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对刚刚接触物理知识的初中生而言,物理充满了新奇、神秘、好玩,同时随着进一步地学习学生又感到物理深奥难懂.其实,学习物理就是在“悟理”,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悟理”,使学生在“悟理”中体验到物理的精髓.  相似文献   

2.
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胃口”,笔者认为一堂成功的物理课应增强以下“三味”。一、物理课要突出本味众所周知,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谓“物理”,就是通过“物”—物理实验引入物理概念,来研究物理规律,就是要以“物”悟出“理”的本质,以“物”明了“理”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物理物理,以“物”明“理”,很多物理教师就在教学中把“理”的说明,建立在“物”的展示——物理实验上面.然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常有一些物理实验,不能很准确很清晰地说明道理.那么,如果遇到了这类“不说理”的物理实验怎么办呢?笔者通过下面两个案例谈一些看法,算是抛砖引玉吧.  相似文献   

4.
当前,物理教学很大程度上把知识传授看得太重,往往淡化获取知识的过程。显然,这种方法舍本逐末,得不偿失。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呢?笔者就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谈三点看法。1.让学生知道“理”从“物”中来———见物人的认识过程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物理教学要加强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充分利用图形、图片、电视录像、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再现物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变化过程,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提供信息,促使学生进行分析物理现象的思维活动,自然地“悟”出其中的道理和规律,从而使学生掌握分析物…  相似文献   

5.
"物"理"务"理"悟"理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好物理,应按照由"物"理、"务"理到"悟"理这三个阶段进行. 所谓"物"理,就是通过"物"--物理实验、物理现象引入物理概念,来研究物理规律,就是要以"物"喻出理的本质,以"物"明了理的内含,以"物"提示理的真谛.这一阶段是感性认识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物理教学的真缔?我认为中学物理教学不过是以一定的知识为载体,以学习为活动形式,学会“疑、思、探、悟”,为将来的“创造”奠定精神、思维、方法、技能、知识诸方面的基础,这个“疑、思、探、悟,趣”就是中学物理教学的真缔。  相似文献   

7.
沈为聪 《教育探索》2004,(10):74-74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但物理学的大厦并不是靠实验简单堆砌成的,实验只能起奠基作用。物理学发展到今天这样完美,应该感谢数学,对于物理学来说,数学是一种科学语言,用它来表述科学的结论最简便而且最准确。但数学毕竟是一种手段,手段是不可能上升为目的的,在教学中只重视实验教学或数学计算,是不可能使学生真正学会、学懂物理的。高中物理教学是关于“理”的教学,教学中不仅要以“理”服人,更要注重以“理”育人,用“理”的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物理难学是中学生普遍认同的观点,许多从教物理的同仁也有物理难教的体会。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许多种因素,但主要的是物理教学中普遍盛行“以解题为中心,从理论到理论,教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难以真正见“物”览“理”,由“理”探“物”。怎样才能改变物理教学中这种陈腐教学形式,摆脱这种困境,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物理,同时又有好的效果呢?经过多年教学体会,本人认为采用“预习、实验、交流、练习、讲评”五步法教学模式,不但能较好地处理好教与学、理论与实践存在的矛盾,而且能使学生达到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9.
李科祥 《考试周刊》2011,(57):169-169
物理是一门“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的科学。二十世纪物理学的发展更是影响了人类的一切活动,反过来也说明物理知识中蕴含着做人的道理。物理学从开始发展就与哲学等社会科学紧密相连,这也说明物理规律中凝聚着做人的智慧。在物理教学中能及时并恰如其分地从物理角度与学生一起探讨做人的道理.既可以把不着边际、一本正经的做人说教变得切切实实、生动有趣.又能在诙谐幽默中让学生感人生之理,悟为人之道。  相似文献   

10.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意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不仅是初中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1.
物理学科的特点是心有“物”,言有“理”。“物”指物理情景、物理模型、物理事实和物理过程;“理”指根据已知的物理知识、物理概念和规律对物理过程和物理状态的分析和求证。对物理题中条件的分析便是寻找解题之“理”。现就如何分析和处理物理题中的“条件”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2.
教育心理学认为创设“问题的情景”是启发学生“认识兴趣”的重要途径.物理学素有“以物说理”之称,物理情景是抽象的“理”与具体的“物”结合的产物,它不是空洞的,也不是死板的,而是一幅幅富有生动、规律的图景.教学中通过创设物理情景,使学生觉得奇妙,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过程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使他们的学习在生动活泼,充满新奇感的气氛中得到了发展.1 创设情景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中创设的物理情景是一种新刺激物,此信息输入学生的大脑,将产生一种格式的反应,创造良好的物理情景,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物理的情感.例…  相似文献   

13.
许多同学进入高中之后,认为物理难学,觉得它可怕,甚至谈“物”色变.其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很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怎样才能学好这门学科呢?重在“知物”,贵在“明理”.1要知道“理”从“物”中来由于“惯性”,许多同学学习物理时,依然习惯于小学、初中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只注重知识的记忆,重结果轻过程.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他们花大量时间背概念、规律、公式.显然,这样做是对学习物理缺乏全面的认识,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学习方法.实际上,每一门学科都有各自的特点,物理也不例外,“物理”这2个字实质上道出了物理学科的特点——知物明理,理从物来.…  相似文献   

14.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所谓“物理”,就是通过“物”——物理实验引入物理概念,研究物理规律。就是要以“物”喻出“理”的本质,以“物”明了“理”的内涵,以“物”揭示“理”的真谛。因此,物理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和提高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就不得不重视发挥物理实验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及终身学习中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给学生思维与活动的空间,从物理规律中寻找生活感悟,注重情感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中动、悟、情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较为理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初中物理是一门较为抽象的课程,相关的知识和 概念较为复杂,其中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在初中物 理教学中,教师要将实验教学与物理知识有机结合,在物理实 验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丰富物理知识体系’弓丨导学生从生活 中发现物理、探究物理,实现实验教学的生活化,强化学生对物 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本文就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实验教 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7.
物理教学,关键是要让学生“悟理”,而不是让学生感觉是在“雾里”。而要做到这一点,笔者以为,教师除了需要其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外,还应当善于运用幽默。  相似文献   

18.
邓官朝  聂振飞 《物理教师》2007,28(11):24-25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这既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基本理念,也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切入点.为了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物理的目的,我们经过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提出了“作业后记”这一教学策略.现介绍一下我们的做法.1通过“作业后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常是通过为学生提供生活中抽象出的物理原型,帮助学生从物理学的角度认识自然界及周围世界的物理现象.以这样的方式实施教学,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而且也浪费了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为例,较为系统地阐述了物理教学生活化“激活‘我’、进入‘学’、形成‘养’”的“树摇动树”式的教学筹划,提出了“‘我在’的主体性、‘我察’的启动性、‘我融’的认知性、‘我悟’的建构性”四大“我在我学”教学策略,力求实现教学的“求知”“理性”“生命”三重人生境界升华。  相似文献   

20.
高峰 《学周刊C版》2010,(10):52-53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和生活紧密接触。在教学中要按照“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新课程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和思考能力,让学生可以在熟悉、亲切,愉悦的环境下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