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尽管博物馆人早已将"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目标写在自己高扬的旗帜上,自觉地将博物馆视为社会发展的工具,但博物馆不过是代表着过去,博物馆是消解历史和艺术的场所一类的疑虑和批评并未平息.  相似文献   

2.
高校博物馆作为一个特殊的博物馆门类,日益成为我国博物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高校教学、科研的同时,高校博物馆面向公众,发挥社会教育功能,进而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凸显其公益属性和社会价值,将是提升自身专业品质和社会影响力的根本所在。本文在梳理我国高校博物馆的发展状况和社会服务潜力的基础上,对如何提升高校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功能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博物馆藏品置于其产生、存在和利用的社会历史背景中,置于博物馆这一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讨论博物馆藏品内涵意义的内容、性质、层次、特点和表现,认识到博物馆藏品意义是由与其相关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活动所决定的;博物馆藏品意义并不是浑然一体,而是区分为不同的层次;博物馆藏品意义并不是静止、孤立的事实或知识,而是运动、开放的社会行为过程;博物馆藏品意义并不局限于历史,同时也涵括和反映当代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博物馆的社会化与专业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与民主化、资源数字化的今天,博物馆该扮演何种角色引发了博物馆学界乃至社会的关注与讨论。无论发达国家亦或发展中国家,感受到压力与危机的博物馆人,似乎都高举“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大旗,高调地去迎合社会,以为这样便可化解因剧烈变动的世界带给博物馆的前所未有的挑战。信息时代的博物馆与社会的交流应该基于什么原则?是在坚守博物馆专业化基础上的社会化,还是以社会化来消解博物馆的专业化?所谓的博物馆社会化是否正在或者将会泛化博物馆、虚化博物馆学?本文将通过历史的考察、理性的思辨,对上述问题进行尝试性地回答,以期为全球视野和信息、交流技术飞速发展的语境下,当今博物馆与博物馆学所面临的挑战,做些许抛砖引玉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范晶 《采.写.编》2016,(1):335-336
博物馆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的.有什么样水平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就有什么样水平的博物馆.博物馆的现代化是这个博物馆的观念现代化、思想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综合体现,现代博物馆是从传统博物馆中生长起来的.  相似文献   

6.
纵观博物馆历史演化进程,博物馆为广大社会公众服务的教育职能是近代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它派生于收藏与研究两项基本职能,如今已发展成为博物馆的主要社会功能.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正面临深刻的变化,它促使现代教育向新的方向发展,世界博物馆事业亦将有大的改观,博物馆教育功能呈现出加强的趋向.我国博物馆事  相似文献   

7.
博物馆定义与当代博物馆的发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博物馆定义在博物馆的不同发展阶段起不同的作用。在博物馆发展初期,博物馆定义侧重于说明博物馆的业务特点,如博物馆工作对象和具体业务活动,将博物馆与其它类似的社会组织区别开,从而确立博物馆的社会位置和工作范畴。当博物馆数量增加、门类增加、业务内容丰富繁杂时,博物馆定义侧重于对博物馆本质特征的把握,以使表现形态各异的个体博物馆能够聚合成为一个社会部门,并使博物馆能够认识和坚持普遍性的组织特性和组织任务,保障博物馆获得必要的工作资源。  相似文献   

8.
博物馆是收藏、研究和教育机构,这是博物馆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从教育这一功能而言,博物馆的教育是通过对历史信息的传播米完成的,所以博物馆又是信息的传播机构,它将历史遗存、历史资料所承载的历史内容及相关的各种信息,通过设计、陈列、展示等手段,以直观、可视的形式,再现出米,将已经成为过去的、  相似文献   

9.
现代博物馆作为底蕴深厚的社会文化机构,既是历史记忆的储藏库,也是一所公众的社会大学。博物馆以藏品为基础,通过陈列展览宣传历史文化,对广大观众进行形象直观的社会教育。能够及时地了解、获得博物馆的展览和活动讯息是吸引观众走进博物馆的第一步。博物馆应该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依托多种媒体加强宣传服务,将博物馆的展览、文化活动推广至社会各界,吸引公众注意力,避免出现"门庭冷落"、"自我欣赏"等情况,让展览成为博物馆与社会大众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纽带。本文以山东博物馆2012年举办的《斯文在兹——孔府旧藏服饰特展》为例,探讨博物馆展览的宣传推广。  相似文献   

10.
博物馆征集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征集是博物馆获得藏品的手段和途径。一所博物馆 ,不但在它建立的时候需要积累一定数量的藏品 ,而且在它成立以后 ,也需要不断地补充和丰富藏品。藏品是博物馆的重要组成 ,是博物馆开展一切业务工作的基础 ,也是博物馆存在与发展的命脉。离开了藏品 ,博物馆就将不复存在。不仅如此 ,博物馆藏品的数量、质量及其研究利用程度 ,还是衡量一所博物馆发展规模、科学价值、总体水平及社会意义的主要标志。长期以来 ,由于历史及各方面的原因 ,博物馆的藏品征集工作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相应的加强 ,征集工作大多处于“守株待兔”的状态 ,社会征…  相似文献   

