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风》2020,(22)
玉米秸秆是一种可再生的绿色生物质能资源,现阶段开发利用率较低。本文以玉米秸秆为原料提取纤维素,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进行纤维素提取时,最佳提取条件为Na OH的浓度为6%,温度为80℃,H2O2的浓度为0.7%。本实验对玉米秸秆的高效综合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市政污泥和农业秸秆为原料,制备了一种高效、环保、低成本的复合型吸附剂。考察了污泥-秸秆混合比例、吸附时的p H值、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等因素对Cr6+吸附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污泥与秸秆配比为1:1.25,碳活化时间2h,温度800℃的制备条件下制得的吸附剂性能最好,此时对Cr6+的吸附效率可达99.67%。  相似文献   

3.
为降低黄粉虫养殖成本,探索农业废弃物利用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选取了8种本地区易获得的农业废弃物,包括油菜秸秆、水稻秸秆、小麦秸秆、玉米秸秆、甘蔗皮、玉米芯、大麦虫粪和黄粉虫粪,将其按不同比例与麦麸混合,用EM菌液发酵后饲喂黄粉虫幼虫,分析废弃物发酵料对黄粉虫幼虫增重和存活的影响。结果发现,黄粉虫幼虫的增重和存活率均随发酵料中废弃物比例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而且相同比例的不同种废弃物发酵料对黄粉虫幼虫的增重和存活的影响也存在明显差异。综合废弃物发酵料对黄粉虫幼虫增重和存活的影响得出,供试的8种废弃物以油菜秸秆饲养效果最佳,其次是大麦虫粪;同时为保证黄粉虫幼虫有较快的增重速度和较高的存活率,发酵料中废弃物的添加比例应控制在饲料总重的70%以内。试验结果为农业废弃物的利用和降低黄粉虫养殖成本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专利信息     
混合沼气发酵料及其制作方法专利申请号:02122387.4农村沼气一般用有机物发酵生产。解决沼气池发酵不足的状况,通常是将一些农作物秸杆、杂草经堆沤后入池,以增加发酵料提高产气量。本发明提供的是由多种农作物秸杆经过粉碎工艺处理后,按照不同配比混合制作的沼气发酵料。它既可使发酵料不足的沼气池用户接受使用农作物秸杆作沼气池发酵料,同时又适应各种家用沼气池型的使用,明显提高沼气池单位体积产气量。它对于农村沼气的应用和保护生态环境以及有机农业具有积极意义。本发明公开了用于烤烟腋芽抑制的天然抑芽剂,从植物中采集、分离、纯…  相似文献   

