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邮市里最炙手可热的邮票,当数1980年发行的《庚申年》猴票,最近每枚成交价已经达到5700元左右,四方连已在2.5万元以上,整版票已向50万元进发。《庚申年》猴票能在1年内跃升了2倍以上,30年飙升了7万倍以上,据业内人士分析,一方面是由于《庚申年》猴票是中国首轮第一套生肖邮票,具有“龙头”效应,且当时发行的数量较少,仅400多万枚,大多数在当时通信中消耗,存世量很少;  相似文献   

2.
金猴将引领新老邮票走出下一波行情,已成为近期邮坛的共识。今年,一直被誉为“邮市行情风向标”的生肖票老大《庚申年》猴票迎来了“而立之年”,身价也节节上升,现单枚价格达8000元,从3000元一路上攀,几无停歇,《庚申年》猴票二年内价格几乎翻番,成为在邮市里最炙手可热的邮票,四方连已达3.5万元,带版铭的四方连已达3.6万元。  相似文献   

3.
1980年,中国邮政开始发行生肖邮票,即T.46庚申年猴票。现行邮票目录上标注印数为500万枚,面值8分,整版为64枚。发行时邮局窗口都能买到,从未限量。当时我正负责主持组织北京市东城区文化馆在鼓楼大厅举办春节集藏展览,附近的地安门邮局还派营业员到展场推销猴票。  相似文献   

4.
侯世伟 《集邮博览》2012,(10):58-58
拜读了贵刊第8期宋鸿军先生的《地方版小本票》后,我突然想起自己也有3本非邮政部门印制的生肖小本票。1992年“猴票”,封面:印有“猴”、1992、JLS邮票公司发行,内页有邮票设计者曹鸿年、许彦博的照片及简介、4套邮票。  相似文献   

5.
从新年开始,第四轮生肖邮票《丙申年》邮票首发、猴戳频现、记述两轮生肖猴票前世今生的纪实性小说《猴票她爹和爹的猴儿》出版发行等等,让邮坛沸沸扬扬、热闹非凡。尤其是第一轮生肖猴票《庚申年》的原画作者黄永玉大师,在时隔36年后,以92岁的高龄再度出山,设计了第四轮猴票《丙申年》,成为大家热议的邮坛佳话。在此,我想说说《庚申年》邮票诞生后,有关邮票设计者签名的故事,也就是《庚申年》猴票"他爹"黄永玉的故事。那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第一枚生肖邮票《庚申年》  相似文献   

6.
徐冶敏 《上海集邮》2004,(12):18-19
《自然与人》今年第2期(双月刊)刊载张港《猴票上画的不是猴》一文,并配发黑猩猩彩色照片,对《庚申年》邮票图案提出质疑,认为"'猴票'竟是'黑猩猩票'"。本人不惴浅陋试作一析。 十二生肖大多取意动物,但生肖邮票并不  相似文献   

7.
永霖 《集邮博览》2003,(4):44-45
在集邮界,谁都知道有一枚“猴票”,还挺值钱的。而在当年,又有谁会知道它以后会值钱呢?当时我花5角钱买它时,还真不太情愿。在我的邮册里,至今还收藏着这枚“猴票”,这就是邮电部于1980年2月15日发行的“庚申年”——第一枚生肖邮票。它大红的底色,主图是一个弯曲着两只手,瞪着滚圆的双眼朝前看的猴子。要说它是怎么到我手里的,还真有一个小故事在里头。  相似文献   

8.
1980年2月15日,邮电部发行了第一套生肖邮票—猴票。三十多年来,集邮者喜爱,收藏者关注,一度成为邮票市场的风向标。特别是2010年春节后,这枚猴票几乎一个月一个价。由年初的4000多元,一路飙升到今天的8000多元,整版猴票更是由40多万元疯长,直逼百万元。  相似文献   

9.
今年1月5日,第三轮生肖邮票正式发行,这是从1980年我国首次发行生肖邮票以来,24年后的第三轮生肖邮票的开始。 生肖邮票是很多艺术大师展现风采的舞台,再加上老猴票从24年前的8分钱面值升值到市场价格超过1300元的背景,因此,发行生肖邮票也就成为备受社会各界人士瞩目的事情。为此,记者专访了国家邮政局邮资票品管理司司长刘建辉,他对发行的“三世猴”以及第三轮生肖邮票进行了大揭秘。  相似文献   

10.
2017年12月,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公布了2018年新邮将减量的消息,其中《戊戌年》套票发行量比《丙申年》猴票少600多万套,比《丁酉年》鸡票减少2000多万套,消息一发出,即引起集邮者的广泛关注和热议。邮票,尤其是生肖邮票的发行量一直是集邮爱好者非常关注的问题,中国邮政发行生肖邮票38年以来,邮票发行量历经了哪些变化?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发行量多少比较合理?如何确定发行量?本文作者回顾并梳理了生肖邮票发行量的历史,对发行量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议。该文或许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由当前邮票发行衍生的各种现象,希望该文给相关部门和集邮爱好者带来一些启迪和思考,也欢迎广大读者对此话题继续发表看法。  相似文献   

