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质,实验是重要的途径.设计了两个改进实验:一是用热的无水乙醇溶解氢氧化钠以加大碱的浓度,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采用排液的方式收集纯净氢气,通过加水前后反应现象的对比,掌握反应的实质;二是使用注射器实现铝的去膜、与水反应、气体检验一体化,体现反应实质.两个实验都能产生明显的实验教学效果,较好地体现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要求.  相似文献   

2.
演示钠与水反应的实验,通常要分2步进行。一是把钠粒投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发生反应,以便观察钠与水反应的现象;二是用刺孔铝箔纸包裹钠粒,用镊子夹持置于水面下,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并检验氢气的存在。实验方法的缺点是收集氢气的操作不够方便,收集的气体只能做1次实验,演示费时。为此,笔者对实验做如下改进。一、实验原理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气比空气轻,能跟氧气反应,因此可用吹气泡、点燃和爆鸣  相似文献   

3.
铝是高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铝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能与水反应,但铝与水连续的反应较难完成,实验现象不明显,本文从学生的一些盲点和实验进行改进,克服教学上的困难.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 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常温下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高一教材(人教版)采用了两个实验,演示钠与水的反应及氢气的收集与检验.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两个演示实验存在着如下缺点: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常温下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高一教材(人教版)采用了两个实验,演示钠与水的反应及氢气的收集与检验。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两个演示实验存在着如下缺点:1.钠与水反应剧烈,易发生爆炸而造成危险。2.钠与水反应的速率不易控制。3.用试管收集氢气检验时,不便于操作,且易发生危险。为了弥补以上不足,笔者对教材中的实验作了巧妙的改进。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二、实验用品  相似文献   

6.
钠能与水反应产生氢气,为了演示这一性质,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第一册教材中安排了两个实验:一是将钠投入水中,观察钠在水中的变化;二是收集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进行检验,证明钠与水反应中有氢气产生。采用课本中的方法进行实验,存  相似文献   

7.
邵斅农 《考试周刊》2011,(42):188-189
本文针对200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第一册教材中安排的钠与水反应演示实验的改进,即:一是将钠投入水中,观察钠在水中的变化;二是收集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进行检验。证明钠与水反应中有氢气和碱生成的分离实验进行整合性的创新改进,便于观察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8.
高中化学钠与水反应这一实验中,由于不可排除铝的存在,无法肯定收集到的氢气是钠与水反应所释放。鉴于此,建议为了保留原有实验简单、易操作的特点,可用几层纱布或塑料(刺孔)等材料来替代铝箔,改进了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9.
研究金属与水的反应是研究金属化学性质的重要手段.较高温度下铁粉能与水蒸气反应是铁为一种较活泼金属的有力证据,但该反应远没有钠跟水反应那么剧烈.为了证明铁是一种较活泼金属,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材中设计了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实验[1],但该实验方法存在试管易破裂、反应速率慢、产生氢气少、实验现象不明显等不足[2].为此笔者在已有实验改进的基础上针对上述不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改进,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对金属铝和熔融氢氧化钠不反应的观点提出了 质疑。通过4组铝粉和氢氧化钠尝试性的实验探究’结果发现 铝和熔融氢氧化钠能发生反应并产生氢气,得出水不是铝和氢 氧化钠反应的必要条件,并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对铝和碱反应 的教材编写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钠与水的反应实验是中学化学重点实验项目之一,而现行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关于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装置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影响实验结论的准确性。因为钠被铝箔包裹,而钠与水反应的产物氢氧化钠能与铝箔反应生成氢气,干扰了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这一结论。二是气体不易收集。实验过程中钠与水反应时会移动,脱离铝箔,从而失去控制,浮出水面,导致生成的气体无法进行收集。三是存在安全隐患。在用  相似文献   