5.
以多杀菌素的产生菌刺糖多孢菌为试验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基的研究,探索不同浓度的碳源、无机盐对多杀菌素生物合成的影响。经过试验,最终筛选到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250ml的三角瓶中装量25ml,消前p H7.0,转速220r/min,温度28℃,移种量为8%是最佳的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6.
通过充分利用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有机肥源,在日喀则市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较好的项目县、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或粮油高产创建实施面积较大的项目县,采用两种不同用量的腐秆剂对秸秆、畜禽粪便等进行高温腐熟处理,结果表明:按每1000千克原料添加腐秆剂5千克比例的腐熟效果最佳,本研究为提高有机肥质量,减少化肥施用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我区耕地综合产出能力,以及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郭小霞 《科技风》2012,(10):45-46
本实验以干酪副产物——乳清为原材料,加入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干酪乳杆菌三种菌进行发酵,添加调味料后调制成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发酵饮料.对原料进行处理后,以 DPPH·清除率为指标,对干酪乳杆菌浓度、发酵时间、发酵温度、乳清浓度进行单因素实验,再通过正交试验获得抗氧化活性最高的发酵乳清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得到最佳发酵条件:干酪乳杆菌浓度为4%,发酵时间为8h,乳清底物浓度为10%,发酵温度为41℃.获得具有抗氧化功能的发酵乳清饮料,其口感、色泽和组织状态好,营养价值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防止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集中排放所产生的环境污染,该文对生物发酵床、粪污沼气工程、粪便堆肥技术、粪便焚烧处理等方法进行了对比。生物发酵床是小型规模化养殖场的较好的选择项目;粪污沼气工程可利用性强,比较适合大、中型规模化养殖场;粪便堆肥技术和粪便焚烧处理容易产生二次污染。粪污沼气工程和生物发酵床高低搭配解决规模化养殖场饲养过程中污水的滞留和外泄,使养殖场粪污达标排放,解决彰武县规模化畜禽养殖粪便污染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针对水源水中硝酸盐氮(NO3-N),采用批实验开展了生物脱氮研究,考察了碳源种类对生物脱氮的影响,并考察了豌豆秆作为固体碳源时颗粒铁、碳源用量、NO3-N初始浓度和水温等因素对生物脱氮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甲醇、豌豆秆和木屑完全脱氮的时间分别为2天、7天和30天;三种碳源均会引起亚硝酸盐氮的短暂积累,但最大积累量出现的时间不同;在模拟水中富含溶解氧时,含有颗粒铁的反应瓶在2天内可以实现完全脱氮,而对照瓶仅去除45.7%的NO3-N;第2天时,1g豌豆秆时NO3-N去除率为47.8%,3g时去除率为71.9%,而5g时去除率为99.6%;低浓度和高浓度时的豌豆秆生物脱氮速率分别是11.28mg/L/d和10.91mg/L/d;15℃时的豌豆秆生物脱氮速率约为33℃时的1/3,27℃时的脱氮速率约为33℃时的3/4。碳源种类、颗粒铁、豌豆秆用量和水温显著影响豌豆秆生物脱氮效果;在既定浓度范围内(5.65mg/L-21.92mg/L),NO3-N初始浓度对生物脱氮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户用沼气主要发酵原料资源量的估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农村户用沼气池运行的发酵原料主要有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和人粪尿,本文对这几种原料的资源量进行了估算,并分析了其分布状况。结果表明,1999年~2006年农作物秸秆的总量保持在(5.5~6.4)×108t,以稻谷秸秆、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为主(约3/4);畜禽粪便的总量从 33.9×108t稳步增至41.2×108t,畜类粪便中以牛粪(约46%)和猪粪(约35%)为主,禽类粪便(约3.0×108t)中以鸡粪(约75%)为主;人粪尿总量随着农村人口变迁,从4.5×108t减至4.0×108t。3种类型中,以畜禽粪便为主,其比例从76%逐年上升至80%。河南、四川、山东、河北、湖南五省各种主要发酵原料的数量均位居前列,从其总量和比例关系来看,为发展沼气提供了充足和较均衡的原料,为大规模发展沼气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以某项目为例,针对山东某区域禽畜粪便污染物开展了"厌氧消化技术-沼渣堆肥利用-沼气发电-余热回收利用"循环立体生态综合模式、良性循环为目标的新型生物质能源综合梯级利用体系建设。为畜禽粪便生物质发电技术在山东地区的推广提供了参数和依据。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以将每万只鸭的粪便每年产生沼气约47000m~3,发电约3.4MW,节约煤约730kg,但要保障单位鸭粪沼气的产生量达到95m~3/t并且甲烷浓度达到50%。  相似文献   

12.
在酸奶中加入瑞士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混合做发酵剂,弥补单一的发酵菌发酵乳制品酸味重,风味欠佳的缺点,并对三菌混合发酵酸奶的工艺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瑞士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混合作为发酵剂无拮抗作用,可混合作为酸乳发酵剂。发酵酸乳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最佳配比为1∶2∶1,接种量为4%,加糖量为10%,脱脂乳浓度为9%。  相似文献   

13.
以硫酸为改性剂对粉煤灰进行改性,考察了改性粉煤灰投加量、吸附时间、罗丹明B初始浓度和p H值对去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0.0 mg/L罗丹明B溶液50.0 m L,硫酸改性粉煤灰投加量为0.3000 g,吸附时间为100 min,p H值为2,此时去除率去除率为84.68%,去除容量为1.41 mg/g。  相似文献   

