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梁海彬 《大众科技》2008,(7):176-178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青少年犯罪现象日益加重,且犯罪向低龄化、暴力型、团伙犯罪转变。犯罪的预防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而要做好预防,则必须把握青少年犯罪的新特点,以及对其犯罪的原因进行研究,如此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为有效地减少犯罪的发生找到行之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社会关注程度最高的问题之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多种多样,原因错综复杂.试结合心理学、社会学有关知识对青少年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青少年犯罪的现状,指出了青少年犯罪所具有的一般特征和农村青少年犯罪的自身特点。在农村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中也按照从一般到特殊的逻辑顺序分别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普遍原因和农村青少年犯罪的特殊原因,指出了农村青少年的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文化氛围自身存在的不足及其对农村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青少年犯罪的现状,指出了青少年犯罪所具有的一般特征和农村青少年犯罪的自身特点.在农村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中也按照从一般到特殊的逻辑顺序分别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普遍原因和农村青少年犯罪的特殊原因,指出了农村青少年的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文化氛围自身存在的不足及其对农村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社会关注程度最高的问题之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多种多样,原因错综复杂。试结合心理学、社会学有关知识对青少年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刘辉 《科教文汇》2007,(7X):205-206
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青少年犯罪的现状,指出了青少年犯罪所具有的一般特征和农村青少年犯罪的自身特点。在农村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中也按照从一般到特殊的逻辑顺序分别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普遍原因和农村青少年犯罪的特殊原因,指出了农村青少年的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文化氛围自身存在的不足及其对农村青少平犯罪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概述了青少年的心理、生理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及社会不良环境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重点讨论为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心理教育等应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般说来,青少年犯罪是指25周岁以下14周岁以上的青少年违犯国家法律法规,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而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青少年犯罪以其犯罪主体年龄小、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周期长等因素而备受人们关注。犯罪低龄化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在各类犯罪中的比重不断攀升,呈现出犯罪低龄化、暴力抢劫犯罪增多、团伙犯罪增多、作案方式成人化、作案手段凶残化和高科技化等特点,尤其是低龄化现象不容忽视。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一份统计资料表明,近年内,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比例逐年上升,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青少年犯罪呈逐年上升态势,特别是大学生犯罪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文章针对大学生犯罪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预防大学生犯罪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姚昕 《内江科技》2007,28(7):71-72
青少年犯罪问题是现实经济社会的一大危机,本文就青少年犯罪呈现的特点及犯罪心理的文化根源进行分析,提出了防范犯罪行为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阮维 《知识窗》2011,(7X):20-21
<正>青少年犯罪是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学校是青少年从家庭走向社会,从蒙昧走向理智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防止他们违法犯罪的有力防线。研究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原因,在学校教育中采取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加强预  相似文献   

12.
当今青少年犯罪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它严重危害着社会各方面的利益,而其中,青少年团伙犯罪又是一种主要形式,它比单个的青少年犯罪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本文主要论述两类团伙犯罪:有人指使型和无人指使型。有人指使型种主要是特殊青少年团伙犯罪,本文根据笔者的经历具体论述了它的主要形式、特点、形成原因。同时还论述了公安执法部门及人员在处理这种类型的犯罪时遇到的困难、问题及挑战。最后叙述的有人指使型青少年团伙犯罪的表现和成因。  相似文献   

13.
张楠 《中国科技纵横》2010,(18):280-280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中国社会犯罪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尽管在我国法律法条中还未出现“青少年犯罪”这一称谓,但作为青少年这类特殊群体的犯罪行为,给社会和家庭造成的负面影响,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青少年违法犯罪近年来在我国呈上升趋势,而且还表现出低龄化、团伙化、成人化、智能化、凶残化等新的犯罪特点,这是社会诸多方面消极因素的综合反映,已经引起社会各界以及学校、家庭的高度关注。本文分析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简要介绍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在世界上一直是比较低的,这是教育和保护工作取得的成绩。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当前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不容乐观。做为教育工作者,要深入了解青少年犯罪的成因与主要特点,进而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做好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的发展,青少年犯罪日趋直上.在全面考察了网络及青少年犯罪现状的基础上,对网络和青少年犯罪关系从暴力犯罪、财产犯罪、性犯罪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对其产生的原因从家庭教养方式、青少年心理不成熟、网络伦理的不健康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从加强法律和思想品德教育、加强网络监管、加大心理辅导的投入和工作力度、健全法律法规四方面进行预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凸显,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犯罪法》,对青少年犯罪起到了抑制作用。笔者因工作关系感到近期青少年犯罪有上升的趋势。笔者现对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谈一下认识。  相似文献   

17.
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在世界上一直是比较低的,这是教育和保护工作取得的成绩.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当前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不容乐观.做为教育工作者,要深入了解青少年犯罪的成因与主要特点,进而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做好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青少年犯罪一直就是一个比较严峻的社会问题,近年来,少年犯罪不仅人数增多,而且涉及面广.有关调查显示,有50%以上的"问题少年"其"问题"出在家庭.青少年犯罪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19.
张玲玲 《科教文汇》2007,(8Z):54-54
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在世界上一直是比较低的,这是教育和保护工作取得的成绩。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当前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不容乐观。做为教育工作者,要深入了解青少年犯罪的成因与主要特点,进而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做好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20.
黄海兰 《科教文汇》2020,(9):169-170,17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与普及,网络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较大影响,青少年犯罪也与网络有较大的相关性,网络导致青少年情感缺失、社交障碍、道德水准下降。由于网络的影响,青少年存在着人的需要、动机、认知以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对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有极大的消极作用。预防青少年犯罪心理的产生,需要重视社会环境的建设,完善青少年监管过程中的道德法制建设,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已产生心理问题的青少年需要进行专业的心理治疗,只有建立了系统化的预防措施才能使有效预防由于网络原因导致的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