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形成的,是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和意志品格的集中体现和综合反映。高校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阵地,应在大学生中大力宣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民族精神,将中华民族精神发扬光大,努力将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中华民族精神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学习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必定会激发全体人民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不断振奋民族精神,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中国历史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国家选择在每年的9月份开展培育学生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活动,其寓意不言自明:那就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契机,培养学生继承中华民族健康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指出,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要“以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为核心,着眼于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历史、文化、生活方式的归宿感,培养学生对伟大祖国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的认同感,在弘扬中培育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面对世界范围的多种文化相互激荡,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当前学校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机勃勃、奋发向上的原动力。保持和发扬这种民族精神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既是高三历史课教学的重要目标,又是高三历史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一、夯实基础,突出重点,培养勤劳智慧的民族精神历史是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最好学科。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在饮血茹毛的原始时代,半坡氏族人在黄河流域肥沃的土地上种上了世…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指出,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要"以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为核心,着眼于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历史、文化、生活方式的归宿感,培养学生对伟大祖国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的认同感,在弘扬中培育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面对世界范围的多种文化相互激荡,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当前学校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培养中学生的中华民族精神,对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长远意义和现实作用。这当引起我们历史老师的重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中华民族精神谈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精神根植于五千年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史。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与文化交融的背景下,弘扬民族精神与培养青年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具有一致性。与时俱进地弘扬民族精神,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使中华民族得以复兴的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9.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只有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才能为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昂扬向上的精神动力。培养民族精神应把青少年做为重点,青少年 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只有大力倡导青少年弘扬民族精神,才能把亿万青少年紧 紧聚集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 个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0.
【学习目标】了解中华文化的产生、内涵及作用,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及特点,知道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作用及其发展。从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的历史进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巨大魅力,感受中华文化特别是传统美德对我们产生的深刻影响,培养用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能力。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基础上,增强对其认同感并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体验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所产生的巨大作用,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重点提示】1.中华文化有哪…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灵魂,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传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前党中央提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其核心也在于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大力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机勃勃、奋发向上的原动力。保持和发扬这种民族精神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既是高三历史课教学的重要目标,又是高三历史课教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充分利用中国哲学、历史、文学、艺术、民俗等方面资源,加强对学生进行优秀人文传统的教育和熏陶,帮助学生认识和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精神;热爱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继承中华民族的人文传统。民族精神教育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历史、文化、生活方式的归属感,培养学生对伟大祖国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14.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探索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依然能够以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而物理学科作为高中阶段学生们的必修科目,具有得天独厚的探究意识培养条件,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不仅是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义勇军进行曲》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它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既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意志,又有高超的艺术创作技巧。它不仅是歌曲创作的典范,而且也是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和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教材。  相似文献   

16.
师范学校是为社会输送师资的,是教育的基础。师范教育在弘扬中华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为社会培养具有中华民族精神适应教育发展需要的合格的人民教师。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珍贵的财富。它是中华民族精神与人格精神的审美体现与高度升华;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它对培养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民族意识有着积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尤其是在民族文化传承方面有着深远意义。为此,对大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文化教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8.
红旗渠精神在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红旗渠精神所传达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自强不已、奋斗不息意识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精神符号,这一宝贵精神财富能够回答新时代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运用好红旗渠精神这一生动教材,讲好红旗渠故事,传承和弘扬好红旗渠精神是高校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正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贯穿古今的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学好历史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是当代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需要.怎样学好历史呢?一、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民大众,历史上出现无数的英雄模范人物,在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是民族精神的具体化,是培养学生民族精神的生动材料.如人文初祖黄帝;"路漫漫其修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中华民族精神,亦称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达14年反抗日本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主体精神。它是在抗日战争中为中华民族成员广泛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与道德规范的集中反映,并通过中华民族成员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情感方式等加以展现。以救亡图存为主导价值理念的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与升华,在中华民族精神现代化的进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为现当代中华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它明确了现代民族精神的发展方向,促成了全民族独立意识的形成,赋予了爱国主义以人民性的时代内容,是中华民族精神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