11.
第一轮猴票到底发行了多少枚?中国邮票目录上一般标注为:500万枚。见诸报刊的则有800万枚,430万枚,300万枚等说法,其实,最权威的数字,出自该票设计者邵柏林的文章“史可鉴事亦可鉴人——谈《庚申年》猴票的发行始末”,该文刊登  相似文献   

12.
马联泓 《上海集邮》2010,(10):18-18
今年的盛夏让30多个品种的生肖邮票焦躁不安,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之势。近日第一轮生肖邮票表现抢眼,它们在"风向标""庚申年"猴票带领下,全线飘红。日前,"庚申年"猴票再现了今年4月每日—价的飚升速率,连创新高,9月16日单枚已达8700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3.
正1980年,中国邮政开始发行生肖邮票,即T.46庚申年猴票。现行邮票目录上标注印数为500万枚,面值8分,整版为64枚。发行时邮局窗口都能买到,从未限量。当时我正负责主持组织北京市东城区文化馆在鼓楼大厅举办春节集藏展览,附近的地安门邮局还派营业员到展场推销猴票。当时正值中国集邮活动恢复初期,群众的集邮知识有限,对首日实寄封、极限明信片等集邮品种的趣味、意义、价值都不熟悉,因此,很少有人主动制作各  相似文献   

14.
大家议论     
《上海集邮》2005,(8):39-39
2004年1月22日《汇报》载有黄永玉先生撰写的《第一张猴票的诞生》,中写到:“一个好友在广州送了一只猴子给我,养了几年,不慎吃坏东西英年早逝……柏林说要我设计猴子邮票恰巧在这个时候,我画了一张草稿,得到认可,再画了一张正稿,邮票就这样印出来了……”这段字明确地告诉我们,黄先生画的是猴子邮票,他还曾在家中养过猴子。至于说这只猴子像大猩猩,那么只能说画家的独特风格形成了画的是猴,作品像猿。  相似文献   

15.
信息     
《集邮博览》2010,(4):5-7
国家邮政局关于"80版猴票连体邮票"属非法仿印的通告近日,有多家新闻媒体刊登《生肖邮宝》集邮品宣传广告。经查,该集邮品中使用的"联合国邮政首发80版猴票连体邮票",未经国家有  相似文献   

16.
视点扫描     
万版《甲申年》猴票失窃据京华时报4月初报道,北京某典当公司有万余版2004 年《甲申年》邮票(猴票失窃)。点评:万余版《甲申年》邮票从何而来,最大的可能是国有邮票公司,当然散存在邮商手里的猴年版票也有可能凑到1万版,但后一种可能成为现实是很困难的。从以上新闻可见我国邮票发行管理之一斑。今年邮票发行计划调整据国家邮政局公布,今年新增3套纪念邮票,另外《南通博物苑》等7套邮票分别在面值、枚数、版式、售价、名称、发  相似文献   

17.
1980年J59《中华人民共和国展览会》小版张的发行,开创了我国“小版张印刷”邮票的先河。在《集邮》杂志1997年第9期的新邮预报中,《黄山》、《天坛》两套邮票均注明“为小版张印刷”。同是小版张印刷,《黄山》是小版张,《天坛》却是一般小型邮局全张。这说明,“小版张”一定是“小版张印刷”邮票,但“小版张印刷”邮票却不一定是“小版张”。本就是对这种“小版张印刷”邮票进行探讨分类。  相似文献   

18.
说起邮票大家都不陌生,寄信用的,是邮资凭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谈起,到邮局就可以买到。特别是在手机、网络普及之前,写信是我们进行交流、沟通的一种最基本的方式,邮票是生活离不开的商品。但是,随着信息、网络的迅速发展,通信已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现在写信的人已经很少了,邮票作为邮资凭证的功能逐渐淡化。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精神的需求,邮票作为收藏投资的功能不断凸显。特别是近二十年收藏热的兴起,人们投资意识的加强,以及邮票属性的转化,邮票已由纯集邮品逐步转化为可欣赏、可收藏、可升值的投资新宠。邮票成为国人收藏和投资热门的一个关键词,应该说就是"猴票"!提起1980年"猴票",中国人没有不知道的。  相似文献   

19.
说起曾设计中国邮政第一枚生肖《庚申年》(猴票)的黄永玉(图1),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我要说,发行生肖邮票的最初建议,也是由黄永玉提出来的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这还要从38年前的一段往事谈起。黄永玉和邮票设计家邵柏林(图2)是师生关系,邵柏林对学校的老师十分敬重,即便是黄永玉被批“黑画”受冲击的年代,邵柏林在元旦和春节也必去看望,这让黄永玉十分感动,并以挚友相称。  相似文献   

20.
“史无前例”时期,自我“革命”掉此前收藏的清代和民国邮票,仅留存一些解放区和新中国邮票。1984年,在整理邮票时,发现一枚民国印花税票加盖改作金圆邮票复加盖改作“人民邮致暂作”的邮票,但在所有的邮票目录上都查找无着。经过研究,认定它是一枚未见经传的邮票,1985年写就论文,于当年全国集邮联在黄山举办的解放区邮票学术讨论会上宣读,并附图公开发表,后来,此票即由区票目录作为“太湖加盖”的第9种加以收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