11.
论博物馆的现代化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中国正在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中国的博物馆也在从传统博物馆向现代博物馆转变之中。现就博物馆现代化的几个基本问题做一些论述。 一、博物馆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进程 博物馆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的。有什么样水平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就有什么样水平的博物馆。博物馆的职能水平、思想水平和科技水平是和它所处的社会的历史阶段相适应的。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发展起来的原始的、古代  相似文献   

12.
博物馆类型研究是分析博物馆特征并区别归类的研究工作。博物馆类型研究有助于对博物馆共性特质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将博物馆置于广泛的知识、社会、文化语境中定义博物馆的意义和价值。本文从历史发展视角,讨论博物馆类型的发展形成及分类标准,分析博物馆类型的"分类层阶"模式和"网络节点"模式。作者基于"博物馆业务知识框架+观众认知模式"复合标准,讨论了艺术类、自然类、科技类和历史类博物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博物馆空间将器物与观众型塑为被动观看的"物"与主动观看的"人"。现代性社会赋予了博物馆公共性与文化性的属性,而博物馆空间中的器物则被表征为满足观众文化需求与感官体验的物品,观众亦成为了器物表征的建构者。在博物馆现代性的影响下,观众通过自身的观看方式改变着器物的表征方式,并改变着博物馆、器物与观众三者之间的关系。博物馆人类学视域中的观众,是生活于现代性社会中的群体与个体,是博物馆发展与现代性社会发展契合过程中的观众。博物馆在型塑器物表征的同时,亦在将观众型塑为器物表征的建构者。  相似文献   

14.
提要:随着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工作的深入,博物馆行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博物馆评估的开展,旨在加强博物馆行业管理,促进博物馆事业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展示教育、社会服务功能。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我国博物馆评估工作初具成效,但仍面临着诸多困境与瓶颈。如何进一步规范博物馆评价标准,完善评价体系,提升评价效率,以适应新时期博物馆发展的需求,将是我国博物馆界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关键词:博物馆;定级评估;运行评估  相似文献   

15.
毛非 《大观周刊》2012,(40):187-187
博物馆是展示、宣传人类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播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而宣教工作是博物馆的重要工作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精神的需求日益增加,博物馆宣教工作将变得更加重要。为充分发挥宣教工作的优势,有必要博物馆宣教工作进行研究。本文主要从两大方面探索与研究了如何有效推进博物馆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16.
博物馆是一个文化教育场所,教育性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能之一,娱乐性也是博物馆教育的一个表现形式。博物馆的教育性和娱乐性如何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变化,把博物馆教育的内涵更好地外化为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是值得我们博物馆人思考的问题。本文以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活动为例,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说明博物馆的教育性和娱乐性的概念、关系及其方法论层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博物馆职业道德准则是博物馆专业人员自律的一种方法,它清楚地阐明了公众对博物馆行业可能有的合理的期望。要使博物馆职业道德准则真正成为贯穿从业人员职业活动的一种命令和约束力,还需结合各环节的职业活动特点适时进行培训,强化博物馆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和角色意识,将提高自身的总体业务素养当成一种自觉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在新时期中国博物馆事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作为社会公益性文化机构,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引起越来越多关注。在每天数以万计的参观者之中,在看似平常的参观行为背后,是否可以通过持续而有效的影响,使博物馆真正成为服务于社会最广泛群体的终身教育之场所?对于这个问题,国外诸多博物馆已践行了切实有效的策略,在中国的博物馆,由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化语境的差异使我们无法模仿西方经验,而应致力与探索本土化的博物馆教育理念。本文以终身教育之功效和社会发展对终身教育之诉求为起点,在现代社会学场域理论的视角下,将博物馆机构作为具有普遍性与公平性的教育场所,分析博物馆机构的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的相互影响,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探讨与社会发展现状相契合的博物馆学习功效、目标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参与。为了限定研究对象,本研究关注的博物馆机构特指历史类博物馆,不包括科学馆、美术馆等其它类型之博物馆。  相似文献   

19.
现代摄影术在我国发展已有百余年,它以其形象写实的手法,再现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大千世界。因此,图片是博物馆特别是近现代历史类博物馆发挥社会职能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基础。 随着历史的发展,博物馆图片藏量迅猛增长,而博物馆社会使命的发挥,更提高了图片的利用率。如何在茫茫片海中检索利用,是近现代历史类博物馆亟待解决的基本问题。现将个人工作中的一些认识,整理出来,供同行讨论、指正。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 近十年来台湾博物馆的发展,以地方的中小型博物馆最为活跃,现在有四百多所分布在各县市乡镇地方或大都会商业区。博物馆在台湾经过半世纪的发展,明显的出现了两大类型:其一,在北、中、南、东各大都会区有十几所国立的大型博物馆,它们配给大额的年度预算与专业人力,针对精致的文化与自然资产从事专业的保存、研究、教育与展示工作;另一类,占了博物馆总数量的95%,却是分布在二百多个乡镇中的地方小型博物馆,它们多数缺乏经费与编制内的专业人员,但却正在努力耕耘与社区居民的生活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