李白人文情怀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斌 《现代语文》2005,(3):40-42
从"五四"时期的诗歌到40年代的历史剧,郭沫若的文学创作始终饱含着一股强烈的生命意识,贯穿着对生命终极意义的追寻与探索.早期以<女神>为代表,诗人以澎湃激荡的浪漫主义情怀不遗余力地张扬自我的生命意志,高歌破坏与创造的生命力,通过对生命的否定之否定,追求"一切的一与一的一切"的融合与永恒,但他这种以个性解放为基调的热烈追求不可避免地要导引到一种悲剧的情境中去.  相似文献   

17.
韦应物是中唐时期的一个重要作家,他的诗歌向来以冲淡平和著称,当时在诗坛上有“韦柳”之称。本文结合他的生平事迹重点分析他性格方面的独特性,由于诗人独特的生活经历再加上中唐特殊的社会背景,这一切铸就了诗人独特的性格特征。在他的性格中有仕与不仕的矛盾冲突,但在两者的冲突中诗人终于找到融合点———心理达到平衡。韦应物诗歌给人以冲淡的感觉,其实在这种冲淡的风格下隐含着诗人性格的孤独因素。  相似文献   

18.
韦应物是中唐时期的一个重要作家,他的诗歌向来以冲淡平和著称,当时在诗坛上有“韦柳”之称。本文结合他的生平事迹重点分析他性格方面的独特性,由于诗人独特的生活经历再加上中唐特殊的社会背景,这一切铸就了诗人独特的性格特征。在他的性格中有仕与不仕的矛盾冲突,但在两者的冲突中诗人终于找到融合点———心理达到平衡。韦应物诗歌给人以冲淡的感觉,其实在这种冲淡的风格下隐含着诗人性格的孤独因素。  相似文献   

19.
韦应物是中唐著名的诗人,其诗以平淡自然著称,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音声论是韦应物审美观念的重要内容,其思想渊源与理论内涵受佛教影响颇深。韦应物认为,音声是由"因缘和合"而产生的。从审美层面来看,音声论在肯定客观美感存在的同时,更推崇审美主体的自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王林玉 《语文知识》2006,(10):42-42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这首七言律诗是韦应物寄赠老朋友李儋的,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和期盼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