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高亨《墨经校诠》通假字做穷尽性统计,得出高亨所引通假字43例,自定通假字76例。按照判定通假字语音相同相近和有例证两个原则,对高亨自定通假字做全面分析,得出合理通假字50例,值得商榷通假字26例。  相似文献   

2.
通假字在网络语言中大量兴起,针对这一新兴语言现象,对网络通假字进行分类;通过实例分析探讨网络通假字产生并被认可、流行的深层原因;认知隐喻对网络通假字的解读力,预测网络通假字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很多人对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中一些通假字古今字注释有异议,有人认为他把有的古今字注成了通假字,通假字注成了古今字。在此拟通过广泛的资料查询古今字和通假字的来源、定义,找出王力和其他学者对一些通假字古今字在注释上的分歧,并加以商榷。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文言文课文中有大量的通假字。通假字是用古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本字和借字在意思上没有联系。中学生对于古音几乎没有了解,因此通假字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一些通假字语文课本并没有明确指出。对课文中的通假字进行梳理,可以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起到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荀子》通假有如下几个特点:通假字数量多;通假字与本字对应关系复杂多样;通假字与本字字形上有联系的类型占大多数;通假字与本字共存并用;只用通假字通假义,不用本字本义。  相似文献   

6.
目前学术界对"本字"的看法各不相同,由此引发了对"本字"认识的混乱;传统上往往直接从"本字"入手去界定通假字,从而陷入对通假字及其本字认识的误区;只要从通假字的特点"临时性"这个角度入手,才能正确认识通假现象,进而得出通假字的本字是某词的常规用字这个属性,并且要从本质上把通假字与其他用字现象区分开。  相似文献   

7.
武丹丹 《文教资料》2011,(30):28-29
作者以孙诒让的《墨子间诂》为底本,对《墨子》中双声通假字的音义关系做了初步研究。在分析过程中,整理出12组双声通假字,并将其语音和语义之间的关系详细列出。从而使通假字与被通假字之间的关系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8.
识别古籍中的通假字,是提高古书阅读能力必须逾越的一关。因此,各类古代汉语教材以及帮助初学者提高古文阅读能力的参考读物,都列有古音通假一项,并列有一定数量的通假字以帮助读者掌握。从一些书中看来,对通假字的认识和分析,意见并不一致。比如,通假字是否应包括古今字,本字与通假字之间字义上是否有关联,等等。本文只想就看到的一些  相似文献   

9.
同源字和通假字是通过不同方式产生的两种文字现象。学术界对同源字和通假字的关系问题有分歧意见,一部分学者认为同源字和通假字毫无关系,是应该被区分的两种现象;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同源字和通假字有交叉关系。实际上,通假字和同源字有读音相同的共同特点,结合段玉裁提出的"凡同声者多同义",得知两者有交叉关系,即有一些字组既是本字和通假字的关系、又是同源关系。通过实例分析发现,有交叉关系的一组字有义素层面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试论通假字     
通假字是汉字使用上一种特殊的同音替代。通假字反映的是文言文,反映的语言是上古吉,只有同音才能通假,通假字字义也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11.
在郭锡良等五位先生所编著的《古代汉语》(修订本)中选取先秦至汉部分文选中的95组通假字和古今字,通过查阅工具书,确定有45组通假字,并分析通假字与本字之间的音韵关系,发现音同通假这类更易成为通假字等结论。  相似文献   

12.
网络“通假字”是自网络产生后新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和古汉语通假字及部分谐音字相比具有新的特点。本文将网络“通假字”与古汉语通假字及部分谐音字进行了系统地比较。通过比较,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今层出不穷的网络新词和热词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它们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从三个方面对《荀子》一书中的通假字进行了测查,包括《荀子》通假字的数量,根据通假字与本字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的分类测查,根据通假字与本字字形上有无联系进行的分类测查。  相似文献   

14.
一、因识别不出通假字而译错此类问题的对策是,如果按其本字的意思,在该语境中解释不通或费解,按活用也讲不通,这时如知道它有通假字,可代入解释,合乎语境即可。如不知道它有通假字,可找一个与其同音、近音或形近且放在该语境中能讲通的字尝试。但通假字的情况较为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六种通行的《诗经》注释版本中整理出四类误释通假字的情况:误将借字当作本字;误将异体字当作通假字;误将古今字当作通假字;误将词义引申当作假借。另外还须将通假字与假借字、异体字、古今字甚至词义引申严格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6.
古代书籍里有所谓通假现象。通假就是音同或音近的字互相通用。对于中学生来说,掌握通假字的知识,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把中学教材中所有的通假字背上和默上。当然能掌握一些有关通假字的运用规律,将能更好地帮助自己准确识记有关通假字。通假字的运用规律大致有三: 1.两字音同或音近。比如“反”通“返”,“知”通“智”,  相似文献   

17.
也谈古今字与通假字之辨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合运用文字学、逻辑学的相关知识,重新审察古今字与通假字,透过音形义方面的异同表象,提出以是否是新造调为标准,区分古今字与通假字中非古今字部分;以是否是“本有其字”为标准,区分通假字与古个字中非通假字部分的理论主张。最后,肯定“古今通用”现象的客观存在,并提出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古字通假是古汉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一翻开中学语文课本的古诗文,通假字几乎随处可见。因此,中学语文中“通假字”可算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但我现在要说:中学阶段最好把“通假字”隐退甚至使其消失!  相似文献   

19.
通假字是古代汉语课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这是因为真正弄懂通假关系必须借助音韵学知识,而音韵学是学生最头疼、最难掌握的。过去,我们在古代汉语教学中常常删掉音韵部分不讲,这给学生掌握通假字带来很大困难。阅读古文经常遇到通假字问题,掌握判断通假字的方法,对于疏通文义,理解古代作品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20.
试论通假字     
通假字是汉字使用上一种特殊的同音替代。通假字反映的是文言文,反映的语方是上古音,只有同音才能通假,通假字字义也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