14.
针对水源水中硝酸盐氮(NO3-N),采用批实验开展了生物脱氮研究,考察了碳源种类对生物脱氮的影响,并考察了豌豆秆作为固体碳源时颗粒铁、碳源用量、N03-N初始浓度和水温等因素对生物脱氮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甲醇、豌豆秆和木屑完全脱氮的时间分别为2天、7天和30天;三种碳源均会引起亚硝酸盐氮的短暂积累,但最大积累量出现的时间不同;在模拟水中富含溶解氧时,含有颗粒铁的反应瓶在2天内可以实现完全脱氮,而对照瓶仅去除45.7%的N03-N;第2天时,1g豌豆秆时N03-N去除率为47.8名,3g时去除率为71.9%,而5g时去除率为99.6%;低浓度和高浓度时的豌豆秆生物脱氮速率分别是11.28mg/L/d和10.91mg/L/d;15。C时的豌豆秆生物脱氮速率约为33。c时的1/3,27cc时的脱氮速率约为33oc时的3/4。碳源种类、颗粒铁、豌豆秆用量和水温显著影响豌豆秆生物脱氮效果;在既定浓度范围内(5.65mg/L-21.92mg/L),N03-N初始浓度对生物脱氮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青藏高原地区气温低所带来的沼气池发酵物料温度低、沼气产气效率低等问题,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能光热资源,本研究设计了一种以太阳能为辅助加热源的沼气发酵装置。结合当地气候条件,确定了该装置总体结构与关键部件设计选型,并进行了相关沼气发酵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够实现在太阳辐射强度高、昼夜温差大的高原地区处于不同日照环境下的沼气发酵,能够使各种常用沼气发酵物在较为恒定温度下,产气时间缩短,较普通沼气池产气效率有所提高,增加了经济与使用效益。该装置的设计将为中国太阳能辅助沼气发酵装置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大孔吸附树脂对冬虫夏草多糖吸附特性,包括树脂预处理、冬虫夏草渗滤液的浓度、上样液的p H、冬虫夏草多糖液的流速及温度对冬虫夏草多糖吸附过程的影响,从而确定适宜的吸附条件。结果为:浓度2.0mg/m L,p H=6的水相流速为1.0m L/min,在温度为15℃时,为最佳的上柱吸附条件。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白云石的粒径、煅烧温度和时间对氧化镁产率的影响,以及硫酸铵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对钙离子去除效率的影响,并对联产硫酸钙(石膏)作了较深层的探究.实验结果表明:白云石为100目、煅烧温度为800°C、煅烧时间为1h时,得到的氧化镁纯度、转化率较高;利用14%硫酸铵溶液与煅烧产物在90°C条件下,反应1h,氨循环量为初始铵氨比为1:1.5,制备得到的.氢氧化镁的堆积密度为0.29g/cm3,纯度为98.06%颗粒呈片状结构,形貌规则,分散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红蓝草多糖的含量,用正交设计法筛选和优化红蓝草多糖的提取工艺。以料液比、提取时间、溶液的p H值、提取温度作为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各因素对提取红蓝草水溶性多糖的影响为: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溶剂p H值提取时间。确定较优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40(m:v),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为2h,提取溶剂p H值4.5,在该工艺条件下,红蓝草多糖的得率为8.018%,说明红蓝草除了主成分紫蓝素类、黄酮类外,其多糖的含量也较高。  相似文献   

19.
聚合氯化铝是净水厂常用混凝剂,本文探讨了不同p H、温度和石灰与混凝剂投加顺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弱碱性的环境和较高的水温有利于提高聚合氯化铝的混凝效果,同时采用石灰对进水p H进行调节后再投加聚合氯化铝更有利于混凝过程。  相似文献   

20.
以产L-乳酸的两种乳酸菌种进行复合配比发酵原料乳,开发功能性酸奶产品,改进传统的生产工艺,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乳酸菌La与Lb配比为2:1、接种量为32%、加糖量8%、发酵温度为38℃、发酵时间7h。该结果为改进酸奶的制备工艺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而且也将为实际应用提供必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