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历代仿骚作品始终没有偏离《离骚》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忠君恋阙的主题。黄道周《续离骚》《续招魂》二文在艺术形式上继承屈骚;其题材内容则标新立异,抒写失怙之痛。黄道周以孝子事亲之情取代了屈骚忠臣事君之志,看似远离屈骚的题旨,其实是一致的。屈原是黄道周道德人格的楷模,因此黄道周追步屈原,以孝子比照忠臣,以孝子事亲比照忠臣事君;这一题材内容的开拓,是以黄道周忠孝一体的孝道观为前提的,并体现其致力于孝子而忠臣的道德养成的自修轨迹。  相似文献   

2.
借助互文性理论,尝试分析《忠臣水浒传》之于《水浒传》的仿作和戏拟。山东京传的《忠臣水浒传》通过对原作《水浒传》情节的直接引用、转换引用以及对人物形象的组合拼贴等,与原作发生多重层面的互涉关系;并且通过互文性的叙述手法,超越了原作《水浒传》的主题,使小说文本获得了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说文解字》是一部系统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字典。汉字是汉民族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创造的、具有汉民族文化特征的文字符号。汉字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由《说文解字》可窥一斑。  相似文献   

4.
元杂剧《赵氏孤儿》与歌舞伎《忠臣藏》同为中日传统复仇悲剧的经典作品,可两部戏剧中复仇执行者的动机却相差悬殊。本文即以此为切入点,拟通过平行比较的方式,分析中日传统伦理观念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5.
元杂剧《赵氏孤儿》与歌舞伎《忠臣藏》同为传统复仇悲剧的经典作品,可两部戏剧中复仇直接执行者的身份却相差悬殊,本文即以此为切入点,拟通过平行比较的方式,分析中日传统"家"制度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日复仇主题的经典剧目,元杂剧《赵氏孤儿》与歌舞伎《忠臣藏》在复仇动机、复仇意志以及复仇结局方面都表现出类同点。本文即以此为切入点,拟通过平行比较的方式,分析中日复仇文化的共性及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对《儒林外史》《水浒传》等著作中所见商州方言词语加以辑录、阐释。对揭示汉语发展规律、深入研究汉民族文化发展的某些共同特征、词语应用范围的考察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老子的《道德经》是汉民族第一部研究伦理道德的专,《道经》主要揭示天道自然观,《德经》则专指社会人生观,道与德合而观之,则如今天所说之世界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9.
《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卷一,原题目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这里沿用后人常用的题目,全诗共357句,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它代表了汉代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的成就,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的重要标志。它和北朝民歌《木兰辞》并成为“乐府双璧”。  相似文献   

10.
以宋文为例,探讨了宋人对《史记》和《汉书》中晁错形象的接受。宋人认为晁错确为忠臣,并认为袁盎献计杀晁错是晁错之死的直接原因。同时,宋人认为晁错削藩之策有失误之处,加之晁错有性格缺陷,谋身之计不足,终惹杀身之祸。宋代史学繁荣的背景之下,党争中出现了君子小人之辨、正邪之辨的风气,使得文人对忠臣与奸臣的论说兴趣大增。且晁错改革家的身份在宋代改革风云中能够产生共鸣,加之晁错自身浓厚的悲剧意义,诸多因素共同使得晁错成为宋人笔下常常论说的对象。另外,笔者对晁错之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元杂剧《赵氏孤儿》与歌舞伎《忠臣藏》皆为中日传统复仇悲剧的经典作品,但从两部戏剧情节的铺陈及结局看,却传递出两种截然相反的美意识——生之美学与死之美学。本文即以此为切入点,拟通过平行比较的方式,分析中日两国人民在美意识方面的差异及原因。  相似文献   

12.
《滨州学院学报》2020,(1):21-26
《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与《宋史·艺文志》中的子部兵书,作者都以官宦阶层为主,但宋朝兵书的数量、种类较唐朝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唐宋两朝兵书文献作者的共同性,是两朝文化教育并未普及的结果,兵书的差异性则受到地域文化、科技发展水平及两朝与周边政权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汉语拼音方案》是拼写汉民族共同语的拼音方案。自它被公布施行至今,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与运用。但是《汉语拼音方案》在运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汉语拼音方案》的一些有待完善的方面,已经有人作过一些研究,这些成果为我们正确认识《汉语拼音方案》的局限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本文将对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规则、省略规则这些方面存在的不足加以进一步说明。  相似文献   

14.
拓跋魏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现存的《魏书》《北史》对北魏王朝的历史记录大体相同。虽然二书记录史实的用语存在不同,但仍然可以通过二书的对读进行校勘工作。如《魏书》"贱"讹为"贼","地"讹为"池","须"俗写为"湏",《北史》"决"讹为"快"。  相似文献   

15.
《白鹿原》的叙述语言别具一格.为了渲染环境,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需要,陈忠实先生交替运用明快畅达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语言,质朴浑厚的关中方言书面语言,古奥典雅的古代汉语书面语言.形式多样,韵味独特,带给读者丰富多彩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16.
几米说过:"没有阻力的世界,少了感人的戏剧张力。"在中国戏剧理论和批评中流行一种说法: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冲突是戏剧中矛盾的体现,它包括人与环境的冲突、人与他人的冲突以及人自身的冲突,具有尖锐激烈、高度集中的特点。《孔雀东南飞》作为中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  相似文献   

17.
语言作为人类的思维工具,体现了每个民族独有的思维定势,谦敬语作为谦己敬人的礼貌用语,既体现了汉民族谦恭的文化特色,又体现了汉民族独有的等级思维、时空思维、圆形思维等定势.思维定势的三个特点——稳定性、示范性、广众性对文本《镜花缘》谦敬语的使用和选择有一定影响,对己用谦语、对他人用敬语成为长期的使用习惯.  相似文献   

18.
作为北方话地区的商州话必然会在用北方话写的小说中有所反映,也必然会蕴藏大量书面语中的一些用词的。对商州方言中所见《红楼梦》、《西游记》词语加以辑录、阐释,致力于探究汉民族大文化背景下商州方言的发展与演进。以求对语言文学研究者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现就商州方言中所见两部小说词语加以辑录、汇释,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自晚清以降,《管子》愈加受到世人关注,成为民国时期政治语言的重要来源。《法声》杂志曾试图通过解释《管子》以取鉴现实,进而推介法律知识与改革理念。其解释通俗浅显,本自法学范畴,然而却逐渐转向政治学领域。从参照《管子》研究法学,转向以之劝诫统治阶级,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这更反映了国民政府日渐衰败,腐朽政权不能实现真正法制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20.
《说文解字》为东汉许慎所著,是汉民族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许慎饱读东观藏书,历时二十年之久才完成这部巨著。《说文解字》是许慎一生心血的凝结,相当于东汉以前的一部百科全书,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本文介绍的是《说文解字》中有关古代葬埋习俗的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