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聂炬  周柳根  李友明 《文教资料》2012,(11):151-153
弱势群体问题已是我国社会转型和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关键是教育。本文通过对弱势群体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指出学校对弱势群体家庭教育的支持是社会支持的最佳切入点,并提出了学校对弱势群体家庭教育支持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日益凸显,影响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本人从辨析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概念入手,探讨了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特征类型,并进一步了分析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现状和影响,为科学解决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提供了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3.
林琳 《现代企业教育》2014,(20):303-30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急剧转型,社会弱势群体及其问题日益凸显,构成了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并且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早在二十一世纪初期朱镕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使用了"弱势群体"这个词,从而使得弱势群体成为一个非常流行的概念。弱势群体的存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着一定规模的弱势群体。现阶段中国社会弱势群体的构成状况复杂,存在问题多样,弱势群体的规模也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研究鄞州区弱势群体的问题,构建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网络,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解决我国的弱势群体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的弱势群体已经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讨论了我国弱势群体的构成,指出了弱势群体的存在和扩大对我国社会和谐的不利影响,探讨了解决我国弱势群体问题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教育问题是目前弱势群体面临的比较重大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弱势群体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及终身教育中面临的困难,提出了通过政府、社会和弱势群体自身多维度的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弱势群体主要由城镇贫困人口、农民工等群体构成,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表现出弱势特征。弱势群体问题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解决弱势群体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解决社会弱势群体问题,必须建立健全合乎中国国情的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政府、企业和个人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应承担的责任,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基础,建立和完善针对弱势群体社会公平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弱势群体参与体育活动的基本需求,找出了弱势群体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和保证弱势群体满足正常体育需求的改善方案。  相似文献   

8.
社会发展中,弱势群体与社会融合的问题不容忽视。成人教育作为提高弱势群体文化素质和解决弱势群体与社会融合问题的主要渠道,应通过制定一系列成人教育政策,创新成人教育环境,完善成人教育管理机制,增强弱势群体自强不息精神,推进弱势群体与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9.
弱势群体界定及其保护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中首次提到“弱势群体”这一概念以来,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对弱势群体的法律界定和保护更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设性地提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界定,并对弱势群体保护之法理依据进行认真的分析,以利更好地维护我国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表明了必须把弱势群体问题纳入法学研究的视野,对法治化视野中的弱势群体的概念和特征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弱势群体对社会稳定的影响,进而提出必须对弱势群体问题进行制度和法律构建。文章运用罗尔斯的正义论和德沃金的权利理论以及哈贝马斯的合法性和沟通行为理论等分析工具,并对应对弱势群体和社会稳定问题提出了制度和法律构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劣势群体是我国社会转型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劣势群体形成并进一步边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权利资源动态运行的失衡,对劣势群体的保护应该以人性尊严为基础,只有通过对人性尊严保护才能逐步建立完善劣势群体权利保障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2.
The impact of a college and career counseling program on 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gifted students and their subsequent college adjustment was assessed. Fifty‐five students from public high schools in a major urban school district in the midwest were compared to a group of economically advantaged students who participated in a special summer program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t a private midwestern university. Results indicate that both before and after the program, the groups were similar with respect to the basis for their college choices, motivation to attend college, and career readiness. The 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students changed their plans to finance college as a result of the program and expected college to be significantly more lonely. A three‐year follow‐up revealed that 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gifted students were more likely to enroll at in‐state colleges, to experience college as significantly more boring, dull, and snobbish, and to have more difficulty adjusting socially and forming attachments to their universities.  相似文献   

13.
权利贫困是法学解释中弱势群体的首要特征,而宪政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法治为基石、以人权保障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因此,作为“人权短板”的弱势群体其权利问题的研究解决属于宪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平等权是其他宪法基本权利实现的基础,宪法是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的最坚固壁垒,从宪法实施角度寻求基本权利救济,也是弱势群体平等权保护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弱势群体是一个复合性概念,图书馆服务弱势群体需要关注内外的排斥性因素。当代公共图书馆服务弱势群体的形式均等阻碍了均等价值和成效的实现。要转向"面向需求"和"解决资源缺乏者问题"并重,打造服务弱势群体的主流行动和文化,强化与地方政府机构和公众的积极合作,引入志愿者服务机制并寻求机构合作。  相似文献   

15.
成人弱势群体教育救助是运用教育、培训的方法对想通过学习改变自己弱势地位的成人群体进行救助,帮助他们获得相应的素质与能力,转变自己生活境遇的救助途径。与适龄人群教育救助相比,成人弱势群体教育救助的原则、目标与方式都存在显著的差异。为了达到成人弱势群体教育救助的目的,可采取把成人弱势群体教育救助与劳动技能提升、社会人力资源需求以及成人继续教育改革相结合的救助机制。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成人教育弱势群体的研究渐成热点,研究者围绕成人教育弱势群体的界定、形成原因以及社会支持进行了广泛和卓有成效的探索。同时,国际社会积极实践,开展了多种类型的,富有针对性的改善成人教育弱势群体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出现了城市弱势群体.城市弱势群体直接影响到城市竞争力,关系到均衡城市化的发展质量和发展绩效.研究城市弱势群体的规模和受困程度,特别是探索削弱弱势群体规模与势能的反弱化机制,是从均衡城市化发展目标出发来加强城市社会管理、建设和谐社会.弱势群体去弱化方式不能仅依赖临时性、一次性的社会援助,更需要从弱势群体的本质出发进行一个整体性的社会反弱化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8.
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群体间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弱势群体问题已由隐蔽状态逐渐凸显出来。一个相当规模和程度的弱势群体的存在,将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析弱势群体的成因、现状、特征,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加强政府以及全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扶持,可以缓解弱势群体问题,从而使弱势群体的生存现状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The hypothesis that children who repeat sentences aloud will acquire greater facility in forming similar sentences on their own than those who only listen to the spoken sentences was tested with forty disadvantaged Negro children, 43 to 55 months old. Identical sequences of 5 to 15-minute daily lessons plus 2 days of testing were presented under two treatment conditions, speaking and not-speaking.

By analysis of covariance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 01 level) favoring the speaking group. This difference was attributable to scores on the verbalization subtest, as both groups demonstrated equal facility in identification. A transfer task with verbalization to entirely different pictures produced similar significant treatment effects (p <. 01).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增长农村弱势群体知识,提高他们整体素质、能力和农村社区品味的关键所在.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政府给予农村弱势群体在教育服务方面以强势关怀,这是坚持先富与共富并重、效率与公平并重原则的体现.我们应该充分认识教育服务农村弱势群体的价值,认真剖析教育服务农村弱势群体中存在的问题,创建科学、高效、合理的农村弱势群体教育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农村基础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的作用,有效运用多种教育服务策略,大力提升为农村弱势群体服务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