12.
铝与水反应实验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大塘 《化学教学》2004,(12):19-20
铝虽然是活泼金属,但由于表面上覆盖了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不能进一步同氧和水作用,因而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因此设计铝与水反应的实验方法,不仅有助于让学生充分认识金属铝的化学性质和深刻理解其变化规律,而且对如何准确掌握和灵活运用这些规律更好地为生产和生活服务提供新的实验依据,同时也为将课堂教学与科学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发展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金属铝和熔融氢氧化钠不反应的观点提出了质疑.通过7组铝粉和氢氧化钠尝试性的实验探究,结果发现铝和熔融氢氧化钠能发生反应并产生氢气,得出水不是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必要条件,并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对铝和碱反应的教材编写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改善铝与水反应演示实验的效果,使用氢氧化钠溶液、氯化汞溶液、煤油等试剂,将筒式分液漏斗等一些常见仪器进行组装,设计了铝与水在中性条件下反应的演示实验装置,可明显地观察到有氢气和氢氧化铝生成。  相似文献   

15.
正铝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和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实验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一节中的两个重要实验,这两个实验均存在反应现象慢、难以得出正确结论的问题,为此,笔者进行如下改进。一、铝与稀盐酸反应实验的改进1.实验不足之处。用铝片做该实验根本无法很快看到所需要的现象。因为在铝片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膜,用砂纸很难打磨铝片上的氧化膜,而氧化膜与稀盐酸反应又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在短时间  相似文献   

16.
李惠宁 《宁夏教育》2012,(11):27-27
一、在空气中点燃铁和铝 铁和铝都是化学性质较活泼的金属,能与一些非金属反应,如氧气、氯气等。其中铁和铝在氧气中燃烧是初中化学必做的两个经典实验,铁在氧气中燃烧是火星四射,发出“嚓嚓”的声音,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这两个实验现象能帮助学生理解铁和铝是化学性质较活泼的金属,  相似文献   

17.
在《氢气制取及性质检验》实验教学中 ,在充分演示的基础上 ,我进一步进行了分析、设疑、引导 ,调动学生动手参与化学实验训练 ,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 ( 1)选用药品时加以分析引导。锌与稀硫酸反应的速度较适宜 ,稀硫酸没有挥发性 ,反应制得的氢气没有其他气体杂质 ,氢气较纯净。用钾、钠、铝跟酸反应速度过快 ,制得的氢气难收集 ;而浓硫酸的氧化性强 ,不能用来制氢气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放出氯化氢气体使制得的氢气不纯 ;硝酸的氧化性强 ,跟金属反应没有氢气生成。( 2 )在实验步骤及操作技能上进行启发 ,引导学生动手参与实验。…  相似文献   

18.
一、示例:浓硫酸与碳单质的反应1.提出问题。浓硫酸能否氧化非金属单质?2.收集信息。①在常温下,浓硫酸跟某些金属如铁、铝等接触,能够使金属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内部金属继续跟硫酸起反应。因此,可以用铝、铁槽车运输浓硫酸。②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可氧化不活泼金属铜,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③单质碳能被氧化为二氧化碳(稳定产物)或一氧化碳(不稳定产物,可被进一步氧化)。3.提出假设。浓硫酸和单质碳,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水。4.验证假设。方案一:气体产生白色沉淀(推知有CO2)通入…  相似文献   

19.
钠能与水反应产生氢气,为了演示这一性质,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第一册教材中安排了两个实验:一是将钠投入水中,观察钠在水中的变化;二是收集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进行检验,证明钠与水反应中有氢气产生.  相似文献   

20.
铝是性质活泼的金属,常温下即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因生成的氧化物薄膜致密而坚硬,且熔点很高,阻碍了反应的顺利发生,很好地保护了内部金属铝。对初次认识铝的性质的学生来说,会错误地认为铝难与氧气反应。因此,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是认识铝的性质的重要基础实验。人教版化学第二册2007版(P71)关于这一性质实验的操作,实验很难成功。新课改教材化学《必修1》中,铝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实验也不能从现象上很好地说明铝与氧气反应的活动性。若能在教学中补充并成功完成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无疑会对教学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