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惠迪 《今传媒》2015,(4):44-46
在本次调查研究的“央视主持人口误”网络传播的样本中,至少51%的传播者身份不明.企业主办的网站是“央视主持人口误事件”的主要传播渠道.传播的偏向清晰地表现为娱乐倾向.因此,在网络和自媒体上关于“央视主持人口误”的传播,是一种传媒消费主义文化景观,是“消费主持人”的文化现象.因此,网络上关于“央视主持人口误”的传播,既不是以媒体或其从业者为对象的舆论监督,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媒介批判.  相似文献   

2.
刘骏 《记者摇篮》2006,(11):53-53
无论是播音员还是主持人,在直播的时候难免出现一些口误或差错。对直播中出现的这类差错,是改还是不改?要改,该怎么改?其实这些都是播音员、主持人应该懂的“规矩”。首先必须明确,发现自己播错了必须马上更正。如果不及时更正播出的错误信息,势必误导听众。假如听众依据你传播的错误信息指导所从事的生产、生活,后果将不可想象。我台一名主持人在播报国际新闻时,将“驻伊美军死亡人数,超过1900人”误播为“驻伊美军死亡人数,超过1900万人”。一个“万”字,将美对伊战争死亡人数夸大了1万倍,而主持人发现自己读错了,只是犹豫了片刻并没有及…  相似文献   

3.
用笔写字,用嘴说话,难免会出些下意识的差错,人们称此为笔误、口误。在一般性非正式场合,偶尔出现笔误和口误是不足为怪的,自觉有误或经人指出后,改正过来就是了。然而到了新闻发布会或者签订重要经济合同等正式、隆重的场合,一句话乃至一个数字的误差,所造成的后果就非同小可。  相似文献   

4.
"整容"或是"变性"——网络时代的电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央视春节晚会,零点倒计时主持人发生集体口误。我没有看春晚的电视直播,第二天媒体已经炒得沸沸扬扬的时候,我上网在一家微视频网站找到了这段视频,并且一并在网上看  相似文献   

5.
《青年记者》2006,(14):15-15
德国世界杯,央视来报道;三个主持人,个个都搞毙口误不停跑,乌龙不少;健翔一声叫,球迷两边倒;后方直跳脚,前方忙检讨;简单找一找,几多不着调。  相似文献   

6.
今年的央视春晚.总体上还是值得称道的,诸如紧扣时代主题,贴近火热生活等等。尤其是。相较于往年主持人口误、歌手对错口型之类的“硬伤”,今年春晚明显没啥大毛病。但是,我个人认为,“硬伤”没有,“软伤”还是有一些的.虽不影响晚会的成功,却多少是个遗憾。  相似文献   

7.
《编辑之友》1997,(6):35-35
深深一躬——本刊主持人絮语中华民族不像大和民族,现在很少行鞠躬礼了,然而面对案头这一纸纸来信,我首先想到的是,应该站起来,对他(她)们深深地鞠上一躬!这一躬深含自责,因为正如这些读者来信批评的,刊物在编校上还存在不少差错,近期更甚。固然有种种难以道个...  相似文献   

8.
谈话类节目也可以说成是“主持人的节目”。我们常常因为一个有趣味有深度的谈话类节目去持续关注一个频道,我们也常常由于特别欣赏一位独具风格的主持人去持续关注一档谈话节目。我们不禁思考,为什么(《实话实说》、《真情》、《鲁豫有约》和《杨澜访谈录》这些金牌访谈节目能够如此成功?究竟是什么因素促成主持人让谈话类节目如此出彩?主持人成功的密码到底在哪里?  相似文献   

9.
前两年,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在播音员、主持人管理改革会议上指出:一些播音员主持人政策水平低、文化素质差、节目差错多、风格不突出、职业道德水准不高,已经成为提高节目质量的一大障碍。推及广播,也存在同样问题。有识之士认为:我国目前主持人队伍建设就是重选  相似文献   

10.
徐铖铖 《新闻世界》2014,(10):79-80
有很多观众是通过某个主持人而记住某个栏目的,就像陈鲁豫之于《鲁豫有约》、杨澜之于《杨澜访谈录》、吴小莉之于《小莉看世界》等等。在栏目品牌化和主持人明星化的带动下,以主持人名字命名的电视节目应运而生。本文认为以主持人名字命名的电视节目应注意保持主持人个人品牌形象的独特性和稳定性。同时,该类电视节目的定位应以谈话、评论类为宜。  相似文献   

11.
胡正强 《当代传播》2011,(5):98-100
在大众传媒时代,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由于媒介的强大影响力而成为当今社会中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公众人物,其一举一动常常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和话题。在众多关于主持人行为的议论中",主持人做广告"现象引起了较多的社会质疑和非议,批评者有之,辩护者亦有之。但综观而言,这些议论多  相似文献   

12.
任淑文 《视听纵横》2008,(4):108-109
化妆和服装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风度和气质。对于主持人来说,一旦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就在接受观众的“端详”甚至“审视”,在服装、化妆方面的任何一点细小的差错、毛病都会显现成清晰的形象。作为一名专业化妆师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因此,我们在为主持人造型前必须多方面了解栏目的内容和主持人的个陛特征,使之以最佳形象出镜。  相似文献   

13.
1月中旬,《咬文嚼字》杂志公布了2006年我国出现频率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十大语文差错。十大差错中,名列第一位的差错是将“像”错为“象”。该杂志负责  相似文献   

14.
论主持人的素质修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持人是广电媒体的外在形象.普通受众常常是通过主持人而接触或熟悉节目的.主持人是广播电视与受众交流的桥梁和窗口,因此,每一家广电媒体无不把打造名牌主持人当作媒体核心竞争力中的重要软实力加以足够的重视。这就对主持人的素质修养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更高更严格的要求。竞争的多元化要求主持人不仅要有一副好嗓子、一个好形象,更要具备多元化的素质,成为复合型的主持人,如此才能在实践中挑战当今职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小时候,我常常模仿魔术师的样子,拍着脑袋大喊:变!──那时的我却不知道,魔术师的千变万化是早就准备好了的结果。现在,作为电视直播节目主持人,我觉得我们应该像胸有成竹的魔术师一样,关键时刻,可以自豪地拍着脑袋大喊一声:变!作为电视节目主持人,我认为现场直播节目最具有诱惑与挑战。直播节目的特点是必须一次性顺利完成,这是绝对没有录播节目时那种“不行还可以重来”的心态与机会;同时,直播节目常会遭遇无法预料的情况,这对主持人无疑是一种短兵相接,直逼本质的考验。所以,现场应变能力如何,是衡量直播节目中主持人…  相似文献   

16.
一、活泼型
  活泼型节目主持人语言风格,可以说是年轻主持人的专利,他们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语言充满着活泼的元素,尤其受到学生朋友的喜爱。这种类型的节目主持人思维敏捷,反应迅速,言语很快,声音虽然不是那么响亮,但是自如甜净,很有范儿。比方说像河北音乐广播《音乐风暴》节目中的主持人Rami的主持风格,给人一种像眼前流过的一条跳动的小溪,给受众听觉上一种美的享受,我想这样的形容是恰如其分的。  相似文献   

17.
“无错不成报”,成了业内人士常挂嘴边的一句话。但新闻中的差错却像一只只苍蝇,大煞风景,令人倒胃口,有些差错还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因此,无论怎么说,做新闻工作,总是差错越少越好,没有差错更好。但是客观上又是免不了差错的出现, 在媒体工作时间长了,难免有一些职业病,看到媒体的一些典型差错,情不自禁就会记录下来, 就事论事地作些分析,或许可以警醒自己,也警醒同仁,一起努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差错,这就是写本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报纸上出现的差错,表现在多种方面.比如有政策方面的、有事实方面的、有文字方面的。本文所涉及的主要是文字方面的差错。文字差错,是影响报纸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消灭这方面的差错,是各报自创办之初就提到议程,并且贯穿整个办报过程的一个重要课题。尽管如此,差错仍不断见诸报端,以致有人调侃说,有中小学教师拿报纸作为学生改病句、改错字的试卷;甚至有“无错不成报”的说法。这些说法虽有夸张、讽刺的意味,但它反映的实际问题不能不引起报人的重视,从而应痛下决心,将差错像  相似文献   

19.
石明仪 《传媒》2001,(4):21-22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时代》杂志栏目2月19日上午的节目出了差错。晚间8点半重播一开始,主持人为此向听从表示歉意,几句话里有三层意思:一是由于什么“文件删除”……造成差错。我未听明白出差错的原因;二是向听众致歉;三是今后将杜绝类似的错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认错,有错就改,事情应该过去了。但我觉得,  相似文献   

20.
电视观众与主持人虽然只隔着一层薄薄的电视荧光屏,但这层荧光屏却如同一堵墙一样,把观众与主持人的心相隔的很远,那么,主持人应怎样做才能与观众像坐在家里闲聊,像聚在一起促膝长谈一样,达到心灵上的沟通,打破这堵墙呢?这就要求主持人要具备一定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